“六月的天,孩子的脸”,父母最应该给孩子的一堂情绪管理训练课

前几天,带女儿 去超市买东西,看见这样一幕!

4岁小男孩想让妈妈买巧克力,但是妈妈说:“今天已经吃过巧克力了,不能再吃了!”

男孩不听,非得嚷嚷着买。

妈妈不给买,转身往超市门口走,结果孩子一下躺倒在地上又哭又闹,不起了!

妈妈过去拉起他,他就对妈妈拳打脚踢!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父母最应该给孩子的一堂情绪管理训练课

不得不承认每位妈妈,都曾被孩子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激怒过,也都会因为不知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各种情绪而苦恼不已。像这样的情形,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会采取哄骗或者打骂的方式压制孩子的情绪,图一时清净。

可俗话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我们永远不知道孩子下次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再次上演,我们只好故技重施,可是效果却越来越差,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父母也越来越疲惫,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儿童心理专家认为,如果孩子在6岁前无法认识和学习掌控自身的情绪,这将会导致孩子负面情绪不断,无法自我调节,逐渐成为情绪化的奴隶,甚至会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极端行为。

现在的孩子因为一件小事,一时冲动,选择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新闻屡见不鲜,究其根源,孩子没有一个良好的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孩子没有习得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自己的各种情绪。

拿破仑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而孩子能否拥有良好的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取决于父母如何看待和应对孩子的各种情绪,这就需要我们成人从应对孩子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对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训练。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父母最应该给孩子的一堂情绪管理训练课

1 .四种应对孩子情绪的家长

心理学大师约翰.戈夫曼在《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中提到了四种家长应对孩子情绪的模式。

(1).没什么大不了——缩小转换型家长

就拿上面那个妈妈的例子举例,如果妈妈此时拿出手机跟孩子说:“宝贝乖,别哭了,你现在起来,妈妈给你看15分钟手机,好不好?”

这种用奖励来“诱惑”孩子,以转移注意力的的方式将孩子内心生气的情绪缩小,甚至忽视掉,就是缩小转换型家长。对于这种父母来说,孩子的情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停止哭闹,完全漠视孩子的负面情绪。

  • 这种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自己的情绪长久的不被家长重视,不仅会有种自己不被重视的感觉,也会因为缺乏成人的正确引导,无法分辨自己的情绪,更不会懂得自我调节,常常陷入彷徨和困惑中。

(2). 那可不行——压抑型家长

如果妈妈气愤不已,冲着孩子就吼:“不许哭,你赶紧给我爬起来,如果现在不起来,我就把你扔这里了!”甚至有可能还会动手打两下,这种就是压抑型家长。

  • 这种在压抑型父母中长大的孩子自尊感非常低,而且自我调节情绪能力不足,由于受到父母斥责和打骂的影响,他们也常常用同样的暴力方式来表达情绪。据研究证实,在压抑型父母中长大的男孩,会更早学会抽烟、喝酒,参与青少年犯罪的几率也比较高。

(3) . 一切都没问题——放任型家长

放任型的父母会完全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既然孩子哭那就哭个痛快,哭完就好了。

但是,也仅限于让孩子哭个痛快,而不会对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

约翰.戈夫曼说:“情绪调节只有在意识到行为的界限时,才会变为可能。”

  • 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因为总是无顾忌地发泄各种情绪,没有自我学习表达和处理问题的机会,所以他们非常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常很自卑,感觉不如别人。

(4) . 一起找找为什么——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

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与放任型家长一样会完全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唯一不同的就是会对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

情绪管理训练型型家长会通过自己的慢慢引导让孩子自己寻找化解情绪,解决问题的办法。

  • 这种父母对孩子不训斥、不反驳、不威胁甚至坦言自己的类似经历,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站在孩子这一边,就会自然地萌生对父母的信任,凡事都会对父母敞开心扉。同时父母放手让孩子自己主动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父母最应该给孩子的一堂情绪管理训练课

显然,第四种情绪管理训练型模式中长大的孩子,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更强,情商更高 。

《情绪智能》中说:“学生时代,相比学业成绩和智商高的孩子,那些情绪感受能力出色的高情商的孩子,在成年后才是更容易获得成功和幸福感的人。”

2. 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优势到底有哪些?

  • 学习注意力集中程度显著提高

美国多项研究证明,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比没有接受过此训练的孩子,注意力程度要高出很多。

当孩子情绪上感到不舒服时,身体会分泌一种压力激素可的松,这会破坏身体和情绪的平衡,因此很难平心静气地学习看书,即使眼睛盯着书本也难以进入学习的状态。而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情绪稳定、身心舒适、睡眠安稳,一般不会受身边事情的干扰,而是可以集中精神,做自己的事情。

此外,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强,而这正是孩子学习力的根本所在。

  • 懂得自我调节,情绪恢复快

约翰.戈夫曼进行了一个实验。

他们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进行防火演练。

发现未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表现得比较兴奋,也不能很好地遵从指挥官的指示,看起来慌里慌张。而且,演练结束很长时间,他们也难以静下心来,回到学习的状态。而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沉着冷静,听从指挥,结束以后也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 自我调整能力差的孩子长大后会被很多问题困扰,女孩很可能会引发厌食症或者暴食症等饮食障碍,还可能引起冲动购买倾向;男孩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产生暴力行为,过早接触吸烟喝酒。成人后则会因为自己无法进行自我调节,产生家庭暴力,影响婚姻幸福。

研究证实,从小接受过情绪训练的男孩长大后,情商更高,家庭稳定程度和幸福程度更高,这应该也是现在的女性都希望找一个情商高的男孩的原因所在。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父母最应该给孩子的一堂情绪管理训练课

  • 心里免疫力强

同样一句话,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与未接收训练的孩子,解读完全不同。

被同学嘲笑“你牙齿怎么这么难看?笑起来真丑!”

未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会认可同学的看法,觉得很丢人,甚至可能以后都不敢再笑,露出牙齿。而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则回应道:“我牙齿就是难看,怎么了?我吃饭香就行!”

  • 心理免疫力,就是受到伤害时能自我克服的能力,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能够积极地处理自己承受的负面情绪,产生心理免疫力。而且心理免疫力强的孩子更自信,在学校也不容易受到同伴欺负和校园霸凌。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心理免疫力的重要,把教育的最大核心放在了培养孩子心理免疫力上。

  • 与同伴关系更融洽

作为父母,我们除了担心孩子的成绩,恐怕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在学校不能融入同学圈子,被同学孤立和排斥。

研究表明,那些被他人排斥的孩子,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情绪不成熟,情绪调整不如意。”常常会用两种极端的表现,要么哭哭啼啼,要么漠然对待。

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一直被人尊重,既能正视自己的情绪,进行情绪调整,也会懂得尊重别人的感受,体谅他人,人际关系更融洽,跟同学沟通更顺畅。

  • 对疾病的免疫力高

研究人员发现,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生病的次数要远远低于未接收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他们身体发育良好,平均身高也高出同龄人,患感染性疾病的概率更低。

这源于承受压力少的孩子,免疫力细胞的T细胞数量更多,活跃性更高,不容易生病。

现在入园时机,许多孩子刚入园时因为分离焦虑的压力,总是频发生病,所以父母做好引导,让孩子保持一个好的情绪至关重要。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父母最应该给孩子的一堂情绪管理训练课

情绪管理训练可以达到的最重要效果是,能够拓展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沟通渠道。

  • 约翰.戈夫曼说:“孩子能够在伤心时,自然地表露悲伤的情绪:内心有所需求时,及时向父母倾诉;生气或不开心时,也无所顾忌地告诉爸爸妈妈……这就好像是给孩子安装了一个情绪的GPS。这种GPS可以及时反映出孩子生气或感到沮丧的具体原因,它可以为人生起到指引方向的灯塔作用。”

3.我们该如何训练出高情商的孩子?

约翰.戈夫曼在《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一书中讲到情绪管理训练的五个步骤。

在进行这个五个步骤之前,我们首先要区分情绪和行为,我们可以无条件的接纳孩子所有的情绪,但是对于孩子的行为,我们必须有着明确的界限划分。

给孩子划定行为界限要遵循两个原则:首先,不做伤害他人的行为;其次,不做伤害自己的行为。比如,上面那个孩子对妈妈拳打脚踢就是伤害他人的行为,如果吃太多巧克力导致生病蛀牙,那就是伤害自己的行为。

第一步,解读孩子的情绪。

面对刚出生的婴儿哭了,我们会及时观察孩子,是饿了还是尿了,是哪里不舒服还是有别的需求。

虽然孩子慢慢长大,但是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缓慢,他的情绪主要就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比如摔东西,打人,哭闹不止。这时候,我们不能只关注孩子的过激行为,下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压制和打骂,而是更多的去关注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情绪,解读孩子产生情绪的原因。

家长要练就一副“火眼金睛”去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这是情绪训练的第一步。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父母最应该给孩子的一堂情绪管理训练课

第二步,把情绪性的瞬间当作好机会。

我们要有这样一种觉知,当孩子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时,其实就是在向家长发出求救信号:“我现在心情非常遭,不知道该怎么办,请帮帮我!”

约翰.戈夫曼认为此时就是情绪管理训练的最佳时机。

比如两个孩子因为抢玩具争执起来,这时如果父母感觉到孩子的情绪波动就应该马上介入,如果等到孩子打起来了,彼此都打哭了再去介入的话,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此时孩子对彼此的怨恨已经明显加深,也都为此受到了伤害,如果是曾经玩的很好的两个孩子,有可能就此疏远,友谊丧失。

我们不要等到矛盾激化才去介入,而是要留心捕捉孩子的情绪的苗头,及时介入。

第三步,感受并倾听孩子的情绪。

前两步其实是发生在家长心里的,是家长对孩子情绪的觉知与观察,第三步则是和孩子正式对话的开始。

第三步的核心是完全接纳和认同孩子的情绪,而这的确对于父母是很大的挑战。

因为我们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那就是只认同正面的情绪,不认同负面的情绪,比如当哥哥和弟弟吵架,哥哥骂弟弟:“我恨死你了,你死掉算了!”,这个时候一般父母都会选择训斥哥哥,压制哥哥的负面情绪。而压制就意味着情绪管理训练的失败。

只有当家长能够正视孩子的所有情绪,放下偏见,才能进行情绪管理训练。这个时候,家长应该说:“看来你真的非常生气,甚至希望弟弟死掉!”用语言表达我们对孩子所有情绪的接纳和认同。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父母最应该给孩子的一堂情绪管理训练课

第四步,帮助孩子表达情绪。

因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理性思考能力发展的得都不很完善,所以很多情绪孩子并不能完全识别和表达。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父母以给情绪贴标签的方式,教给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比如询问孩子:“你现在心情怎么样?”“你现在是难过吗?”“你现在很生气对吗?”

第五步,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生活中,在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都太习惯将自己的思维和判断强加给孩子,帮孩子出主意,解决问题。其实我们应该牢记一点,无论什么时候,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孩子自己,不是我们。

前几天,女儿不小心将自己心爱的玩具掉到洗手盆里的下水道里面了。女儿为此喊叫哭闹!其实我知道可以从柜子下面打开下水道帮女儿拿出来,但是当时我并没有直接这么做。

而是跟孩子说:“玩具掉到下面,你是不是非常伤心,你很喜欢那个玩具对吗?”

女儿委屈的一边留着眼泪一边说:“是的妈妈,我很喜欢。”

我问:“那现在怎么办?有没有别的办法呢?”

女儿想了想,擦擦眼泪说:“我想到办法了,我们找爸爸帮忙吧!”

于是,自己转过身就去喊爸爸。

情绪管理训练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会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替孩子做决定,而是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解决的办法。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自我调节能力强,思维活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在这第五个阶段,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划定行为界限的两个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在此基础上引导和帮助孩子寻找解决方案,给孩子一个审视自己提出解决办法的机会。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父母最应该给孩子的一堂情绪管理训练课

  • 当对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训练时,不要当着家人以及外人的面,因为当现场有其他人在场时,孩子往往就会出于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或者试图寻找别人的帮助,而出现反叛和逃避行为,因此难以达到与父母之间的真正沟通。只有当孩子和妈妈或者爸爸单独在一起时,孩子的情绪才能稳定,才能和父母做到真诚沟通,情绪训练效果才能最好。

当然,即使我们全都理解并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尝试对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训练,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因为孩子的情绪在此之前长期受到父母的压制或者被父母忽视的状态,孩子很难马上接受并适应这种模式。而家长就可能会因此失去信心,甚至会放弃对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训练,沦为放任型父母。

约翰.戈夫曼说:“当尝试与孩子进行情绪共享时,应该不懈地坚持和努力,哪怕10次、20次,就算失败了,也不应该轻易放弃。”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成为了一个相当不错的情绪管理训练型的父母,而孩子也必定会拥有令人惊喜的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