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消費沒有實現,反而是報復性存款來了

當疫情在國內率先受到控制後,儘管第一季度經濟出現停滯,但很多專家學者對於後市都抱有極大的信心,他們用了2003年非典作為例子,當非典消失後,當年下半年社會消費量出現井噴走勢,因此也預示當這波疫情結束後,國內也會出一報復性消費,從而帶動經濟迅速反彈。

報復性消費沒有實現,反而是報復性存款來了

但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此一時、彼一時,當年非典時正值中國加入貿易組織,人口紅利處於爆發階段,外資工廠大量湧入,加上朱老總當時大搞基建的改革成果開始呈現,使經濟在起飛階段時不會因道路、港口、鐵路、電氣等基礎設施的掣肘,對經濟增長形成助推動力。

但是,目前國內的情況與當年有得一比嗎?大家可要知道,雖然全球處於疫情的陰影下,但是美國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可沒有熄火的跡象,中國經濟增長的消費、出口兩條腿已經斷了,僅剩下政府投資這條路,但是國內的基礎設施不斷已經完善,甚至已經遠遠超出未來十年的要求,再進行超額投資,那麼其邊際效用不但是遞減,甚至有可能起到負面作用。

報復性消費沒有實現,反而是報復性存款來了

此外,人口老齡化,年輕人減少,也會使對消費形成抑制。最大的影響還在於,在過去幾年當中,房價高漲,使很多年輕人花光“六個錢包”給首付,在經濟進行下行、特別是進入蕭條期的時候,能不能還得起高額的房貸,就成為一家人的心病。

所以,在疫情導致家庭收入劇減的時候,大家首先反應的就是先預留未來幾個月的房貸款(如果有的話),經濟變差,且對未來信心不足,減少非生活必需品的開支,就成為首選,所以報復性消費是不存在的,除非對未來信心滿滿。既然信心不足,那麼現金為王就是王道,大家就看到報復性存款來了。

報復性消費沒有實現,反而是報復性存款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