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句頂一萬句》,看生而為人的卑微:誰不是在孤獨地尋找


讀《一句頂一萬句》,看生而為人的卑微:誰不是在孤獨地尋找


“話,一旦成了人與人唯一溝通的東西。尋找和孤獨便伴隨一生,心靈的疲憊和生命的頹廢,以及無邊無際的茫然和累便如影隨形地產生了”


這是我初讀《一句頂一萬句》時在序裡摘抄下的文字。當初我僅覺得這段話說得似乎挺有道理的,反觀自身有限的經歷,也能感受到幾分意味,但我又覺得未能深入其內核,故而有種“隔離感”。

今天終於讀完這本書,再回頭看這句話時,不禁感嘆道無論是對於這書還是普羅大眾的人生,這話實在貼切。


讀《一句頂一萬句》,看生而為人的卑微:誰不是在孤獨地尋找

《一句頂一萬句》書籍


《一句頂一萬句》被譽為中國版的《百年孤獨》。其核心內容不過是幾代人都渴望去尋找一個能和自己說得上話的人。


對於“說話”,也是眾生百態。有的人能說卻說不清,由一件小事忘乎所以地無限延伸,兜兜轉轉,此事小事牽扯成彼事,上升成大事;有的人悶聲不出,不是啞巴卻有苦說不出,但遇到了某個人倒能打開話閘子,侃侃而談;有的人因話多而令人生厭,有的人因不開口被人欺壓……


但他們都渴望有個和自己說話投機的人。他們的關係有的是母子,有的是朋友,有的是萍水相逢的過客,因這份渴望,渴望被知心,渴望不孤獨,他們敢於拋棄一切去追尋。他們有多渴望就有多勇敢,有多勇敢我就愈加感受到人的卑微。


拋開身份,我看到了兩顆孤獨的心在互相尋找,想彼此依偎。它們有的排除萬難相遇相惜;有的終於相遇後又不得已走散;有的終其一生都沒能相遇……

書中有一段對話令我記憶深刻:

“我有句話想對你說。”

“什麼話?”

“下次再跟你說”

隨著人去樓空,這句話從此成了迷,一生無解。多麼令人扼腕嘆息。想到有句歌詞是“有時候一句話比一生還長”原來真的如此。


本書還讓我感受特別深的是人情的淡薄。他們是父子,是夫妻,是兄弟即使在同一個屋簷下,無不是利益的權衡與爭奪,情感關係淡薄,心與心相異,最後也為了找一個和自己能說的上話的人,各自分散。


讀《一句頂一萬句》,看生而為人的卑微:誰不是在孤獨地尋找


誰都是孤獨的吧,未被擊節的文章或樂曲,被敷衍的熱忱總是令人哀嘆。對於孤獨,只是有些人表現的強烈明顯,有些人隱藏於心。故而孤獨,不是某些人的無病呻吟,而是每個人生命的常態。

之前看顧城的詩集,其中寫道顧城的父親將其詩集文稿焚燒,嘆道:“火焰是我們唯一的讀者”。何嘗不是孤芳自賞的落寞,是“山澗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的無奈感傷。在孤獨的漫漫人生旅途中,我們總有人想盡各種方式去填滿孤獨,有些人找到了,有些人還在不斷嘗試,有些人總是填不滿孤獨。

有人說,書籍,影視,繪畫這些文化產物其實就是為了緩解人的孤獨。讓它們是創作者的情感寄託,是觀眾的共鳴者。古往今來,千千萬萬的作品誕生,人類是有多麼孤獨,才有這樣滔滔不絕的生產力啊!

如果孤獨是每個人生命的常態,但我還搞不太懂如何與孤獨相處,也不想去想,把生活變複雜。唯有認真生活,去經歷,去閱讀,去傾聽,一點點地挖掘人生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