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我的爺爺郭伯和:他獻身革命事業,27歲被捕後英勇就義

“郭君伯和,四川南溪人。性穎慧,年十八歲,即能作長篇論文。十八歲畢業於省立第三中學,在校時即熱心於社會運動,為該邑學生會會長。民國十一年考入上海大學,思想日見進步,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創辦《平民世界》日報,並任該校學生會主席。五卅慘案發生,更為熱心,曾五晝夜不息地工作。民國十四年十月,復從事共產黨的基本工作,任中共上海小沙渡部委書記及十一月之久。民國十五年七月,曾一度被捕,出獄後,仍繼續工作,任閘北部委書記。三月暴動時,親自率領工友苦戰二晝夜。後因江蘇省部委需要,調任江蘇省委組織部長。未久被捕,於七月三十一日就義,時年27歲。“

四川宜賓籍烈士郭伯和傳奇的一生,濃縮成簡短的兩百字,被記錄在一張發黃的紙上。這份看似簡陋的資料,來自上海市烈士陵園第一任館長尤亮,是郭曉瑩的心頭物,她精心珍藏了近四十年。

追憶我的爺爺郭伯和:他獻身革命事業,27歲被捕後英勇就義

郭伯和烈士簡介和照片

郭曉瑩是郭伯和的侄孫女,畢其一生精力收集與整理大爺爺的資料。自大爺爺犧牲後,郭曉瑩多次從長輩口中聽到或在革命烈士書籍上看到他的名字。2020年4月中旬,一條尋找郭伯和烈士親人的尋親消息打亂了郭曉瑩平靜的生活,她第一次從網絡上得知有人正在尋找她,“黨和國家沒有忘記大爺爺,沒有忘記從我們郭家朝門走出來的人”。

郭伯和,1900年7月出生在四川省南溪縣城(今宜賓市南溪區)一個書香之家,他的父親郭湘帆,是一位前清秀才,以教書為生。郭湘帆在家排行老大,有兩個弟弟。他和二弟郭選芳自幼由母親教育成名從事教育工作,三弟郭明五則側身商場。

清光緒年間,時任正三品官的郭選芳受朝廷賞賜,建造了郭家朝門。當時,郭湘帆因病去世,剛從日本歸國的郭選芳主動承擔起照顧兄長家人的責任,將大嫂和兩個侄子接到郭家朝門。從此,郭家朝門成為郭伯和的第二個家。在這裡,二叔郭選芳視他為己出,不僅照顧他飲食起居,送他上學,還教他為人處事的道理。

追憶我的爺爺郭伯和:他獻身革命事業,27歲被捕後英勇就義

郭家朝門

受家庭環境的影響,郭伯和自小養成了刻苦自勵、耿直剛毅的性格,學習上進,愛好寫作,十八歲便能寫長篇論文。因擁有超乎常人的記憶力,郭伯和學習新東西比同齡人快,這一點可以在郭家其他人身上得到映證。郭曉瑩及其父親郭道剛兩小時能將一本幾寸厚的書籍讀完,且過目不忘;郭曉瑩的兒子可以在幾分鐘背完一篇長篇文章。

1915年,郭伯和進入縣城高等小學唸書。時代更迭,風雲變化,年僅15歲的郭伯和意識到不能只讀聖賢書,於是積極參加校外活動,從底層群眾瞭解社會的真實面貌,將它黑暗的一面盡收眼底。1916年,學校為悼念蔡鍔將軍逝世舉行追悼會,郭伯和負責主持大會。在整個過程中,他滿懷激情,調動師生的情緒,使追掉會充滿反帝、反封建和愛國主義氣氛。

從高小畢業後,郭伯和以優異成績考入四川省立第三中學,後轉學至宜賓敘屬聯中。在這裡,他接觸到更多有志青年,思想日趨活躍,常和闞尊民、蕭金芳等同學一起討論救國救民之路。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喚醒了無數在彷徨中尋求出路的青年。郭伯和在閱讀陳獨秀、李大釗和魯迅等人寫的戰鬥檄文之後,受到激發,邀約闞尊民、蕭金芳等同學發起和組織了愛國救亡學生會,並任該會會長,在師生中積極開展革命宣傳活動。

1922年郭伯和進入上海大學社會系學習,這成為他革命道路上新的起點。

學習期間,郭伯和經常認真研讀馬列著作,聆聽瞿秋白、李大釗等對馬列主義的精闢論述。受革命思想的影響,他同黃仁、何秉彝和楊之華等人一起成立“平民世界學社”,創辦了《平民世界》半月刊。

1924年,郭伯和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戰士。他在上海工人區創辦平民夜校,為之編寫教材和講課,發動組織工會、培養工運骨幹。

1925年2月,上海日本紗廠4萬餘工人舉行大罷工,以鄧中夏為領導,郭伯和與劉華、楊之華等人帶領上海大學師生深入工人住宅區宣傳、上街遊行示威,支持工人的正義鬥爭;5月30日,黨又組織上海大學400名學生分頭到南京路一帶進行宣傳演說,抗議日本資本家槍殺工人顧正紅的暴行,遭到英國巡捕開槍屠殺。當時,郭伯和是上海學生會的執行委員,在聲勢浩大的鬥爭中,他五晝夜不眠不休,挺身走在遊行的最前列。帝國主義軍警慌了手腳,用機槍掃射、水龍衝擊擾亂遊行的隊伍。期間,郭伯和身負重傷。

全國學聯臨時代表大會結束後,郭伯和受黨的指派,離開了學校,到工廠林立的滬西工業區,擔任中共小沙渡部委書記。他脫下學生裝,換上工人裝束,無論隆冬臘月,還是盛夏酷暑,奔波於棚戶區中,瞭解工人的疾苦,傾聽工人的呼聲,鼓勵工人堅持不懈地進行鬥爭。他的革命活動引起了敵人的注意,1926年7月不幸被捕,後經黨組織營救出獄。年底,他被任命為中共閘北部委書記。

1927年3月,在周恩來、羅亦農、趙世炎的領導下,上海爆發了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起義分7個區同時進行,重點是閘北地區。郭伯和親自參與領導和部署閘北地區的戰鬥。21日中午12時,上海工人舉行總同盟罷工,緊接著武裝起義開始了。郭伯和率領閘北區工人糾察隊,於下午4時左右,一舉攻下五區警察署。戰鬥中,他孤身衝入一個警察分署,勇敢地繳了敵人的槍。這時閘北地區還剩北站、東方圖書館和天通庵車站一條線上的三個據點未攻下。天通庵是淞滬鐵路的咽喉,如果攻下天通庵,截住從吳淞方向來的增援敵軍,就會使困守北站的敵軍孤立無援,成為甕中之鱉。工人糾察隊和上海大學學生糾察隊在郭伯和的帶領下,苦戰了一個通宵,在22日中午殲滅了天通庵的守敵,接著又伏擊了從吳淞開來的軍車,全殲了數百名增援敵軍。緊接著,浩浩蕩蕩的工人糾察隊乘勝沿寶山路長驅直入,迫使北站守敵繳械投降,取得起義的勝利。

後來中共江蘇省委成立,郭伯和擔任省委組織部長,以全部精力為恢復黨的組織而進行艱苦的鬥爭。1927年6月26日,中共江蘇省委書記陳延年和郭伯和、黃競西等6人正在施高塔路(今山陰路)恆豐裡104號樓上研究工作,突然,一輛警車飛馳而來。荷槍實彈的軍警包圍了這幢樓房,情況十分危急。郭伯和和陳延年等一躍而起,赤手空拳與反動軍警展開激烈的搏鬥,使與會的另外兩個同志得以逃脫,而郭伯和、陳延年、黃競西等4人則不幸落入敵人的魔掌。入獄後,郭伯和身患痢疾,力不能支,敵人仍施以酷刑,然而他始終堅貞不屈。7月31日夜晚,郭伯和被押赴龍華刑場,從容就義,時年27歲。

郭伯和的事蹟,在郭家廣為流傳。

自小在郭家朝門長大的郭曉瑩,經常從長輩口中聽到大爺爺郭伯和的故事。長輩講的最多的便是大爺爺文采出眾,性格剛烈,遭受敵人嚴刑拷打時毫無畏懼,寧死不屈。

郭曉瑩回憶,大爺爺生前尚有一子,名叫郭道安。1927年大爺爺被捕,祖父郭選芳聽到消息後,為了避免郭道安遭到殺害,便派人將他接回郭家朝門。但不幸的是,不久後郭道安因身患重病,救治無效去世。考慮到郭伯和無後人,其妻及家族長輩將郭選芳的長孫郭道剛過繼到郭伯和名下,而郭道剛正是郭曉瑩的父親。

郭曉瑩長大後,血濃於血的親情、傳承先烈精神的責任感促使她主動承擔起收集和整理大爺爺資料的工作。

1983年12月,趙世炎夫人夏之栩致函中共中央,建議在龍華建造烈士陵園。期間,郭家朝門收到了上海市烈士陵園第一任館長尤亮寄來的郭伯和遺像及其事蹟等珍貴資料。2000年,中共中央黨史辦公室、宣傳部編撰《中國國旗之星》一書,需要郭伯和烈士的資料,郭曉瑩忙前忙後,遞交資料,填寫烈士親屬表。

追憶我的爺爺郭伯和:他獻身革命事業,27歲被捕後英勇就義

在整理大爺爺資料的同時,郭曉瑩也在尋找大奶奶的下落。這裡的大奶奶即為郭伯和的妻子——呂嫵王(諧音)。她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白馬鎮,同丈夫一樣投身革命,是郭伯和的單線聯絡員。

郭伯和犧牲後,呂嫵王於五十年代去了美國,離開之前回了一趟郭家朝門,將丈夫的遺物交給年幼的郭道剛,讓他保管好,說以後她還會回來。去美國後,呂嫵王曾三次派人回國尋找郭道剛,最近一次是在1986年。但由於當時通訊困難,沒能聯繫上。郭曉瑩曾想向當年知道大奶奶事情的人打聽,但時隔數年,無從查起。所以到今天為止,郭家也不知道呂嫵王的下落,這成為郭家的一大遺憾。

大爺爺英年早逝,大奶奶前往美國至今不知下落,郭曉瑩每每想到此處,便十分難過。

2020年4月中旬,一通來自老家的電話給郭曉瑩內心不盡的悲痛帶來一抹亮色。打電話來的是宜賓市南溪區退伍軍人事務局局長鄭海英,她告訴郭曉瑩網上有人在尋找郭伯和烈士的親人,並隨即將尋親信息轉發給她。

當時,她正在向別人介紹郭家朝門的歷史,聽到這個消息感到很驚訝,她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黨和國家沒有忘記大爺爺,沒有忘記從我們郭家朝門走出來的人。

故事要回溯到2020年3月,清明節到來之際,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和頭條尋人“尋找烈士後人”公益項目組達成合作,為包括郭伯和在內的50餘名在上世紀20、30年代犧牲的烈士尋找親人。

4月9日,“尋找烈士後人”公益項目利用地理位置精準彈窗技術,將郭伯和烈士的信息彈窗到他的家鄉。鄭海英在今日頭條APP看到尋親消息後,立即調檔案,發現郭曉瑩是郭伯和烈士的親人。

追憶我的爺爺郭伯和:他獻身革命事業,27歲被捕後英勇就義

頭條尋人發佈的尋親消息

“我們一直知道大爺爺安葬在上海龍華烈士陵園,家人也多次去祭拜,由於一些複雜原因,沒有及時向陵園登記我們的聯繫方式”,郭曉瑩高興地補充道,“這下我們和陵園聯繫上了,非常感謝頭條!“

(註明:部分資料來源於郭曉瑩和《上海英烈傳》一書)



緬懷先烈功績,告慰先烈英靈,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頭條尋人發起“尋找烈士後人”項目,與龍華烈士陵園合作,共同為烈士尋找親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烈士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頭條尋人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烈士後人媒體志願服務團 ”中來。

如有烈士後人相關線索,或希望共同參與尋找烈士後人的媒體,歡迎聯繫頭條尋人(電話:010-58341776、010-83434485;郵箱:

追憶我的爺爺郭伯和:他獻身革命事業,27歲被捕後英勇就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