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里宋朝事”十一:改嫁出家都无妨,皇帝女儿也愁嫁

清平乐里,经常能听到公主、长公主、大长公主等不同的称谓,还会有某国公主、某国公主的叫法。这些都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中间又有些什么勾连。

公主封号有深意

公主封号,一般以地名、国名、美誉而定,细分起来有一些复杂。

一般来说,谈起公主还是长公主,与她们的辈份有关,与当朝皇帝的关系有关。唐朝时皇帝的女儿称公主,姊妹称长公主,姑母为大长公主。宋与唐制基本相同,只是多了一个两国大长公主,这是比姑母还高一个辈份的皇女。

所以公主、长公主、大长公主,是有长幼序列的概念在里面的。同一位公主,如果历经几个朝代,封号是不同的,后世的皇帝根据与之关系改封适应的称号。经历的皇帝越多,封号就会越多。


“清平乐里宋朝事”十一:改嫁出家都无妨,皇帝女儿也愁嫁

公主的封号除了与皇帝的辈份有关之外,还与是否结婚有关。一般婚前以美誉作封号,出嫁时以食邑国的国名受封

以宋仁宗宠爱的福康公主为例,她于宝元元年(1038)出生,第二年即封福康公主,这是一个寄寓美好期望的名字,属婚前所封;嘉佑二年(1057)福康公主出嫁,进封兖国公主,嘉佑七年(1062)降为沂国公主,同年底又复岐国公主,这是婚后以地名进封;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封楚国长公主,与当朝皇帝同辈,升为长公主;熙宁三年(1070)宋神宗时薨,追封秦国大长公主,宋神宗比她低一辈,因而进为大长公主;徽宗时,她比当朝皇帝长好几辈,所以又加封周、陈两国大长公主。

福康公主的几个封号完整地体现了公主的进封原则,婚前和婚后封号不同,婚前以雅号封,婚后以食邑之地封。食邑又叫汤沐邑,是公主生活收入的主要来源。

元朝不讲礼仪,礼仪粗乱,皇女、诸王之女不论辈分皆称公主。明朝时又恢复了唐宋礼仪。清朝前期对礼仪也不甚讲究,皇女与宗女皆称格格。

自清太宗一朝,皇女改称公主。清世祖入关后,于顺治十七年(1660),为皇女、宗女封号定制:嫡出皇女为固伦公主,庶出皇女为和硕公主,一听公主封号即知嫡出还是庶出。

为何公主也愁嫁

驸马娶公主不叫娶而叫“尚”,一个“尚”字说明了二者地位的尊卑。一旦身为驸马,不仅自己要降低身段,放弃前途;父母还要降低辈份,被官家所防范。

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为驸马的原因之一吧。

宋代皇帝多要求公主修妇道,公主们一般也能加以恪守。但公主求嫁,并非如现在人想象的一凰百家求。公主选婿,看似普天之下优秀人才都可纳入,但拿规定制度的尺子一量,其实面窄的有限。

为尊崇皇室,宋时沿袭前朝旧制,“选尚者降其父为兄弟行”,公主和驸马与其父辈成同辈人,这使得家庭伦理受到冲击。这种制度后世多受垢病,称其“乱昭穆之序,废长幼之节”,有些家庭因而不愿意当驸马。


“清平乐里宋朝事”十一:改嫁出家都无妨,皇帝女儿也愁嫁

唐代公主下嫁,“公婆反拜而妇不答”。虽然皇帝也屡屡下诏要求公主对公婆“执妇礼”,但终唐之世,公主不拜公婆还是成为惯例。

北宋有很长一段时期,驸马都是以祖为父、以父为兄、以母为嫂,公主把兄嫂礼见过公婆,相对自在了许多。宋真宗时,太宗的女儿万寿公主,在公公李继昌生日时“以舅礼谒之”,得到真宗的支持。史称:“公主见舅姑之礼,自此始。”

与唐朝驸马相比,宋代对驸马宽厚许多,即便犯罪处罚也不是特别重,一般都是罚金或降职,贬到某地安置。相比对驸马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过失处罚,宋代对驸马在道德(感情)上的过失处罚最重。

除此之外,能贤之士不愿当驸马,还另有原因。一旦成为驸马,事业前途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一些重要的职位无法担当,对于看重官位的人来说,确实也不适合当驸马。

“国朝故事主婿未尝居职”,宋代严格执行这项旧例,为防外戚乱政,对驸马担任要职有种种限制。任军事要职不可,任地方官从严。享荣华可以,掌实权很难。宋真宗就曾明确拒绝驸马魏咸信的任用请求。

宋初的驸马是能掌军权的。当时边事未定,需要这些驸马们为国征战。雍熙三年(986)冬,契丹扰边,宋军发兵征讨。宋太祖命各位公主之婿镇守要地,王承衍守大名,石保吉在河州,魏咸信战澶州。这种情况,自宋真宗朝就再也不会出现。

宋时有规,驸马尚公主、长公主,并除小将军。下将日,除刺史;尚大长公主,除大将军,下将日团练使。不过这些都是武将虚职,按规定七年一迁,比之正常的十年一迁,已算宽容不少。

如果驸马出任地方官,一般不放全权,对其有所节制。枢密院是宋最高军事长官,属于权势部门。原则上禁止驸马出任枢密院官员。终宋一代,只有两位驸马在枢密院任职,还都是特殊情况。

一位是王师约,英宗之女徐国公主的驸马。曾负责枢密院事务。但未当过枢密院长官。一位是宋太宗之婿王贻永。

咸平六年(1003)与贤懿公主 (郑国公主),第二年景德元年(1004),公主就去世了,理论上王贻永已不再是驸马。三十多年后的1040年,他任同知枢密院事,后升任枢密院事。

当年他跟随宋真宗泰山封禅有功,屡受升迁。后来请求为朝外官,宋真宗虽然答应了,却不断告诫他,“与众和睦,清静求治”,这些规矩必须坚守。

有意思的是,他的舅舅魏咸信,是宋太祖永庆公主的驸马。十岁时舅舅见到他很是称许,说这孩子长大了像我。果然,王贻永也如舅舅一样成了当朝驸马。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豪门有时唯恐避驸马之不急。公主选婿的门槛无奈渐低,从豪门降到寻常人家。与皇家联姻,通常情况下不是权力的增大,反而是权力的约束和限制。北宋早期,对那些已握大权的重臣来说,结姻亲意味着放兵权。

驸马一般由皇帝亲自挑选,物质上优待,政治上防范,有大志者当驸马不是好选择。很多有识之士不愿意迎娶公主,麻烦并且事非多是主因,越是受宠的公主越难嫁。更何况,受宠的公主多早夭。

宋朝男满十五、女满十三即可结婚,但平均结婚年龄大超法定标准,女子初婚年龄平均为17.67岁,男子则为24.15岁。而公主的结婚年龄已超平均数,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嫁好公主很难。

改嫁和出家,都是公主可选题

关于妇女改嫁,唐宋以前,大多时候比较宽容。

唐太宗曾下诏:“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婚媾,令其好合”,“其鳏夫年六十,寡妇年五十已上,及妇虽尚少,而有男女,及守志贞洁,并任其情,无劳抑以嫁娶”。这个诏书提倡再婚再娶,也鼓励妇女改嫁,不禁止寡妇改嫁。

隋朝在寡妇改嫁问题上出现了某种反弹,改嫁也要看等级。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诏九品已上妻、五品已上妾夫亡不得改嫁。”对官员亡妻改嫁问题作出了限制,明令九品以上官员的妻子,五品以上的官员除妻子外妾也不能改嫁,这也是历史上首次禁止寡妇改嫁的诏命。

北宋的婚姻制度较为开明,对改嫁没有太多的非议。有时反而因再嫁而成为美谈。曹皇后二婚嫁与宋仁宗,不但未被大臣所厌,反而因和离期间的种种表现赢得了美名。朱寿昌之母刘氏早年改嫁,后来朱寿昌寻迎刘氏归家,成就了“以孝闻天下”的佳话,王安石、苏轼等人争相赋诗赞美。


“清平乐里宋朝事”十一:改嫁出家都无妨,皇帝女儿也愁嫁

在一个不讳改嫁的时代,宋代已婚公主中有两位改嫁。一位是宋太祖的妹妹秦国大长公主,在建国之前嫁米福德,米福德死后改嫁高怀德。另一位是宋徽宗的女儿荣德帝姬,初嫁曹晟,靖康之变中公主被掳至燕京,在曹晟死后改嫁习古国王。

皇家观念如此,士大夫家改嫁的事例也多成美谈。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范与继父关系还算不错。范仲淹之子纯佑早死,范仲淹做主,将寡媳嫁给弟子王陶。王安石儿媳庞氏因儿子有病,关系难以为继,王安石便代她择婿而嫁。

公主不嫁出家的情况也不是特例。唐朝中后期,选择终生不婚,出为道士或尼姑的现象较为常见。唐睿宗的两位公主,金仙和玉真出家为道士。太平公主幼年出家为道士,后还俗并下嫁薛绍。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太祖下诏令守寡的女儿金华公主出家为尼。这被认为是太祖推恩公主夫家,令公主守住妇节。

宋时这种现象也不少。宋太宗有两个女儿出家,宋真宗也有两个女儿出家。宋太宗的三女儿邠国公主,初封曹国公主,982年出家为尼,法号员明大师。

宋真宗有两个女儿出嫁。一位是惠国公主,因其早夭,宋真宗在位时没有被封。宋徽宗即位后,于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追封为惠国大长公主。另一位公主名赵志冲,自幼为道士,真宗在位时也没有被封。明道二年(1033年),宋仁宗即位,封妹妹为卫国长公主,号清虚灵照大师。

宋时公主出家,与皇室热心向佛有关。宋太宗在位时大建寺院,修筑译经院,带动京城开封涌现出家热。皇家的信仰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元丰、元祐年间,“释氏禅家盛东南,士女纷造席下,往往空闺门”。如果真如此,情况真还挺吓人的。难怪朱熹有《劝女道还俗榜》,劝诫女子不要再轻易出家。

端拱元年(988年),太宗带小女申国公主赴延圣寺烧香拜佛。申国公主跪拜在佛像前,许愿出家为尼。宋太宗去世后,宋真宗即位。申国公主向真宗请求削发为尼。

《湘山野录》记载,宋真宗力劝申国公主,“朕之诸妹皆厚赐汤邑,筑外馆以尚天姻,酬先帝之爱也,汝独愿出家乎?申国公主并在不意这些,坚决请示宋真宗批准她出家为尼,并说这么做是为了偿还父皇(宋太宗)的敬佛之心。

宋真宗无奈,为此特意下发一旨:朕的小妹心地善良,为人慈爱,洁身自好,一心向佛。喜清净生活,不喜喧哗富贵,为回报父皇(宋太宗) 敬佛之心,坚决要求出家为尼。朕非常赞赏,决定成全她。

宋真宗在开封城西建寺院,题名“崇真寺”,赐号“报慈正觉大师”,为申国公主安排削发大典。公主出家那天,仪式盛大,三十多名皇亲国戚家的女子随她一起出家。

古人讲究“婚选佳士,妇选淑姿。”何为佳士,在宋朝人看来,那些有功名在身的进士群体就是择偶佳媚。

宋朝文官待遇优厚,祖上又有不少言官及士大夫的古训,官员进退有据,优雅从容。

选文雅名士为婿,从皇室到民间都好此风。不知道是皇室顺应了社会风气,还是引导促成了社会风气,双方纠缠着,已经浓浓地分不清了。

既然个人可凭才能和努力博取功名,魏晋以来的门第便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经济越发达、文化越繁荣,寒门学子逆袭上位的机会就越多。

这种风尚慢慢转化成有形的风俗习惯,比如“榜下捉婿”,就是很耐人寻味的宋朝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