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山西曆代的歷史名人——從山西走出的古代帝王

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北京,三千年中國看陝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

山西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人們經常說,五千年中國歷史看山西,女媧補天的故事就發生在山西。中華文明的始祖炎帝和黃帝都曾在山西一帶活動,歷史記載自舊石器時代,山西就已有人類繁衍生息。如今大家對山西最大的印象就是陳醋和煤炭。然而令人忽略的是山西確是中國歷史最久遠的省份之一。下面將山西曆史名人總結出來並分幾篇發表,使更多的讀者瞭解山西曆史文化。

1、春秋五霸——晉文公

盤點山西曆代的歷史名人——從山西走出的古代帝王

晉國在春秋初年是很小的。晉國建都於翼(今山西翼城),它的疆域包括今天晉南和汾、澮流域一帶。晉國西面有呂梁山,東面、南面有太行山和中條山,這樣的地理環境,對於晉國和中原的交往是大有妨礙的。

晉國在春秋初期的幾十年間,內亂一直未停息。到公元前 678 年,晉武公才結束了長期的分裂狀態而把晉國統一起來。到獻公時,他把原來晉國的一軍改為二軍以擴大兵力。隨後消滅掉了耿(今山西河津)、霍(今山西霍縣)、魏(今山西芮城)三個小國,接著又消滅了虢(今河南陝縣)、虞(今山西平陸)兩國,晉國的疆土開始從黃河北岸伸展到南岸。另外又佔領了黃河以西的一些地方。晉國開始強大起來。

公元前

632 年,晉國聯合了秦、齊、宋等國,出動兵車七百乘,與楚國大戰於城濮(今山東濮縣),楚人戰敗。晉文公和齊、魯、宋、衛等七國之君主會盟於踐土(今河南滎澤),並得到周王的策命。這年冬天,晉國又會諸侯於溫(今河南溫縣),周王也被召赴會,晉由於戰勝楚國而躍升為中原的霸主。晉文公死,晉襄公繼位。晉襄公依靠的是晉文公手下的一批老臣,晉國並沒有因為晉文公死而中斷其霸業。

2胡服騎射 武靈王

盤點山西曆代的歷史名人——從山西走出的古代帝王

趙武靈王,約生於趙肅侯十年(前340年),卒於趙惠文王四年(前295年),名雍,三家分晉後趙國的第六代國君(前325年至前299年在位,執政27年)。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他將王位傳給了次子趙何,即趙惠文王,自稱“主父”,史家又稱他為“趙主父”。 公元前295年的沙丘宮變中被圍困活活餓死於沙丘宮(在今邢臺廣宗),諡號為武靈王,趙武靈王墓位於今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他是我國封建社會初期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所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對於當時和以後中國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3、簡襄功烈——趙簡子

盤點山西曆代的歷史名人——從山西走出的古代帝王

趙簡子,即趙鞅,春秋末年晉國正卿。其先祖與秦同姓。趙簡子又名志父,亦稱趙孟。卒於晉出公十七年(前458年),生年不祥。《史記》雲,晉頃公九年(前517年),“趙簡子在位……簡將合諸俟戍於周。”假如他20多歲執晉國政的話,其生年應在晉平公二十一年(前537年)左右,壽70多歲。趙鞅澆鑄了戰國時代近200年燦爛的趙文化基業。晉自西周初年立國,即奉行“啟以夏政,疆以戎索”的基本國策,具有融和不同民族文化的傳統。趙鞅、趙襄子兩代改革後,進一步發揚光大了晉“觀事而製法,因事而制禮”的優秀傳統,使趙文化含有“中原古文化的農耕文明和北方古文化的草原文明二位一體”的典型特徵。在經濟、軍事、文化、商業、建築等方面以其鮮明的風格豐富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的古代文化,為中華民族的進步作出了應有貢獻。

4、簡襄功烈——趙毋恤

盤點山西曆代的歷史名人——從山西走出的古代帝王

趙毋恤,又作無恤,春秋戰國之際晉國趙氏的封君。生年不詳,卒於周威烈王元年(前425年)。卒諡襄,史稱趙襄子。《史記》中所列趙國的襄子紀年,在位為33年(前457至前425年)。趙毋恤是晉定公時專擅晉國大權的趙簡子(趙鞅)與侍妾所生庶子,在諸公子中出身微賤,而且其貌不揚,但卻最受趙簡子鍾愛。一次,簡子對幾個兒子說,他把寶符藏在常山(在今河北曲陽西北)上,誰先得到有賞。諸子回來俱無所得,只有趙毋恤說已經得到。他說,從常山居高臨下可以看到代國,如果吞併代國,這就是寶。趙簡子認為此子果有雄圖大略,確實可以發展趙氏的勢力,於是廢太子伯魯,立趙毋恤為太子。當時有人對此舉不滿,對趙毋恤有非議,趙簡子認為,趙毋恤能夠忍辱負重,適宜擔當大任,所以儘管有人反對,還是堅持讓趙毋恤繼承他的事業。後在晉國六卿攫奪政權的殘酷鬥爭中,趙毋恤注意團結內部,向外擴張,又能把握時機,轉化矛盾,敗中取勝,終於使趙氏具備了位列諸侯的勢力,成為瓜分晉國的三家之一。

5、鮮卑驕子——

拓跋宏

盤點山西曆代的歷史名人——從山西走出的古代帝王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又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他在皇興元年(公元467年)八月,出生於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皇宮之內,其父獻文帝非常高興,因喜生貴子而大赦天下。拓跋宏三歲時,被立為皇太子,母親李夫人按照北魏“皇妃生子立為太子則被賜死”的規定,身遭厄運。拓跋宏在宮中奴婢撫養之下,自幼聰明,秉性孝謹,四歲時,就懂得為父親吸吮膿瘡,深受世人稱讚。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是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拓跋宏即位時年紀太小,由祖母馮太后執政,對鮮卑人建立的北魏朝廷進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權化的改革,孝文帝便受此影響。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親政。親政後,進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頓吏治,立三長制,實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他以“南伐”為名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舊俗:規定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遷洛鮮卑人以洛陽為籍貫,改鮮卑姓為漢姓,自己也改姓“元”。並鼓勵鮮卑貴族與漢士族聯姻,又參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並嚴厲鎮壓反對改革的守舊貴族,處死太子恂,這一舉動使鮮卑經濟、文化、社會、政治、軍事等方面大大的發展,緩解了民族隔閡,史稱“孝文帝改革”。孝文帝的改革,對各族人民的融合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孝文帝拓跋宏的一系列改革,推動了北魏王朝政治和經濟的向前發展,促進了鮮卑族同漢族的融合,使得鮮卑族進一步漢化。因此魏孝文帝可稱為是鮮卑驕子,是個開明君主,在各個民族融合,互學先進經驗,推動歷史發展方面,做過很大貢獻。


6、匈奴漢國皇帝 劉聰

劉聰(?-318年8月31日),一名劉載,字玄明,匈奴族,新興(今山西省忻州市)人,漢趙(前趙)光文帝劉淵第四子,母張夫人,十六國時期漢趙君主,310年―318年在位。劉聰驍勇超人,博覽經史典籍,善於寫文章,在位期間,先後派兵攻破洛陽和長安,俘虜並殺害晉懷帝及晉愍帝,覆滅西晉政權並拓展大片疆土。政治上創建了一套胡、漢分治的政治體制。但同時大行殺戮,又寵信宦官和靳準等人,甚至在在位晚期疏於朝政,只顧縱情聲色。麟嘉三年(318年),劉聰去世,諡為昭武皇帝,廟號烈宗。

7前趙皇帝 劉曜

劉曜,字永明,生年不詳,卒於東晉咸和三年(公元 328年)。新興(今山西省忻州市)匈奴人。十六國前趙國君。劉曜前趙政權是以匈奴為主體,通過征服關、隴地區氐、羌等少數民族政權而建立的。前趙政權建立後,由於沒有一套系統的措施進行有效的政治統治,因而在石勒的軍事打擊下,迅速崩潰。正是“其興也勃,其亡也速”。

8後趙皇帝——石勒

盤點山西曆代的歷史名人——從山西走出的古代帝王

石勒,幼時起名匐勒,後得字世龍。生於西晉武帝咸寧五年(274年),卒於東晉成帝咸和八年(333年)。上黨武鄉(今屬山西省榆社縣北)人。起兵趙魏後,汲桑令他更姓為石,始名石勒。石勒由羯族的部落小帥之子淪為漢族地主的耕奴,繼而為將軍、以至成為十六國時期後趙的皇帝。石勒稱帝的經歷和治國措施對封建社會的帝王、特別是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產生過不小的影響。


9後趙皇帝——石虎

石虎,字季龍,生於晉惠帝元康五年(295年),卒於晉穆帝永和五年(349年)。上黨武鄉縣(今山西省榆社縣北)人,十六國時後趙皇帝。石虎雖是十六國時期有名的暴君。但他同時又採取一些措施鞏固政權,如糧食儲備政策、九品選官制,對吏治的整頓等一系列措施又緩和了矛盾,使其能在北方戰亂的局面下維持住一段時期的統治。

10後唐太祖——李克用

盤點山西曆代的歷史名人——從山西走出的古代帝王

李克用,本姓朱耶氏,祖先是唐時我國西北沙陀人。他生於唐大中七年(856年),卒於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出生地為神武川之新城(今山西省朔州市應縣)。他們一家從唐太宗時起,就世世代代效忠唐室,為唐廷拓邊守土。他的祖父執宜,任蔚州(今山西省靈丘縣)刺史,代北行營招撫使。父親本名赤心,任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刺史,因討伐龐勳有功,賜姓李,名國昌,升為振武節度使。李克用也就因此改姓李了。李克用是唐末,五代初的著名軍事統帥,也是一位亂世英雄。他靠鎮壓農民起義起家,在爭奪霸業中死去。他的個人榮辱都集中在他近乎40年的攻城略地的軍事生涯和爭權奪利的政治鬥爭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