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擷英-“江南草藥王”來春榮

杏林擷英-“江南草藥王”來春榮

關注並標星 白羽訪談

獲得高淨值人群的必備讀物

讀懂時代 贏在認知

-----------

全文共3600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杏林擷英-“江南草藥王”來春榮

​"江南藥草王"來春榮

在屠呦呦之前,更早的找到治癒紅斑狼瘡的方法

“浙江來了個小神仙“

1985年的天津,來春榮治好了表妹同事的紅斑狼瘡,震動津門,他的名字一夜之間傳遍全城。

之後就越傳越離奇,“快死的病,只要喝他的藥,一口,就活了”。

這是來春榮“神醫”之稱的開端。也是因為這個盛名,楊少彬帶著患有紅斑狼瘡的表妹,找到了來春榮。

半信半疑的楊少彬,想測一測這個“小神仙”:你要能把她治好,我就不收錢給你寫一本書。

兩年時間,楊少彬每次帶著妹妹來治療,就在來春榮的醫館裡待一整天,觀察採訪。兩年之後,表妹痊癒,《江南草藥王》這本書也誕生了。

誰也沒想到,這本書的出版,在當時的中國大地上炸響了一顆驚雷。著名作家蔣子龍作序,《江南草藥王》狂銷10萬冊,因為案例真實動人,幾乎全國的所有晚報都爭相連載。“紅斑狼瘡”開始成為公眾性話題,這個“粉紅殺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那時的來春榮醫館,每天對外只放200個號,但是早上門一開,發現有600多人在排隊。他從早上6點開始接待病人,一直到晚上11點結束,第二天又是如此。

“江南草藥王“,這個原本只是在病友間小範圍流傳的稱號,變成了一個官方名稱,很快就蓋過了來春榮的本名。

更直觀的是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李鬼”。在手機和網絡並不發達的年代,打著“江南草藥王”的金字招牌招搖撞騙,在哪都活得非常滋潤。

直到現在,來春榮還能收到公安局的通知:有冒充他的騙子落網。17名,這是落網騙子的數量,而沒有被抓的更是不計其數。

還有一個故事也廣為流傳:聯合國衛生組織曾發佈過求醫的“皇榜”,誰若能征服紅斑狼瘡、癌症和艾滋病中任何一種絕症 ,就為誰在聯合國衛生組織的大樓前堅一座銅像。已經升級為“捉狼聖手”的來春榮,對是病人推舉的最佳人選。

他治療過的病人裡,有王室、政客、名流,甚至還有美國醫學博士,每個故事都在口口相傳中不斷被打磨潤色,變得更為光滑飽滿。

一些人在塑造”神“,另一些人則在百度上問”來春榮醫生信得過“嗎?

紛擾之外,來春榮本人卻從未出現公開媒體袒露自己。

今天,白羽訪談採訪到了這位低調神秘的“江南草藥王”,從他的艱辛學醫路開始聊起,講述了那些讓他印象深刻的病人,那些留下遺憾的事,以及中醫的未來。

我們去掉光環,還原一個勤奮誠懇的老中醫對中醫、對病人的最深切的情感。


二十歲的神醫正式和醫學產生焦點

結緣的故事也頗具傳奇色彩。當時,來春榮90多歲的奶奶患上皮膚癌,送去縣城醫院做手術,沒想到手術後癌細胞再次擴散,醫生束手無策。來春榮只能用人力車拖著奶奶走回了家。那一天,來春榮走了四個小時,滿心的絕望。

為了救奶奶,來春榮開始嘗試各種偏方。他去翻醫書,研究藥性,然後採草藥回來給奶奶喝。歪打誤撞,本來只能”等死“的奶奶卻被他給”救活了“。

奶奶痊癒了,來春榮也走上了醫學之路。


杏林擷英-“江南草藥王”來春榮


“學醫也不是很簡單的事,我學醫,拜師就拜了十三年”。對於中醫這門有著千年底蘊的學科,來春榮一直保持敬畏之心。他把所有指點過自己的人都稱之為“老師”,即使很多人只是小學學歷的赤腳醫生。

“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走萬里路不如師父一教”,他說自己最艱難的時刻,是沒有師傅教。對於科班出身的醫學生來說,學醫是一條清晰平坦的大道,各種發病點和藥性已經寫在入門教材上,而來春榮走的,是一條佈滿荊棘怪石的小道,一路上都是活生生的病人和各種無解的病症。

他走遍全國的高山大川,尋找醫書上記載的藥草,然後,大量試藥。這非常危險,他的妻子流著眼淚扯著他的手,也無法阻止他。

中藥的差異在於毫微之間。“這些藥,長在山上、山下還是山中間,新鮮的還是烤乾了的,吃下去反應都不一樣。”

多年的田野調查,也讓來春榮結識了很多隱於山野的名醫。他如今治療紅斑狼瘡的藥方,最早也是聽聞而來的一個“土方子”。但是每知道一個方子,來春榮都會親身去驗證,甚至包括“曬太陽”這種土辦法,很多方子聽起來荒謬,但驗證之後發現確實有用。

雖然走了不少彎路,但從”野路子“裡走出來的他,卻有著科班學生所沒有的靈性。

有一個故事:一個剛考上大學的19歲男孩突然患上慢性癩痢,家人把他送進協和醫院,待了50天,依然在生死邊緣徘徊,病危通知單像雪花一樣飄來,家人燒光了83萬依然看不見希望。有朋友找來春榮幫忙,來春榮中午見到病人,開了一副藥,42塊錢。下午三點,病人喝下藥,嘔吐不止,口腔全是白沫,傍晚恢復平靜。第二天狀態轉好,五天後病癒。

這個傳奇故事的背後,不是什麼珍貴的奇方,只是加了一味藥:土牛膝。這味藥在醫書裡的功效是活血化淤,鄉村醫生常用它治療膝關節疼痛,但很多年輕醫生對這味藥並不熟悉。

來春榮將這味藥用紅糖一起煎,產生的化學反應可以消滅腸道病菌。這種做法在醫學界聞所未聞,也頗具爭議。

中醫的資料冗雜,學派繁多,甚至很多觀點之間爭鋒相對,即使是專家學者,也很難在各種結論之間做判斷,但是來春榮卻有自己獨立思考出來的邏輯,並且這套邏輯是建立在實際案例之上,難以歸納總結為具體的學術觀點,但在臨床實踐中效果驚人。

“他是他師父教的東西,而我學的是民間師父教的東西。我們不在一個頻道上,對不上號,也接通不了”。來春榮承認自己和主流中醫學界有隔閡,但他不覺得這是一件壞事。他說:多元化本來就是世界的本態。


近幾十年中醫發展的緩慢

“現在很多新課題,實際上和老的東西一樣,只是名字換了。“來春榮遺憾於近幾十年中醫發展的緩慢。

屠呦呦的研究成果,被認為是多年來中醫領域為數不多的進步。青蒿素是一種高效而廉價的抗瘧疾藥物,屠呦呦是受到晉代葛洪所著《肘後備急方》的啟發。

“由於屠呦呦的發現,瘧疾死亡率在過去10年下降了50%,受感染人數下降了40%。”諾貝爾獎委員會成員揚·安德松這樣說。

早在幾年前,來春榮就一直在為中醫發聲,控訴藥材公司急功近利,人為縮短藥材的成長期,導致藥性不足。他用人類的生長週期做比喻:“為什麼人類要到18歲才算成年,藥也一樣。很多時候治不好病,並不是中醫沒有用,而是藥有問題。

除此之外,他還認為如今的中醫商業化衝擊了從前行業堅守的“規矩”。比如中藥的熬煮,是整個流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應該根據病情和藥方的不同,設定不同的熬煮時間和方式。但是如今大部分中醫院都將這一步外包給私人企業,像工廠流程一樣熬煮,方便省事,但卻失了藥性。

杏林擷英-“江南草藥王”來春榮

改變的不僅是中醫的整體流程,還有病人。“現在的病人的心態不一樣。她一上來就問:’你給我多長時間治好?‘我說你這個姑娘年紀還輕,病都還沒告訴我,就問多長時間治好,我說天底下沒有這樣的事情,因為我是個人,不是個神,這點要清楚。“

對中醫的過度神話和過度貶低,都是偏見,來春榮堅信中醫的科學和全面。

也有質疑的聲音。一個病人在網上發帖,說來春榮的藥無效,是騙子。來春榮相信自己的藥沒有下錯,就與他當面對質,一一檢查所有的流程,都沒有問題。最後才發現癥結所在:病人沒有遵循他給出的忌口建議。

後來,來春榮從病人的角度出發,把所有的忌口要求印在單子上,厚厚一疊放在抽屜裡,每接一個病人都給一張。

“最難治的病就是病人不聽話,只要病人聽話,沒有難治不難治的。”

來春榮認為,現在的年輕人並不是不相信中醫,而是不夠了解中醫。比如風靡全球的輕斷食,在來春榮看來,也是脫胎於中醫理論。生活中,他常常叮囑病人:“人不能吃得太飽。你看老虎、獅子,他要保持飢餓的,這樣捕獵才有衝勁,吃飽了,就跑不動了。”

想讓更多的人瞭解中醫,也想把自己的一身醫術傳承下去,這是來春榮目前最困擾的兩個問題。

一路走來,來春榮也帶過不少徒弟,很多人都是曾經患病的病人,他們跟著來春榮,治好了病,就拜他為師。但是,戴上“江南草藥王徒弟”的光環之後,卻幾乎沒有人能保持初心走到最後。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醫生,在天賦和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一顆醫者仁心。來春榮現在考慮自己寫書,把幾十年積累的經驗和心得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1951年出身的來春榮,至今思維敏捷、口齒伶俐,保持著近乎嚴苛的生活方式。每天接診幾十位病人,腫瘤和紅斑狼瘡病人居多。來春榮想在自己尚有餘力的時候,做更多的事。

近年來,無論是國家從政策產業層面的加持還是資本的助力,中醫似乎慢慢熱了起來。如果能有更多力量加入,他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專業的團隊,幫助他研製出可以規模化生產的藥物,讓病人不用再四處求醫。

來春榮很敬佩胡雪巖,這位“江南藥王”曾經在他準備學醫的猶豫期給了他勇氣,現在也依然鼓舞著他。“人就是要不斷地敢想敢闖,要去創新,不能停在一個老的思維上,那是不行的。”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著有《大醫精誠》,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求含靈之苦……勿避險希、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

醫生,更多時候是一個情懷驅動的職業,揹負著超越生死的重量,中醫更是如此。因此,名醫更是難得。

講究陰陽五行、辨證施治的中醫其實本身有著一套嚴密的邏輯基礎與數據模型,一個治療過上萬名病人的神醫,是一個在絕大多數醫生望塵莫及的樣本數據中保持驚人治癒率的孤例。來春榮,在外界一片爭議聲中,依然有非常多的故事等待被挖掘。

- “做中國最有力度的商業新媒體” -

杏林擷英-“江南草藥王”來春榮

今日頭條/大魚號/知乎/騰訊新聞/鳳凰新聞/百家/搜狐新聞/一點資訊/雪球 /網易媒體開放平臺等30多家媒體入駐賬號

文章 ∣ 九木

部分圖片來自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