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三次犁出金子,他三次无偿上交,专家研究一月揭开宝藏之谜

地里三次犁出金子,他三次无偿上交,专家研究一月揭开宝藏之谜

1958年6月的一天,家住内蒙古东胜市塔拉凭乡碾房渠社的社员辛民山,赶着牛就去距离村子里几百米远的地方犁地。在中午的时候,辛民山在靠近河沟的一个地方挖出了一个瓦罐,这个瓦罐已经破成两半了,辛民山打开看的时候发现有一块黄灿灿的金属片和一小块的黄色疙瘩,辛民山将这个黄色金属片拿出来放在阳光下看了又看,然后又用牙齿咬,随后他意识到这个可能是金子做的,而且还非常有可能是文物。于是他将这个金属片和黄色疙瘩都放在水里冲洗干净之后,就拿去交给了当地的文物站。

地里三次犁出金子,他三次无偿上交,专家研究一月揭开宝藏之谜



辛民山又将挖出的这些东西送去了文物站,但是文物站的专家表示现在只有一个人在值班,暂时无人派人前去调查,对辛民山两次上交文物的行为再一次进行了表扬,还让他留下地址和发现文物的地方,文物站很快就会派人前去调查。于是辛民山将地址这些交代好之后,又返回地里将牛赶回了家,然后吃了中午饭。

地里三次犁出金子,他三次无偿上交,专家研究一月揭开宝藏之谜


当地文物站给予了辛老汉口头表扬,并告诉他如果再发现金子就要及时上报,文物站会调出力量前去调查。辛老听后满口答应,于是返回地里继续犁地。在距离犁出罐子不远的一个堆灰的小土堆深处,辛老汉又犁出了一些散碎的用金子包着的玛瑙和绿松石。

地里三次犁出金子,他三次无偿上交,专家研究一月揭开宝藏之谜



辛老汉又将这些小件送去了文物站,当时文物站的专家说只有一个人值班,无法派人前去调查,对辛老汉两次上交文物的举动进行了表扬,并让他留下地址和发现宝物的地方,文物站很快就会派人前来调查。辛老汉将这些小件金器交到文物站后,又返回地里赶着牛回家吃午饭。

下午,辛老汉继续赶着牛来到这块地里犁地,上午还剩下一小半没有犁完。当辛老汉犁到上午发现金片的地方时,又犁出了不少金子。尤其以红玛瑙珠串和绿松石珠串最多,总共有几百串,在地里深约1.2米的地方堆得满满的。辛老汉这次没有将文物拿去上交,而是跑去文物站报告情况。

地里三次犁出金子,他三次无偿上交,专家研究一月揭开宝藏之谜



文物站专家闻讯后,立刻组织人员前来调查。专家对发现金子的地方进行了深入发掘,扩大了发掘范围后,又从地里挖出了20多件散碎的金片、玛瑙珠等文物。据专家当场分析,地里发现的这些金银器物,乃是一座窖藏,并非出自古墓。

经过现场清点,第三次挖出的文物从种类上来说还是以金子为主,数量上则以玛瑙珠串和绿松石珠串最多,金器中大件的有带花纹的金片、金环、簧形金丝等,绿松石、玛瑙珠等有数百件,还有少量银器。最后,这批金器也一起送到文物站保存。

地里三次犁出金子,他三次无偿上交,专家研究一月揭开宝藏之谜


这批出土的文物,三次加起来的共有800多件,其中虎兽咬斗金饰牌1件,也就是辛老汉第一次发现的金片,重225克;有双龙纹金饰片7件,用金子压成薄片,重达59.5克;金耳坠2件,重16.1克;包金玛瑙饰件13件;金串珠30件,重8.3克;银环12件;玛瑙杯2件;红玛瑙串406件;绿松石388件;其他小件器物还有数件。

其中,虎兽咬斗金饰牌最为精美,这是一块反映老虎与猛兽(似狼)搏斗的金饰牌,老虎神态自若,粗壮有力,威风凛凛,体现了百兽之王的气势,老虎咬住了兽之后,兽无法动弹,只得任由其摆布。这种造型的金饰牌相当精美,价值连城。

地里三次犁出金子,他三次无偿上交,专家研究一月揭开宝藏之谜


这些金银器物和玛瑙串来自何处呢?到底是何人埋葬了这些宝贝?

经过专家研究一个月后发现,此次出土的金银器与玛瑙串与当地阿鲁柴登、西沟畔等匈奴墓中发掘出土的器物大致类似,尤其是出土的金饰牌具有斯基泰文化风格,属于战国晚期的文物。

地里三次犁出金子,他三次无偿上交,专家研究一月揭开宝藏之谜


如此精美的金银器物,应该是贵族所有。据《史记·六国年表》、《史记·匈奴列传》等文献记载:战国时期,北方的林胡、楼烦、匈奴等逐渐强大并且不断侵扰位于北方的赵、秦等国,赵武灵王和秦国多次大败楼烦、匈奴。

多年频繁急促的战争,使得北方匈奴王、林胡王等来不及转移财产,只得临时藏于地下。这批金银文物,应该就是这个时候藏下来的,也许藏宝的贵族在战争中死去,也许忘记了埋藏地点,这才使得这批宝藏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这真是一眼千年,文物记录了历史,记录了沧桑巨变。

地里三次犁出金子,他三次无偿上交,专家研究一月揭开宝藏之谜

最后,这批文物被悉数藏进了当地文管所,博物馆建成后又藏进了博物馆之中,成为了见证北方民族文化历史变迁的重要物证,发现并三次上交文物的辛老汉得到了相应奖励。


小编寄语:请您在阅读文章时,点击一下文中小程序,您的一次点击就是我继续发文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