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賽事下半場:斑馬會員引爆“社交化”會員制

電商賽事下半場:斑馬會員引爆“社交化”會員制

出品 | 子彈財經

作者 | 張老師

面對擁有高達4億用戶規模的新中產群體,巨頭都在摩拳擦掌。

國外巨頭虎視眈眈,國內電商也紛紛下場,小米洞察到新中產更注重在居家、智能及健康方面的消費品質提升,推出小米有品;京東推出社群電商分享經濟平臺京東芬香,爭奪存量用戶。

但不具備巨頭血液的創業者們,必須要另闢蹊徑,才能尋找生存空間。

如果聽過了巨頭Costco的會員制與拼多多的社交拼團模式,那麼,社交+會員領域+押注中產,會產生什麼效應?

斑馬會員就是在會員制電商這個賽道殺出來的選手,一個非常強悍的數據是:今年斑馬會員410平臺五週年,鉅惠活動收官,24小時完成交易5.3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2%。

後疫情時期的數據,也許能更直觀地看出斑馬會員佈局新中產消費群體的決心:進入3月,在斑馬會員上,疫情較為嚴重地區爆發明顯消費需求,湖北、江西、安徽、湖南及河南成為消費增長最快的Top省份。湖北增長363%、江西增長110%、安徽增長106%。

疫情時期,線下商家遭遇前所未有的打擊;但其實大眾的消費需求並沒有減少,疫情結束,大眾的消費意識也將重塑,對產品品質的訴求上升。

斑馬會員強悍而獨特的打法,或許正藏著疫情後的崛起之道。

1、精準出擊,解決“新中產之痛”

所謂的新中產,指的是一線城市個人年收入30萬元及以上,其他城市20萬元及以上的消費群體,典型的新中產人群年齡大都在25-35歲左右,絕大多數已婚並育有子女。

中國有多少這樣的人群?答案是:中國目前擁有4億中等收入群體,未來將增長到5億,這是世界上最為龐大的中等收入群體。

他們跟過去的中產階級相比,到底“新”在哪裡?答案是:除了財富層面以外,更多的考量是精神和價值觀。

雖然被稱之為“新中產”,但從崛起速度來看,他們不輸下沉市場,甚至財經作家吳曉波在界定“新中產”時斷定:未來,得中產者得天下。

電商賽事下半場:斑馬會員引爆“社交化”會員制

(圖 / 二線城市新中產人群,數據來源 / 艾瑞UserSurvey調研數據)

艾媒諮詢曾經做過一組調查,從消費觀念上看,80、90後消費實力強,願意為品質出高價,也願意花錢買效率。

可以說,崛起中的新中產,或將顛覆主流。

相比於一二線城市的居民,新中產的人群有兩個非常明顯的消費特徵:1. 從擁有更多走向了擁有更好;2.從功能的滿足走向情感的滿足。

但一個痛點是,中國新中產的需求還很大程度上未被滿足,他們仍然追求商品的高性價比,他們有著向更高層進階的壓力,他們的品牌意識強還想體面地省錢,追求高性價比生活。

同時他們更加註重購物的效率,而現在淘寶等平臺的店鋪和SKU實在已經超乎想象——既不想浪費時間,又想買到性價比高的商品,這是中等收入群體共同的需求。

他們更在乎的是產品品質和服務體驗,新一輪消費升級正在悄然形成。

電商巨頭紛紛下場,淘寶推出淘小鋪,京東系資本投資的社交電商芬香,小米大力發展小米有品,都是為了對“存量用戶”進行深入挖掘,做大存量價值,增加用戶黏性。

2005年,格家網絡提前佈局,從淘系店鋪起家到“格格家”,再到2018年,打造出專注服務於國內城市中產家庭的會員制綜合電商平臺——斑馬會員,一年內即入選杭州準獨角獸排行榜。

電商賽事下半場:斑馬會員引爆“社交化”會員制

(圖 / 斑馬會員官方)

根據新中產的用戶特徵,斑馬會員精準出擊,逐漸形成了區別於其他平臺的差異化打法。

目前斑馬會員的用戶畫像,主要是25-40歲之間,以一二線城市中等收入家庭的女性為主。一方面,女性依然掌管生活中大部分的開銷和選擇權;另一方面,女性在社交和社群的活躍度中,也比男性要高,更樂意分享,也更容易接受分享。

今年410大促期間,斑馬會員平臺有3個商品類目成交額破億,分別是食品、美容彩妝和家居百貨,其中,食品同比去年增長39%;美容彩妝同比去年增長40%;家居百貨同比去年增長58%。

值得關注的是,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美容彩妝類目,已經恢復甚至超過正常時期水平,而服飾鞋包類目,成交額也達到了數千萬。

2、噱頭還是動真格,會員制到底能帶來什麼?

然而,電商從來不缺乏敵手。

京東PLUS付費會員於2016年初上線,緊接著諸如網易考拉黑卡會員、蘇寧SUPER會員和阿里88VIP會員等紛紛登場,有的主打商品折扣、有的主打跨境運費、有的強調生態間的協同優惠,各大電商平臺都致力於打造自己的會員體系。

可儘管各類電商推出五花八門的會員福利,會員滲透率仍然比較低。

這裡的問題就在於,當有電商真正將Costco的模式搬到線上,是否意味著Costco的成功可以作為經驗,並行之有效地複製與執行?

真正做好會員制電商,就要在三個關鍵詞上做好迭代:流量思維、產品和服務。

電商賽事下半場:斑馬會員引爆“社交化”會員制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我們先看流量思維的升級。

我們都知道,傳統電商是以流量為導向,把人引向商品,滿足的是全用戶群體的特定消費需求,強調消費需求的確定性,屬於大流量思維。

與傳統電商相反,會員制電商以用戶導向為主,再去尋求符合用戶需求的商品,降低用戶購買決策的時間以及風險,屬於精準流量思維。

而斑馬會員的流量思維是,從中產需求切入,專注於服務中產家庭,滿足他們全方位的品質生活所需:平臺上的權益涉足機票、酒店及旅遊等等;此外,還有加油卡九八折、奢侈品租包千元卡、健身卡和醫美卡等稀缺商品購買權益。

也就是說,會員電商是先把用戶聚集起來,然後循環轉化,當企業通過專業、專注的品質與服務,構建起的這種“私域流量”形成一定規模時,會員經濟就會逐漸成為新一輪的驅動力。

第二,就是產品和服務的升級與迭代。

不同於傳統電商,會員制意味著消費者對於商品、服務等要求更高,費用等值,甚至超值的回報,才能夠讓消費者感受到會員費用物有所值。

斑馬會員創始人沈丹萍告訴「子彈財經」:“作為會員制生活服務類電商的領跑者,我們也在探索怎樣更好地服務用戶。隨著我們的不斷完善,未來會有各種權益增值,真正做到80%生活消費全覆蓋。”

在斑馬會員,註冊就可以成為會員,積分越高,能夠在平臺上享受到的權益會越多;買得越多,權益更多。

今年4月,斑馬會員開始發力直播,通過直播實現線上線下的聯動,也解決了疫情期間用戶未被滿足的購物需求。在410當天,通過社群分享等社交方式打開斑馬會員App的用戶數達140萬人,其中,直接進入大促主會場的用戶數為17萬人,410大促,平臺安排直播場次共計37場,直播成交數量環比增長248%,銷售額環比增長231%。

3、 “社交化”的會員制,或許是疫情後的崛起之道

To B基因,講究精準和聚焦,在於銷售和服務,通過質量打動客戶。To C基因,追求概率和互動,在於引流和市場,是利用消費心理需求,進行獲客和銷售。

社交電商只是第一步,只有提升用戶體驗,並且賦能商家快速成長,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來自社交電商的發展風口。

在下沉市場爭得頭破血流之時,其實會員制的優勢在中國一直被低估。

2019年中國文娛業遭遇“寒冬”,而奈飛的會員卻逆勢增長,九成的新用戶來自於美國以外的海外市場,其市值10年漲了6168%;遊戲業大王日本任天堂也已經在構建基於付費會員的“經濟圈”。

在電商行業,亞馬遜更是一騎絕塵,已經擁有近1.2億會員,覆蓋美國約50%的家庭,這些會員每年平均消費額約2500美元,而非會員平均消費額僅接近600美元。

中國付費會員制仍處於初期階段,消費者的接受度和認知度都比較低,但可以預測,疫情之後,會員制的價值會不斷凸顯,成為電商平臺非常強悍的價值錨。

而目前,斑馬會員服務包含了出行旅遊、在線教育、金融保險、生活服務、會員商城和醫療等8大權益,完全可以滿足中產的消費需求。

電商賽事下半場:斑馬會員引爆“社交化”會員制

(圖 / 斑馬會員)

面對當下嚴峻的挑戰,零售企業到底應該如何生存?

2003年的非典,馬雲對於自救與救他有一段這樣的闡述:“非典時期,誰都不應該想到,這是一個機會,而應該想到,大家碰到了什麼麻煩,我們能夠怎麼幫助到大家。”

而這次的防疫之戰,斑馬會員模式正迅速發揮著優勢,也給企業的自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本,解決用戶的一級痛點,給用戶真正差異化的服務,人格化的權益。

4、結語

電商走向下半場,只有品質才能成為決定生死存亡的關鍵。

電商下半場的較量將從對用戶和流量的爭奪,逐漸過渡到供應鏈、品質、運營和服務的比拼,是成本、效率和體驗的較量,而斑馬會員的打法更具實力和後勁。

對於斑馬會員而言,它已經拋棄了原有電商單純的流量邏輯,而更注重用戶需求、運營和復購。

這恰恰解釋了在經濟學領域一句很著名的話:商業才是最大的慈善。

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