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欠款、後有債務:比克電池能否度過一劫?

過去一年來,比克電池的命運可謂波折重重。

隨著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下行,一度被視為“風口”的動力電池產業,出貨量迎來斷崖式的下跌。“凜冬將至”的肅殺氛圍下,比克電池自然不能倖免——一季度,比克電池的出貨量尚能排在第五,而不到半年光景,其排名就驟然跌至第十六位。

前有欠款、後有債務:比克電池能否度過一劫?

銷量下跌之外,比克電池還面臨一系列的債務違約風險。12月初,容百科技、當升科技、杭可科技、新宙邦等多家公司陸續發佈“關於客戶比克電池應收賬款風險”的提示性公告。這也讓比克電池的角色從此前的“債權人”,瞬間轉換為“債務人”。

面對原材料供應商的“討伐”,總部位於深圳的比克電池表示了“真誠的遺憾”。但考慮到汽車製造商眾泰和華泰目前仍然留存共計近10億元人民幣的欠款,該公司目前能做的,似乎也只有“積極推動整車廠商回款,以及積極制定付款解決方案”。

前有欠款、後有債務:比克電池能否度過一劫?

比克電池是中國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生產商之一。這個成立近20年的企業以圓柱電池技術起家,目前主要有四大業務模塊——即電動車市場、微型動力市場、消費類電池市場以及儲能市場。而隨著近年來各大車企爭相發展電氣化,“電動車市場”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其業務核心,並貢獻了大部分收入。

該公司日前表示,未能如約付清供應商貨款的主要原因在於公司面臨極大的現金流壓力。目前,比克電池已起訴兩家欠款的汽車製造商,並“盡最大可能追回資金”。該公司在12月12日發表的道歉聲明中透露,眾泰控股股東的交易目前已被地方法院凍結,直至債務償還為止;而比克電池對華泰的訴訟也已經在最高人民法院進行二審。此外,比克電池還凍結了華泰汽車集團所持的北京銀行、曙光股份的股權及分紅。

基於上述原因,比克電池有理由相信,其債務風險仍然處於“可控”範圍,回款後向供應商實施兌付自然也不在話下。然而,亟待回款的供應商可能不會給比克電池它所期待的轉圜空間。12月16日,供應商容百科技發佈公告稱,由於對比克電池的應收賬款逾期,公司已起訴比克電池,目前該案已獲法院受理。

前有欠款、後有債務:比克電池能否度過一劫?

坐上被告席的比克電池以兩條利好消息應訴——一是該公司正與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後者將購入其價值數億元動力電池系統,這也將大大緩解其短期流動性緊張的問題。此外,該公司還透露,“眾泰汽車正表現出積極的還款態度”,負責眾泰紓困的政府領導也表示將優先支持眾泰償還比克欠款。

然而,比克電池給出的這兩顆“定心丸”似乎不能讓以容百科技為代表的上游供貨商感到安心。事實上,考慮到可能出現的風險,容百科技日前已做好增加計提1014.85萬元壞賬的準備,並且不排除進一步動作的可能。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比克電池的上游供應商壞賬已超過5億元,若無法按約定支付所欠貨款,其正常經營將受影響,部分資產或遭司法凍結。

自政府減少新能源補貼以來,電動車銷售進入低迷期,動力電池企業也面臨存款和出貨雙重壓力。車市下行的行業背景下,產業間合作面臨更大考驗。比克電池能否度過一劫?前景不容樂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