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绿豆芽”

两个“绿豆芽”

我们都知道,绿豆芽是一种营养美味的家常菜,但这里加上了引号,可见就不是我们常吃的家常菜了。这里的“绿豆芽”是指与绿豆芽有共同特征的人。人与绿豆芽有什么共同点呢?来听我说吧。

大家都知道绿豆芽善于扎根,我们把绿豆泡在水里,过一夜,它小小的芽就长出来了,它的芽就是它的根,遇见潮湿的环境就扎根,连土壤都不用。你说快不快?

以前,我们这里谁家新添了小孩子,孩子满百天时,都兴“过百岁”。

孩子的姥姥姥爷要早早买来绿豆芽,买来新笆斗,再给外孙买几身小衣服,把绿豆芽装在笆斗里,一路走一路洒,到了姑娘家,绿豆芽也洒得差不多了。

为啥要洒绿豆芽?就是因为绿豆芽扎根快,长得快啊!孩子的亲人都希望小孩子在这个家里快快的长啊。

不过现在农村有许多旧习俗都淘汰了,许多人家给小孩子“过百岁”都不买绿豆芽了,而是买书包,买玩具。

书归正传,这里的“绿豆芽”是指人,是指一说闲话就没完没了,脚下生根,迈不开步的人。你说这样的人是不是与绿豆芽有某种神似?

六婶就是村里有名的大“绿豆芽”,和别人一说话就停不下来,停不下来就扎根。为此六叔没少骂她。

有一次,六婶要给孙子缝裤子,却找不到针,于是就到邻居家去借,本来借一根针来回也用不了几分钟,可针拿到手里,话匣子打开就收不住了。

就那么站着,一桩桩说下去,说了自己说别人,张家长李家短,妯娌婆媳之间,一桩桩,一件件,结果手里捏根针,倚着门站了一上午,扯了一上午闲篇。

人家要做午饭,她才想起自己是来借针给孙子缝裤子的。匆匆忙忙往家赶,结果回到家又被六叔骂了一顿。

说了六婶是大“绿豆芽”,就说明还有个小“绿豆芽”的存在。这小绿豆芽是谁呢?

她就是村西的麦嫂。麦嫂比六婶小了一轮,还不到五十岁,可扎根技术也是强项。

一次麦哥准备下午浇地,叫她到集上买些柴油。她骑上电动车到了集上,买了柴油正准备回去,一转身,看见了昔日的同桌,两个人都热情高涨,从学生时代聊到当下的生活,老人,丈夫,孩子,就在大街上,真是说不完的话题,直到手机铃声响起。原来,已经晌午错了,麦哥催她快回家,下午还要浇地。

类似这样的事,在麦嫂身上经常发生,麦哥对此除了骂她几句,也是无可奈何。

一大一小两个“绿豆芽”,一个村东,一个村西,不经常见面,也不是很熟,但她们有一块责任田搭界,于是,这块责任田为大小“绿豆芽”的相遇提供了机会。

麦苗拔节了,庄稼人陆陆续续开始了对病虫害的防治。青黄不接的时候,地里又没有多少重活,男人们一般都出外打工了,家里只剩下女人和孩子。

六叔和麦哥也都外出打工了,这打药的任务自然落到了六婶和麦嫂肩上。

好似商量好了,两个人背着药桶同时来到了那块相邻的责任田。

六婶看见麦嫂热情(她的热情很廉价)地打招呼,他麦嫂,打药啊。

麦嫂也热情回应,你也来了,六婶子。

咱娘俩歇歇再打吧,反正就二亩地。六婶向麦嫂招招手。

于是,两个“绿豆芽”凑在了一起坐在田埂上,拉起了家常。结果可想而知,一拉就拉了半天,有人路过喊她们回家,两个“绿豆芽”才想起药还没打,孩子都放学了,唉,那就下午再打吧!

因为爱唠嗑爱扎根,两个“绿豆芽”没少耽误事,没少挨自家男人的骂,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两个“绿豆芽”也很恼恨自己,也曾下决心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打开话匣子,这老毛病就犯,你说咋办?

朋友,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欢迎交流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