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索」吟诵时句中有没有停顿(一)文言文部分

近日,我们的本源语文(河东吟诵+说文解字)讲义正式试用的信息发出后,在全国吟诵界引起了比较大的关注,很多朋友纷纷留言或直接交流,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商讨,关于仄声能不能拖长的问题,我们前面两期已经做了比较详细的交流。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吟诵古诗文时,句子中间有没有停顿,能不能用“/”符号来表示节奏停顿。今天我们先说最清楚最明确最好懂的文言文吟诵句中停顿问题。

「理论探索」吟诵时句中有没有停顿(一)文言文部分

首先我们说,文言文吟诵中是肯定要有句中停顿的,这叫作“句读”。关于“句读”历代先贤说过不少。东汉高诱在《淮南子叙》中说:“自诱之少,从故侍中同县卢君,受其句读。”唐代韩愈在《师说》中也说到“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据说是王应麟编写的《三字经》中也有“详训诂,明句读”的说法。


句读是进入文言文体系的最基本方式,也叫作“断句”,或者“句逗”,它是古汉语行文过程中文辞休止、行气与停顿的特定呈现方式。北宋之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并行,书本印刷开始大量出现。但这些印刷文本中间无断句,读者一般是以句号(或者圈号,符号像一个小圆圈)作为一个句子的终了,相当于现代标点符号的句号;句中语气承转停顿以读号(或者点号,符号是一个小点)表示,则相当于现代标点符号中的逗号和顿号。像这样加注句读的动作,被称为‘断句’又被称为‘圈点’,我们的成语“可圈可点”就是这么来的。正确的圈点除了可以明了句子和文章原意,可以显现一个人基本的学识涵养。而错误的圈点就会让人不明就里,错误解读文本。

这种例子在先秦就出现了: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记载有: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吕氏春秋·察传》也记载说:鲁哀公问於孔子曰:“乐正夔 ,一足,信乎?”


为什么会出现所谓的“夔只有一只脚”的疑问呢?其实就是句读混乱,搞不清楚哪里该断,哪里要停。尧舜都在说“夔有一足矣”句读应该是:“夔有一/足矣”而不是“夔/有一足矣”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我们再随便举几个教学的例子吧,先举个小学教材中的例子:

小学语文教材中《杨氏之子》是一篇老经典,文章中有这样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是杨氏子巧妙回应孔君平调侃说杨梅是杨家的果子,正常的句读应该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但在实际教学中,听过不下20位老师诵读的时候都读成了“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如此断句停顿,孩子们就容易错误理解。


「理论探索」吟诵时句中有没有停顿(一)文言文部分


我们再举个初中的例子吧。

初中教材中,蒲松龄的《狼》也是老篇目。文中有这样一句:“其一犬坐于前”,这是说屠夫背靠麦场积薪时,一只狼直接离开,而另一只狼像狗一样端坐在屠夫面前。这个句子的正确诵读节奏停顿点在“”一后面,即“其一/犬坐于前”。但说实话,我在很多学校听课时,也见过太多的学生不管是朗读还是背诵,都出现过“其一犬/坐于前”,这就成了其中一只狗端坐于面前,和原文的意思大相径庭,风马牛不相及了。


前面用过了韩愈的《师说》,我们就再说说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的《师说》吧。《师说》中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很多学生甚至有的老师在诵读时,都读作“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这是不正确的。其实这个句子的断句应该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这里“也”字的用法是:在句中作为语气词表示停顿。

尤其是当我们看后面的句子就越能明白了:“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中的“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如果把“也”断句到后面,和“亦”意思冲突,显然是有问题的。


尤其是我们现在中高考试题中,文言文阅读的断句考察已经是必考题。这个断句考察的就是句读,就是节奏停顿点。

我们不妨再来看几个中考高考语文试题吧。先看两个2019年的中考语文试题:

「理论探索」吟诵时句中有没有停顿(一)文言文部分

(2019年福建省中考文言文试题)

「理论探索」吟诵时句中有没有停顿(一)文言文部分

(2019年江西省中考文言文试题)

再来看几个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

「理论探索」吟诵时句中有没有停顿(一)文言文部分

(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1卷文言文试题)

「理论探索」吟诵时句中有没有停顿(一)文言文部分

(2019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言文试题)

「理论探索」吟诵时句中有没有停顿(一)文言文部分

「理论探索」吟诵时句中有没有停顿(一)文言文部分

(2019年天津高考文言文试题)


我们看到,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搞清文言句读,掌握文言文的语言节奏都是考察重难点。

我们顺便再说说,文言文吟诵能不能用“/”符号来做断句处理。

有老师提出,文言文的断句应该用传统的句读符号来表示语言节奏和语气停顿。这个说法完全成立,而且也在情理之中。但我们是否只能用传统的句读符号这一种方式来表示语言节奏和语气停顿呢?

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习古不泥古,承旧而开新。我们看到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他们关于文言文的语言节奏和语气停顿的划分都用了“/”符号来做断句处理。老师和学生也都比较熟悉了这套符号系统。吟诵如果要想更容易走到教学系统中,我们必须要学会变通说法,学会接受教育界现成的不影响我们吟诵核心的既成用法。而且,如果我们现在对文言文做语言节奏和语气停顿只能用传统的句读方法,这岂不是说,我们写汉字最起码要让孩子们写毛笔字,用铅笔钢笔中性笔也都是不行的?如果真是这样,那写毛笔字恐怕也不是我们最传统的书写方法,那该怎么办呢?一人发一把刻刀,一片甲骨,让孩子们学习刻甲骨文好了……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文言文吟诵是一定要正确处理句读,虽然我们现在的文言文都已经加了标点,相当于给古文做了句读。但我们依然看到,有些句子中间依然有语言节奏和语气停顿,而这些语言节奏和语气停顿处必须要处理正确,因为不正确处理句子中间的语言节奏和语气停顿就会直接带来文章的错误解读。


这一期关于吟诵文言文时,句子中间必须要有停顿的话题我们就说到这里,后面我们会继续来谈“古诗词吟诵句中有没有语言节奏和语气停顿”的问题。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