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從“馬斯洛”角度,深度解析孫少平的自我救贖

董卿:“咬牙堅持自己的夢想和追求,最終你一定會收穫成長和歷練,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最開始是在高中時讀過,以前只是看故事情節,沒有思考更多。這部書在讀者心目中廣受好評,曾經長期排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借閱榜榜首。

時隔多年,當我重新讀這本書的時候,內心又有新的體會。讀完之後,會趴在桌子上默默流淚。

孫少平讀高中的時候,非常貧窮,深入骨子裡的自卑,但是他並沒有放棄自己,在那樣困苦的條件下,仍然有夢想,非常不容易。


《平凡的世界》:從“馬斯洛”角度,深度解析孫少平的自我救贖


不論是在黃原打工,還是在同城煤礦,孫少平都能夠用自己的雙手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本可以在妹妹的幫助下,留在城市,過更好的生活,但是他卻選擇了同城煤礦,在苦難中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

孫少平雖然很多時候,都生活在貧困之中,但是他的精神世界都是富有的。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裡寫到,人的需要分為必須需要和成長需要。必須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需要,尊重需要。

成長需要分為求知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接下來,這篇文章,我將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角度深度看孫少平的成長曆程。探討孫少平人生的自我救贖。


01 情感與歸屬的需要

在社交的過程中,人與人之間得到心靈的溝通,個體與社會取得一種聯繫,人們能夠找到自己的情感歸屬,給人生座標定位,不至於迷失。——華生《慾望心理學》


身份地位的懸殊,仍然不能夠阻擋孫少平與田曉霞之間的愛情糾葛。

《平凡的世界》:從“馬斯洛”角度,深度解析孫少平的自我救贖


孫少平:雙水村農民孫玉厚二兒子。

田曉霞:畢業於黃原師專,高官田福軍之女,雙水村書記田福堂侄女。

田曉霞未經同意,換掉他的破爛被褥。留下紙條,“不必見怪,不必見外”。是他們感情明朗化的標誌。

杜梨樹之約:孫少平張開有力的雙臂,把他緊緊抱住了。田曉霞把頭埋在他胸前。兩人約定好了下次見面的時間。這是他們感情的昇華。


《平凡的世界》:從“馬斯洛”角度,深度解析孫少平的自我救贖


很多愛情都是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但是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愛情不是,他們的愛情始於美好,終於美好。他們之間的愛情像塵封的美酒,隨著時間的沉澱,更加香醇,醉人。田曉霞美好的身影一直保留在孫少平的心間,久久不能消失。

遇一人白首,擇一城終老。這浪漫式的愛情並沒有發生在孫少平身上,每每讀到這裡的時候,都會落淚。

又訊:本報記者田曉霞發出這條消息後,在抗洪第一線為搶救群眾的生命英勇犧牲……

犧牲?

一個農民的兒子,一個是市委書記的女兒。身份地位的懸殊,階層等級的差異,世俗的目光,並沒有阻止他們之間愛情的發生。真正的愛情或許應該超於這些世俗的東西。

或許,這是孫少平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上,受盡了痛苦與折磨,能夠被愛情的雨露滋潤。這是孫少平在這個平凡世界上的愛情追求。這種愛情可以超於政治身份,超於經濟地位,超脫世俗眼光。

這樣的愛情是情感需要,也是他的心靈歸屬。


02求知的需要

無論求學求知還是尋求精神上的愉悅,讀書都是我們的一種心靈之旅,是接受自我內心的召喚和靈魂的導引上路,讓自己再次起飛得到新生的力量。 ——朱自清《朱自清散文集》

農村貧困生活出身的孫少平對知識有著天然的渴求。這種渴求或許是一種求知的需要,或許是一種改變現實生活的良藥。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孫少平也不例外。


《平凡的世界》:從“馬斯洛”角度,深度解析孫少平的自我救贖


學習成績出色,順利考上高中。或許農村的孩子都有一種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

1.高中時期繁重的體力勞動與政治高壓,不忘偷看《紅巖》。

即使身處黑暗,依然能夠看到光亮。一直以來,很喜歡王小波的作品。他在《我在荒島迎接黎明》寫到:“我希望自己能寫這樣的詩。我希望自已也是一顆星星:如果我會發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麼美好,那麼一切恐懼就可以煙消雲散。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書本,知識,就是生活中的一道光,如果沒有這道光,生活會變得多麼暗淡。“只有這些書,才使他覺得活著還是十分有意義的,他的精神也才能得到一絲安慰,並且喚起對自己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沒有這一點,他就無法熬過眼前這艱難而痛苦的每一個日子”。

沒有經歷過地獄般高中的人不懂,沒有在農村生活過的人不懂,沒有經歷過貧窮的人不懂。吃不起好飯,年輕而敏感的心,寒酸的外表,都曾經給這個年輕人帶來內心的痛苦。


《平凡的世界》:從“馬斯洛”角度,深度解析孫少平的自我救贖


營養不良加上繁重的體力勞動,是孫少平最難熬的時光,天旋地轉,兩眼冒花。

孫少平不關心無產階級政治,光看“反動書”,偷偷看《紅巖》,被侯玉英揭發。侯玉英是一個有生理缺陷的同學,愛關心別人私事。班主任沒收了書本,並被班主任帶到辦公室。全班頓時鬨堂大笑。

本來大家都以為,孫少平一定會被狠狠批評。但是班主任很人性化,不但沒有批評,還說《紅巖》是一部好書,以後不要在課堂上看了,去吧。

在這吃不飽,物質匱乏的日子裡,《紅巖》這本書能夠給他帶來精神的滿足,給他痛苦煎熬的內心帶來一絲絲慰藉。喚起對未來生活的某種美好的嚮往。給他瘦弱的身子帶來精神的支撐。

如果少了這一點精神,不知他會怎樣度過這難熬的歲月。,自己也能像王小波那樣,變成黑暗中的星星,發光照亮前行的路,自己就會變得更美好,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一些安慰。

2.搬運石塊,皮肉潰爛,堅持讀《牛虻》

隻身來到黃原城,這裡並不像他想的那樣好混。在那個大橋上等待包工頭,終於找到了一份搬運石頭的工作。還沒來得及體會這找到工作的興奮,便以陷入勞動痛苦的萬丈深淵。

給曹書記家裡蓋房子,需要背石頭,上百斤重的石頭,壓的孫少平像個駱駝。包工頭為賺大錢,恨不得拿工匠當牛馬使用。沒人敢偷懶,誰要不符合工頭的心意,立刻就被打發了。而你需等待包工頭。

如此高的勞動強度使人如同畜生。自幼讀書,教書,帶有知識分子氣息的孫少平在這樣的粗糙力氣活面前,顯得文弱不堪。

由於自己曾經當過教師,沒有幹過苦力活。在黃原城背石頭,稚嫩的脊背被石頭磨破。孫少平拼命支撐著高強度勞動,每次都狠心地比別的小工背的重。壓的脊背血肉模糊。他強忍著疼痛,一步一步艱難地向前挪動。

自己肉身遭遇痛苦的同時,不忘對知識的渴求。拿出書本,在院子路燈下看一會。或許在這樣皮開肉綻痛苦的時候,讀書,能夠治癒這種痛苦。無比艱辛的生活有一個慰藉。這是馬斯洛的求知需要。

“甚至也忘記了自己是個識字的人呢,雨天不出工,他現在正好能看這本書了,他內心感到一種顫慄般的激動”

3.蠟燭暗光。麥秸草旁,沉迷《白輪船

孫少平幹完一天的活,回到自己簡陋的住處。麥草堆,破棉被。孫少平露著傷痕累累的脊背,藉著微弱的燈光,在麥秸稈上一堆破舊被褥裡,聚精會神地看《白輪船》,全然忘記了周圍的存在。它能夠這樣保持對知識的渴求。

讀到這裡的時候,我被裡面的一句話感動了“最後那孩子一顆晶瑩的心被現實的醜惡所摧毀,像魚一樣消失在冰冷的河水中”讀到這裡的時候,我感動哭了,這是一種悲劇的美。不論拖著多美疲憊的身體,不論條件如何艱苦。即使缺衣少食,孫少對讀書的熱情絲毫不減。

不知不覺,天已微微露出了白色,他吹滅蠟燭,走出這個沒安門窗的房子。望著院子裡一堆亂七八糟的建築材料,雙眼腫脹地張望著熟睡的城市。是的,孫少平痴迷地看《白輪船》,整整一晚上

這種對知識,對求知的追求,其實符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裡對求知的需要。他是每一個人所具有的

03自我實現的需要

比以往更努力去做,去成為你想成為的那種人、去獲得你想要的東西的時候,你才能真正地感知到自我實現與真正的幸福。 ——博恩崔西《沒有藉口》

勞動與愛情,痛苦與歡樂,挫折與追求。追求人生理想,實現自我價值,其實,一直都是這本書的主旋律。敏洪說過:“一個人就俞像一株植物,如果沒有長大的種子,他就永遠長不大。

如果內心有草的種子,你就是草,如果內心是樹的種子,你就必然成長為樹”。孫少平也好,孫少安也罷,他們都有著自己的理想,有著自己的價值歸屬,有著自己的人生追求。


《平凡的世界》:從“馬斯洛”角度,深度解析孫少平的自我救贖


孫少平從一踏入高中,見識到了外面的世界,就慢慢產生了自己的理想。

“透過城市生活的鏡面,他似乎更清楚地看見了他已經生活過十幾年的村莊,在那個熟悉的古老世界裡,很多有意義的東西,看起來平淡無奇了”這句話其實為他追求人生理想埋了伏筆。

1.走出雙水村,放棄合辦磚廠,出走黃原,追求理想

“經過不斷的內心鬥爭,孫少平已經下決心離開上水村,到外面去闖蕩世界,有人會覺得:這後生似乎過於輕率和荒唐:農村的生活變得有希望,他們家的事業正在發端之際,而且看來前景輝煌,為什麼要去自己的世界自尋生路?”

明明他們家的事業正在蓬勃發展,孫少平本可以留下來,和哥哥一起做磚廠,一來哥哥有個幫手,二來,孫少平也有用武之地。

他卻放棄了這一兩全其美的做法,懷著一腔熱血和一顆年輕而又躁動的心,走出雙水村,走向黃原,走向未知。這都是因為孫少平的內心有著自己的追求,他有自己的理想,他和其他的農民不同。

他不想自己一輩子困在農村。外面有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追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選擇。生活裡面,沒有對錯,理想面前,沒有是非。我們很難說誰走的路正確,誰走的路錯誤。生活就是這樣,沒有標準答案,這才是繽紛生活本來的模樣。

孫少平能夠堅持自己的想法,不被父親和哥哥改變,這是他內心自我實現的需要。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

2 為了心中的理想,拯救魔爪中的翠翠,丟掉了自己愜意的工作。

包工頭胡永洲,在工地保養了一個13歲的小女孩。這個小女孩為了賺錢,被父親逼著出來謀生,一個未成年的女孩能有什麼謀生的工作。

《平凡的世界》:從“馬斯洛”角度,深度解析孫少平的自我救贖


於是被包工頭包養,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時候,因為偷偷哭泣,被孫少平發現了這個秘密。

孫少平過於追求理想化的社會,見不得生活一丁點的瑕疵。'蘿蔔花(工友)驚訝地跳起來,說,你這個憨後生!這是個屁事嘛!哪個包工頭不招個女的睡覺?你黑汗流水賺那麼一點錢,這不等於撂火力燒了。

孫少平無意中發現了胡永州包養幼小的翠翠,眼睛裡容不下沙子。在他的世界裡,理想化的,沒有骯髒,沒有壓迫。這怎麼可能?

由於自身的正義正直,挺身而出,儘自己的綿薄之力拯救惡魔中年幼的翠翠。就因為這個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孫少平和胡永洲撕破了臉,差點打起來。

胡永洲是自己的老闆,對自己也不錯。胡永州給孫少平安排輕鬆的工作,幫著老漢採買東西。過於理想化的孫少平,經過和胡永洲的一番不愉快的打鬧,丟掉了自己愜意的工作。他不後悔,不苟且,為了心中的正義,為了理想,再所不惜。

3.大亞灣煤礦,價值的歸屬

自幼經歷了貧苦,寒酸,飢餓。自幼從勞動中長大,自幼知道勞動的重要,勞動著是快樂的,也是幸福的,這是他的價值追求,也是他的價值歸屬。

尼采 在《所有達不到你的,終將使你強大》寫到:“趁著青春年少,認清自己前進的方向,踏踏實實沿著這個方向不斷進取,這才能真正讓自己充實起來,實現自我價值”

孫少平就是這樣做的。大亞灣煤礦,勞動者的樂園,在這裡,只要你有一雙不怕苦,不怕累的雙手,一定可以換取豐厚的勞動報酬。這是孫少平所堅信的,也是他所追求的。在孫少平的人生字典裡,只有通過勞動才能實現自我價值,只有通過勞動才能創造幸福。

那些富家子弟們,下了兩天煤礦,因為受不了地下煤礦的苦,便不再下工。多勞多得,在這裡是成立的。長期的不下工,他們身上的錢很快花完了。

只能在宿舍變賣自己的生活用品,以極低的價格賣給孫少平。孫少平用自己勞動的錢換來了需要的商品。還有的富家子弟,因為受不了這樣的苦,有託關係調走的,有逃走的,只有孫少平堅持了下來。用勞動獲得了尊嚴,獲得了價值。

“在這一刻,勞動給人帶來的充實和不勞動給人帶來的空虛,無情地在窯洞裡互為映照。”“只有勞動才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不論什麼人,最終還是要崇尚用雙手創造生活的勞動者。”

是的,勞動才是一個人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孫少平註定在這裡綻放。不論煤礦多麼髒,不論煤礦多麼累,甚至是生命的代價。孫少平都會在這種勞動中,體會著生活的快樂和幸福。

因為,這是他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也是自我的價值體現

結語

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愛情,曾經滋潤過他乾涸的內心,給他帶來情感的依靠,雖然曾經一度陷入痛苦,但給他帶來過美好的情感體驗。經歷過了田曉霞的死亡,孫少平變得更成熟。

成長的代價或許註定會失去一些人。

對知識的渴求,豐富了孫少平的精神世界。使得孫少平變成一個從身體武裝到靈魂的堅強戰士。無堅不摧,百毒不侵。

懂得了生活的本質,人生註定要承受很多痛苦。周國平在《靈魂只能獨行》中寫到:“一個人在苦難中也可以感到生命的意義實現乃至最高的實現,因此苦難與幸福未必是相互排斥的。”孫少平的痛苦也是一種幸福。

走向大亞灣煤礦,那是他的終極歸宿。那裡有他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那裡是他的理想追求,勞動者,奮鬥者,充實著,快樂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