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境內累計確診病例破百,病毒已在華盛頓州當地社區傳播

據美國《紐約時報》援引美國衛生部門官員表態稱,截至當地時間2日晚,美國境內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數已經達到100例,其中包括6例死亡病例,全部發生在美國西北部華盛頓州,另據衛生部門對感染病例基因分析顯示,新冠病毒在華盛頓州宣佈發現首例感染病例前至少6周就已經開始在當地社區傳播。

美國境內累計確診病例破百,病毒已在華盛頓州當地社區傳播

延伸閱讀:

美國疾控中心誤放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得州一市長對此稱“不能接受”

當地時間週日,美國疾控中心(CDC)宣佈得州一名於週六被核准解除隔離的女子因新冠檢測結果呈陽性又被緊急收醫。得州聖安東尼奧市市長Ron Nirenberg週日發推稱,CDC的行為是“不能接受的”。

據美媒報道,這名女子隨美國政府撤僑飛機從武漢飛回,隨即被安排在得州聖安東尼奧基地隔離休整。週六,她通過了間隔一日的兩次檢測,獲批離開基地。之後,她在一家酒店大約接觸了十來人。CDC在第3次樣本中複查出弱陽性,對其進行了緊急隔離。

美數百學者致信彭斯:美國暴發疫情的程度和影響難以預測

一份由四百餘名美國公共衛生、醫學、法律、經濟學等各界學者參與聯署的公開信於當地時間2日在美國各主流媒體發佈。這封題為“實現新冠病毒(COVID-19)的公平有效應對”的公開信提出,“在現代美國曆史上,COVID-19的暴發是史無前例的”,“新冠病毒在美國持續出現人傳人是不可避免的。美國暴發疫情的程度和影響難以預測,並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策制定者和領導人的反應”。

據《環球時報》記者瞭解,這封“致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及其他聯邦、州和地方領導者”的公開信已經提交給白宮。該公開信重點建議美國行政與立法部門在應對疫情的公共政策(包括移民、醫療、隔離、勞工政策等)制定上應如何有效保障美國最弱勢群體的利益。上述公開信已有超過四百名來自美國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學者參與聯署,包括多位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埃默裡大學等高校的知名公共衛生和醫學專家。

據美國媒體1日報道,美國12個州已經出現90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華盛頓州當日新增1例死亡病例,美國首宗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也發生在該州。華盛頓州大學流行病學副教授崔佛·貝德福德日前推斷稱,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社區傳播了至少6周。

公開信提出,面對新冠病毒,美國的醫療保健系統將面臨沉重負擔,醫院必須直接獲得資金和充足資源來增強急診能力,才能增強一線的應對能力。政府還必須籌集資金用於初級保健設施和社區衛生中心,這些機構需要充當“守門人”的角色,以防止大醫院和其他急診設施負擔過重。

針對已在多國出現的、由新冠疫情引起的歧視性事件,公開信呼籲,政府和有關機構必須積極防止對個人或群體的歧視。由於新冠疫情,華裔美國人和其他亞裔美國人社區已經開始遭遇與新冠病毒有關的攻擊。地方、州和聯邦官員應公開呼籲,不要利用疫情對亞裔美國人、其他移民群體和宗教團體產生仇外心理。

公開信提到,誠實、透明並及時地報告事態發展對於維持公眾的信任與合作至關重要。此份公開信也參考了中國抗擊新冠疫情的政策和行動,認為決策者應根據最佳的科學建議制定隔離、關閉相關機構等防疫政策,公司管理者、機構和學校應積極制定關閉後的後續措施,如安排遠程通訊或在線教育。

公開信還表示,旅行禁令的有效性取決於許多變量,且在疫情後期的作用會逐漸降低,類似措施也會對美國造成一定危害,如基本商品的供應鏈中斷。公開信援引相關學者近期的研究稱,“旅行禁令的有效性幾乎是未知的”,“在評估旅行禁令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時,鑑於證據有限,重要的是要確定這是否是為保護公眾健康,可以採取的限制性最小的措施”。

耶魯大學全球健康政策與經濟學助理教授、美國中國衛生政策與管理學會會長陳希參與了這封公開信的撰寫。陳希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的新冠疫情目前還在可控範圍內,美國政府的反應是比較快的。但由於美國的國情,政策的制定需要考慮不同群體的利益,相對會滯後一些。

陳希表示,對於美國的疫情,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是最需要得到重視的。此前,美國各地核酸檢測能力不足的問題正在得到解決,但最新的問題是,美國的醫療和檢測機構需要確定統一的檢測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