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的四把劍

在金庸筆下的武俠小說《金雕俠侶》中,描寫了孤獨求敗的劍冢,劍冢中埋藏著四把劍。

第一柄劍青鋼利劍,此劍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以前與河溯群雄爭鋒。

第二柄紫薇軟劍,因誤傷義士不詳,乃棄之於深谷。


第三柄是玄鐵重劍,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之前恃之橫行天 下。

第四把劍乃為草木之劍,也就是說即使是草木也可以當劍用,是武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神鵰俠侶》中的四把劍,如果你以為作者為寫劍而寫劍,那就是大錯特錯,實際是描寫人生的四重境界。

每一本書的作者都是通過書中故事情節,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也都是作者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積累的社會閱歷,處事哲學的真實再現。

金庸筆下的四把劍


例如孤獨求敗的第一把劍,凌厲剛猛,何嘗不是描寫我們人的青年時期。俗話說的好“初生牛犢不怕虎”。這一時期正是血氣方剛,剛勇無畏,意氣風發時期。

然而這種鋒芒畢露,在戰勝別人的時候也更容易傷害到自己。這就如金庸在高中讀書時,給他不喜歡的教導主任起過外號一樣。雖然在同學們拍手稱快時感到意氣風發,可是最後得到懲罰的也一定會是他自己。

人生固然需要勇氣,但是重要的是懂得收斂自己。剛則易折,非常容易招致災禍。

陳繼儒曾說:“藏巧與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

人生也是如此,學會收斂自己,不斷豐富自己的人,才能走的更遠。

金庸筆下的四把劍


第二把劍紫薇翠劍,可彎可直。在克敵制勝方面,更具有靈活性。這也是人在成長中學會變通,走向成熟階段。

《晏子春秋》說:“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豪。”

人要懂得隨著事物的變化做出明智的選擇,而不是像《刻舟求劍》裡的楚國人一樣墨守陳規,不懂機變,最後一無所獲。

曹雪芹的《紅樓夢》說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所以我們應該收起少年時的橫衝直撞,學會靈活變通,我們的事業才會漸入佳境。

金庸筆下的四把劍


第三把劍,玄鐵重劍,沉穩厚重。也就是俗話說的“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它象徵著的沉穩厚重,這種厚重可以憑此走天下,所向無人敢爭鋒。

所謂君子負重致遠,人越是沉穩厚重,便越能走得遠,走得長。做事全力以赴,遇事沉穩厚重,才能縱橫人生,收穫輝煌。

第四把劍乃是草木之劍,人已經達到返璞歸真至高之境界。此時無劍勝有劍。

在金庸的《俠客行》中寫道:“天地四方為江湖,世人聰明反糊塗,名利場上風浪起,贏到頭來卻是輸。”實際人生所有的勝敗都是一時的痛快,與其追名逐利,還不如看破輸贏,萬事淡然。

獨孤劍冢裡的最後一把木劍,象徵著“不滯與物”的淡然瀟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