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VS徽柔:大唐的公主有多風光,大宋的公主就有多憋屈

同樣是帝國最尊貴的公主,她們倆降生時都給父母和國朝帶來了無限喜悅,她們都是皇帝最疼愛的女兒,但是她們的命運卻有云泥之別。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女兒。她是武則天五個子女中最小的一個,且是唯一的女兒。相傳武后為了爭權奪勢,曾親手殺害了自己的頭生女兒嫁禍給王皇后,因此她對後來再出生的女兒認為是一種補償,一種生命輪迴。武后給予了太平公主最多的寵愛和寬容,讓太平公主在日後成為整個大唐最耀眼、權勢最盛的公主。在電視連續劇《大明宮詞》中,太平更被塑造成一個高貴、美麗、善良多情,卻又對權力有著隱隱慾望的女性。

而徽柔則是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中的公主。她是宋仁宗的長女,很長時間她是皇帝唯一的兒女,獨得全部寵愛。她前半生度過了無憂無慮,快樂的童年和只有些許女兒憂思的少年時期。但是自她被宋仁宗嫁給了一個她不喜歡的駙馬,她的生命悲劇就展開了。

這兩位公主相似的出身、背景,卻截然不同的後半生,我們來了解一下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其中的巨大差異。

一、比家世,比顏值,比性格

太平VS徽柔:大唐的公主有多風光,大宋的公主就有多憋屈

雖說都是公主,我們發現,還是太平公主贏得妥妥的。


二、比教育背景、朋友圈子,生活圈子

太平VS徽柔:大唐的公主有多風光,大宋的公主就有多憋屈

太平公主還是略勝一籌。據小編看來,實際上是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公主所接受的教育、觀念和遠見的不同。武后自己是女性,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她從來不認為女性比男性差在哪兒,所以她不會讓最疼愛的女兒禁步在閨閣裡。正式武后讓太平主持了皇家大典,讓太平初嘗權力的美好滋味。

宋仁宗說到底還是認為女兒就是女兒,只要她幸福快樂一輩子就行。可知,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宋仁宗只看到了眼前盛世,卻沒有為公主的後面打算,他把公主的幸福系在駙馬身上,系在自己身上。若是公主能自己立得起來,那她後半生過的就是完全不同的日子。

這兩位家長體現了不同的教育觀。宋仁宗的做法,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隱性的重男輕女。“我喜歡生女兒,是因為生女兒不需要為她的將來做太多打算,不用給她買房子,不用給她很好的教育,不教她自強自立,只告訴她你幸福快樂就好,以後嫁個好男人!”真正愛女兒的,應該像武則天那樣,讓她接受良好教育,像男兒一樣自立自強,讓她能經濟獨立,靠自己過日子。


三、比公主產業、愛情、婚姻幸福指數

太平VS徽柔:大唐的公主有多風光,大宋的公主就有多憋屈

太平公主第一任丈夫死後,她住進了自己的公主府。這個公主府那是武則天特別為她建造的。太平在自己的公主府,娶了第二個駙馬,開宴會,廣交天下士子,談詩會友。徽柔呢,雖然出嫁時仁宗給她建了公主府,但她竟然做不得主,跟駙馬吵架還得回孃家!這時候不是應該把駙馬一家趕出去嗎?這是公主府,老孃說了算。結果就因為這一次吵架回孃家竟惹下後面數不清的麻煩。真的慘。

再說到愛情和婚姻,武后為了女兒,無所不用其極,雖說手法太強硬,適得其反,但她是真的愛女兒。太平為了跟母親賭氣,嫁給了木訥的武攸嗣。武后隨即就給了太平可以隨意休駙馬的特權。宋仁宗跟她一比弱爆了,畏首畏尾,為了彌補自己的歉疚之情拿最珍愛的女兒做情。唾棄你!後來發現兩口子過不下去了,準了他們和離,但是之前又改了主意,覺得自己還能拯救一下他們的婚姻,又命復婚。女兒真的是被你毫不含糊的坑了兩次。


四、比面對困境時的韌勁,生平成就

太平VS徽柔:大唐的公主有多風光,大宋的公主就有多憋屈

兩位公主在愛情和婚姻上都不如意。太平公主轉而搞事業,差點變成了她母親之後的又一位女皇帝。而徽柔則一蹶不振,鬱鬱而終。

太平公主的政治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資治通鑑》記載“誅張易之,公主有力焉。中宗之世,韋后、安樂公主皆畏之,又與太子共誅韋氏。既屢立大功”。這也導致了她政治野心的水漲船高,她策劃了先天政變欲奪位,被李隆基鎮壓,賜死在公主府。

五、結語

都是公主,但因為生平所受教育不同,人生志向不同,視野眼界不同,太平公主走向了中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公主之途,而徽柔如同太多有悲劇命運的公主一樣淹沒在史書記載中。雖然都不得善終,但太平公主人生曾暢快淋漓地過了。

武后告訴大家,愛女兒就讓她做自己。太平也告訴大家,做女人不要讓社會期盼女性扮演的角色禁錮了你,只管去做你想做的事。


後注:此篇文章中所分析的太平公主與趙徽柔的人物形象及經歷分別主要基於電視連續劇《大明宮詞》與《清平樂》,同時亦有借鑑史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