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年健康的財務迷局(二):體檢人數像瑞幸,資本運作像德隆

美年健康的財務迷局(二):體檢人數像瑞幸,資本運作像德隆

“一些上市企業無視法律和規則,涉及財務造假等侵害投資者利益的惡劣行為”


2019年年報預計一次性減值超過10億的商譽,美年健康的雷其實遠遠沒有排完。

目前,美年健康賬面上的商譽高達51億元,由於現行會計制度下不允許攤銷,51億早晚是要通過減值來消化掉的,這一點美年健康管理層應當很清楚。

只是,什麼時候減值,這是一件有門道的事情。

美年健康2015年上市以來,就一直在進行著一場危險的遊戲:一方面要滿足借殼上市時的業績承諾,另外一方面要給眾多加盟體檢中心兌現利益。只有通過不斷擴張,才能把這個類似於龐氏騙局的遊戲繼續玩下去。

而當2018年好不容易對賭完成之後,美年健康卻已停不下來虛胖的腳步,因為這是從上市公司套利的最好方式。早就應該結束的遊戲至今還在持續。

1 2018年涉嫌財務造假

美年健康原本應該在2018年就大幅計提商譽減值。

先簡單解釋一下商譽。商譽是在企業併購過程中,支付的收購款高於資產公允價值的部分。收購一個公司,出於對它未來的看好,收購價格一定是高出其淨資產的。高出部分就是商譽。

2018年11月16日,證監會發出《第8號會計監管風險提示》,專就商譽的減值跡象進行了羅列,其中第一種跡象就是:現金流或經營利潤持續惡化,或明顯低於形成商譽時的預期,特別是被收購方未實現承諾的業績。

美年健康在4月22日在回應深交所問詢函中,竟然有多處數據表明:公司2018年未按規定進行商譽減值,涉嫌財務造假。

披露的39家控股子公司中,至少有成都錦江維康體檢門診部、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南通有限公司、普洱美年大健康、綿陽美年大健康、蘇州美大門診部等5家子公司,2018年未能完成業績承諾。

美年健康的財務迷局(二):體檢人數像瑞幸,資本運作像德隆

除了這5家子公司之外,39家裡面2018年還有大量踩線過關的子公司。慈銘體檢2017、2018兩年踩線,實際利潤高出承諾業績不超過8%;武漢高信,以及株洲、樂山、德陽三地的美年大健康公司,僅僅比承諾的淨利潤高了不到1%。為什麼能計算如此精準,答案只有美年健康管理層才知道了。

美年健康的財務迷局(二):體檢人數像瑞幸,資本運作像德隆

按照證監會要求,至少上述5家子公司共計1.37億元的商譽,應當在2018年年底進行減值。

或許還有更多的子公司,也應當在2018年進行商譽減值。

但是,美年健康沒這麼做。2018年公司的商譽減值額為0。

因為2018年是美年健康借殼上市時承諾4年業績的最後一年,公司承諾的業績是4.878億元,實際完成了5.498億元,超出了6201萬元。

美年健康的財務迷局(二):體檢人數像瑞幸,資本運作像德隆

這點家底,實在經不起折騰。一旦因為計提減值而造成業績不達標,美年健康董事長俞熔將面臨用股份進行補償的局面,可能會喪失公司的控股權,引發一系列塌方式的問題。

寧可讓眾多子公司在2019年爆雷,也要守住2018年的淨利潤不動搖!

這就是我們昨天提到的,為何2019年美年健康整體體檢人數未出現大幅下滑,但株洲、普洱、綿陽等個別子公司業績“大變臉”的真正原因:

美年健康通過操縱子公司的財務數據,實現了操縱母公司2018年淨利潤的目的!

順便提一句,給美年健康做審計的是“康得新財務造假案”中的主角:瑞華會計師事務所。

不知道阿里在2019年10月72億入股美年健康時,有沒有注意到瑞華所的身影。儘管入股時打了個88折,每股才12.01元,但阿里也沒佔到便宜。因為4月28日收盤,美年健康的股價只有10.75元。

反正,馬雲爸爸做過的虧本生意也不止這一樁。


2 利益輸送規模化


為什麼說美年健康很像瑞幸?因為公司控股的體檢門店到底有多少人來體檢,外界是無從知曉的,這些子公司的實際利潤也就變得十分容易操縱。

正如我們昨天列舉的,很多體檢中心被收購之前業績扶搖直上,一旦收購完就立馬現原形。但為了實現美年健康業績對賭的需要,也為了向體檢門店的投資人回饋利益,該做的業績還是得做。

俞熔為美年健康設計了一條看似最好走的擴張之路:公司出錢,在各地找到能打通關係的人,雙方合資建立子公司。幾年之後,上市公司收購這些個人手中的股份,借勢擴張版圖。

這些在各地“有能耐”的自然人,儘管曾在各子公司中佔有絕大部分股份,但很可能並未實際出資,美年健康只是利用了他們的資源。

從俞熔的產業基金“南通美兆美年產業併購投資基金”的幾筆投資,就能看出這種模式的操作方法。2019年2月,美年健康和南通基金收購6家體檢中心的股權。其中獲得了體檢中心大量股權的南通基金支付的投資成本均為0元。公司方面公告稱,因為出讓方當時均未實際出資。

美年健康的財務迷局(二):體檢人數像瑞幸,資本運作像德隆

這些“出讓方”,都是各地的自然人,也就是這些體檢中心的實際操辦人。他們憑藉自己在當地的資源,以及美年健康所出的部分資金,先拿下體檢機構的資質,再逐步增資擴充。同時,俞熔應當也許諾了他們,若干年之後公司由美年健康購回,實現他們的利益。

前文說到的涉及商譽減值的子公司,大部分都經歷了這樣的操作。只不過當時還沒有產業基金的參與,而是美年健康的全資子公司直投。

這生意簡直太好做了,以至於俞熔自己也想插一槓子。南通基金的股東中,俞熔實際控制的天億實業、中孵創業等公司赫然在列。不出意外的話,南通基金所投資的這些體檢中心,未來也將注入上市公司。0元拿來的股權,轉手就能套現幾千萬。

美年健康的財務迷局(二):體檢人數像瑞幸,資本運作像德隆

當然,在上市公司收購之前,這些體檢中心還需要做出很好看的業績來,好讓收購變得名正言順。這樣的收購就形成大量商譽。

而具體的商譽數額多少,竟然也充滿了戲劇性。

2018年3月22日,美年健康披露了收購株洲體檢中心等五家機構的資產評估報告,這五份報告讀來讓人忍俊不禁。

中同華資產評估公司根據“資產基礎法”,進行了很詳實的分析,用很大的篇幅分析了這五家體檢中心的財務數據、資產負債情況,一通操作猛如虎,最終得出結論:選定用“收益法”來做出評估。

在確定不是搞笑之後,我們注意到:株洲美年大健康按資產法評估下來為1113.76萬元,按收益法評估是3600萬元。至於3600萬是怎麼來的,沒有任何描述。

如果加上上面這段分析,就很好理解為什麼要把株洲美年大健康定為3600萬元:多出的2000多萬,是支付給公司原有的6名自然人股東的對價。

高溢價將外部資產注入上市公司,打造龐大的產業平臺,做大業績,推高公司股價。熟悉中國資本市場的朋友一定能第一時間想起這樣一個名詞:

德隆系

當年唐萬新至少還真正將湘火炬打造成了國內汽配第一大企業,今天的俞熔能否將在全面爆雷之前,將美年健康推到中國體檢之王的寶座上?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結局還真難料。只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美年健康還有約40億的商譽,什麼時候減值,只是時間問題。

4月15日國務院金融委會議上,中央領導專門講到:一些上市企業無視法律和規則,涉及財務造假等侵害投資者利益的惡劣行為。監管部門要依法加強投資者保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確保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信息披露,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對造假、欺詐等行為從重處理。

放心吧,領導沒有說是美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