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學者鄒志強:疫情裡的中東難民群體

聯合早報 | 上外學者鄒志強:疫情裡的中東難民群體

本文刊載於《聯合早報》2020年4月28日第10版

●●●●

截至4月26日,全球累積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病例已超過280萬起,累積死亡超過19萬人。未來發達國家的疫情終將得到控制,但中東、非洲等脆弱國家以及難民群體所面臨的風險不斷增大,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擔憂。

一方面,中東是全球難民的主要來源地和集中地之一。據統計,中東地區難民總數高達1200多萬人,巴勒斯坦、伊拉克、敘利亞、也門都是主要的難民來源國。其中,約560萬敘利亞難民長期滯留土耳其、黎巴嫩、約旦等周邊國家;敘利亞國內還有約610萬人流離失所。

土耳其是世界上最大的難民接收國,共接收了超過360萬的敘利亞難民以及36萬5000個其他國家難民;黎巴嫩和約旦也分別接收了100萬左右的敘利亞難民,另外還有數量龐大的巴勒斯坦難民。此外,伊拉克、也門、利比亞、伊朗等國也有為數不少的外國難民。

另一方面,難民群體在衛生條件和救助方面的脆弱性,使疫情擴散的風險日益增大,恐將造成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難民群體的生活用水、衛生設施本就嚴重不足,在兇猛擴散的疫情面前尤其脆弱,成為易感染群體,救助難度也更大。

中東難民所在國形勢動盪和醫療衛生水平普遍較低,從發展趨勢來看,難以阻止疫情在國內進一步蔓延,也無法避免疫情在難民群體中傳播,特別是人口密度大、信息流通不暢的難民營。

土耳其國內醫療衛生水平相對較高,檢測能力很強,依然無法有效應對迅猛發展的疫情。黎巴嫩、約旦、敘利亞、利比亞和也門等國的醫療人員、檢測設施和技術等更為捉襟見肘,而且黎巴嫩對難民的救助政策不明,降低了難民的主動檢測意願。敘利亞全國被分割為三個不同區域,很多地方難民甚至根本無法有效接觸和接受援助,而利比亞、也門內戰仍在持續。作為關鍵的難民過境國,土耳其鄰國希臘境內仍滯留有數萬名難民,並已出現20多個難民感染病例。

自2月下旬開始,冠病疫情在中東地區快速擴散,伊朗先成為疫情最嚴重的 中東國家。從3月下旬開始,原本似乎置身事外的土耳其出現爆炸式增長,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的疫情發展也很快。在中東主要難民接收國中,土耳其的確診病例從3月15日的18起,激增至4月15日的6萬9392起;近期每日新增依然超過4000起,成為新的疫情暴發中心,預計將很快超過伊朗,成為中東地區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

阿拉伯國家累計確診達到2萬9872起,其中主要難民所在國黎巴嫩累計確診658起;約旦累計確診401起;巴勒斯坦累計確診369起;利比亞累計確診48起;敘利亞累計確診33起。相對來說,上述幾個阿拉伯國家的感染人數處於較低水平,但考慮到當地的動盪形勢、衛生條件和檢測技術等制約因素,無法排除存在大量無法檢測的已感染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可能性。

在此背景下,中東難民群體的疫情形勢卻始終不清晰。目前,相關中東國家並沒有公佈難民群體的感染病例,正在密切關注此事的聯合國難民署等國際機構,也缺乏相關的統計數據。在土耳其境內疫情激增的背景下,鑑於其境內大規模的難民群體,以及分散居住、流動性大的特點,疫情在難民群體中的傳播很難避免。

此外,土耳其與敘利亞北部之間人員往來密切,敘利亞伊德利卜地區剛剛經歷過戰爭,邊境地區的疫情傳播可能無法避免。近期已有10餘萬之前逃往敘土邊境的難民,返回敘利亞伊德利卜。因此,未來敘利亞國內的疫情發展難以預測。

難民問題和疫情擴散是世界各國所面臨的共同挑戰,兩者在中東地區的交織可能形成惡性循壞,治理難度很大,並帶來一系列潛在風險和傳導效應。

疫情在難民群體中擴散,將導致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並加劇難民所在國的治理壓力。黎巴嫩和約旦的難民主要居住在固定的難民營中,並依靠國際社會提供資金和物資援助,同時也有一定數量的難民分散於國內各地。土耳其則採取分散安置的辦法,大量難民流向內地各城市。

難民群體的聚集傳播和無序流動,將對疫情防控形成更大挑戰,一旦擴散,救治難度和壓力無疑更大。難民營中既無法有效隔離,也缺乏必須的醫療人員和設施,救助難度極大。此外,隨著疫情擴散,很多國家的民粹主義勢力和排外情緒上升,這不僅讓難民群體的處境更加危險,也增加了控制疫情蔓延、穩定社會秩序的難度。

難民群體一向高度依賴國際援助。隨著疫情擴散的風險不斷增大,國際社會必須做好提供更大規模援助的準備。如果難民所在國疫情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在難民營中擴散蔓延,土耳其、黎巴嫩、約旦、敘利亞等國將不得不向外界尋求更多援助,國際社會也將面臨新的人道主義援助壓力。

當前,聯合國難民署已經對伊拉克、敘利亞、伊朗等國的難民提供了部分防疫知識、口罩和藥品援助,未來還必須和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聯合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相關國際援助機構加強溝通與合作,在世界各國支持下,對中東難民提供急需的衛生防疫用品援助,支持難民所在國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努力避免難民群體的疫情失控。

作者鄒志強繫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 | 聯合早報

相關閱讀

□ 上觀新聞 | 上外學者姜鋒:疫情加劇,德國還能再淡定嗎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姜鋒:呼喚合作抗疫東亞模式

澎湃新聞 | 上外學者陳壯鷹:瑞士成歐洲“孤島”,嚴重疫情下孤軍奮戰

光明日報 | 上外學者晉繼勇:攜手抗擊疫情 進一步提升金磚國家公共衛生合作

□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晉繼勇:首次大規模疫情,歐盟協調受考驗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晉繼勇:全球“因病相依”,狹隘自保觀要不得

上外學者章玉貴參加鳳凰衛視“萬眾一心 抗疫阻擊戰”特別節目,分析疫情對中國三大經濟圈的影響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章玉貴:非常時期,美歐再啟“國有化”藥方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上外學者程彤:新冠疫情下中國非通用外語人才培養指要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廉德瑰:疫情將重塑歐美與亞洲關係

光明網 | 上外學者張紅玲:疫情歧視的社會心理解析與應對

廣州日報 | 上外學者王廣大 王玲寧:守望相助 打造中阿衛生健康共同體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程亞文:如何應對境外抗疫的新挑戰

環球網 | 上外學者馬麗蓉:“種族歧視病毒”是共建“健康絲綢之路”的最大路障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馬麗蓉:加強抗疫的 “中國敘事”

澎湃新聞 | 上外學者錢皓:同為聯邦制國家,加拿大疫情為何比美國輕得多

光明網 | 上外學者張鵬:防控疫情亟需各國將主權級資源轉化為直接行動力

《文匯報》專訪上外學者湯蓓:前5起PHEIC始末,看中國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

中新社專訪上外學者湯蓓:勿讓全球防疫出現“雙輸”

戰疫@慕安會丨上外學者湯蓓: “上醫醫國”,經濟鏈條暢通才能保障全球抗疫

上外學者湯蓓@文匯講堂:新冠肺炎的PHEIC警報4月底能否解除?中國帶頭支持世衛,全球抗疫會否減少彎路?

澎湃新聞丨上外學者湯蓓:若對新冠病毒認知不充分,“群體免疫”就無從談起

澎湃新聞 | 上外學者湯蓓:甩鍋疫情惡化之責、掩蓋黨爭——特朗普汙名化疾病的政治私利

上觀新聞 | 上外學者汪段泳:我們為什麼因為“撲朔迷離”的非洲擔憂?

東方網 | 上外學者汪段泳 王玲寧:新冠疫情非洲蔓延 國際社會擔憂為哪般?

人民網 | 上外學者範鴻達:面對不安的世界,中國更要定力與擔當

光明網 | 上外學者範鴻達:中國能贏得世界讚譽也要面對流言蜚語

新民晚報 | 上外學者陳越洋:阿拉伯國家智庫為中國抗疫點贊

伊拉克《晨報》| 上外學者陳越洋:阿拉伯各國政府積極應對疫情等多重考驗

廣州日報 | 上外學者王會花 王玲寧:共同抗擊疫情,推動中國—中東歐17+1衛生合作更上層樓

中國網 | 上外學者閔捷:合作抗“疫”踐行新時代中阿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

東方網丨上外學者趙璧:新冠疫情——英國“心理脫歐”的“助力”還是“阻力”?

東方智庫 | 上外學者趙璧:12周扭轉英國疫情?——政治家約翰遜可沒這麼說!

新民週刊 | 上外學者趙璧:身在英國的我,看清了首相約翰遜的防疫“真面目”

東方網 | 上外學者趙璧:英國真的放棄“群體免疫”了嗎?

東方網丨上外學者趙璧:英國抗疫——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東方網 | 上外學者趙璧:約翰遜因病“缺席”,拉布能抵擋多久?

文匯網 | 上外學者趙璧:英美能靠大規模的抗體檢測“抄近道”嗎?

東方網 | 上外學者王弘源:疫情影響下,英國能否順利“協議脫歐”?

東方網丨上外學者沈贇璐:“三不”消極抗疫 或置瑞典於險地

東方網 | 上外學者沈贇璐:瑞典“群體免疫”的神話還能延續多久?

澎湃新聞丨上外學者毛蕊 王玲寧:波蘭暫禁外國人入境,全國停課關閉文娛場所

東方網丨上外學者付博銳:“新冠民族主義”抬頭,歐洲一體化進程面臨新挑戰

東方網 | 上外學者王瀚浥:疫情當前,印度面臨哪些挑戰?

東方網 | 上外學者王金鈺:日本為什麼堅持如期舉辦東京奧運會?

東方智庫 | 上外學者陳藝心:疫情發酵,黨內初選佔優的拜登會贏嗎?

環球網 | 上外學者馬路遙 郭可:新冠疫情對國際傳播格局的五大影響

東方網丨上外學者高健:講好中國抗疫故事,弘揚中國文化精神

光明網 | 上外學者王玲寧 鄧惟佳:警惕全球傳播時代“信息疫情”的危害

中國青年報 | 上外學者王玲寧:戰“疫”,公眾溝通不可或缺

澎湃新聞 | 上外學子:數據解讀中國的輸入型病例都來自哪裡

上外學者俞祖成:疫情防控 需要健康“守門人”

上外學者俞祖成:儘快構建城鄉基層社區公共危機管理機制

團結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加強基層社區疫情防控能力建設

社會科學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林光志:面對疫情,日本應急管理如何實踐“人文關懷”?

團結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黃佳陳:關懷疫情下的脆弱群體,社區在行動

澎湃新聞 | 上外學者俞祖成 王敏:臺灣地區的早期反應與中期措施,當前局勢可控

澎湃新聞 | 上外學者俞祖成 王金鈺:日本疫情期間,志願者活動為何陷入低迷狀態

團結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黃佳陳:構建以社區為主體的脆弱群體關懷機制

文匯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白瑞:社區共同體意識的再認識

澎湃新聞 | 上外學者王金鈺 俞祖成:如何理解日本針對疫情危機的“緊急事態宣言”

聯合時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黃佳陳:構建社區公共危機管理長效機制

中國社會科學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王金鈺:日本地方公共衛生危機應對機制中的聯防聯控

中國社會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白瑞:疫情危機後社區人際裂痕需要重視和彌合解放日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等: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需重心下移

上外學者金鋒:病毒肆虐,全球化意外“躺槍”

上觀新聞 | 上外中阿改革發展研究中心趙婧:阿拉伯兄弟這樣詮釋“患難見真情”

联合早报 | 上外学者邹志强:疫情里的中东难民群体

●●●●

閱讀上外多語種資訊,歡迎訪問

http://global.shisu.edu.cn

我知道你“在看”我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上海外國語大學,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教育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