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下跌,種業板塊逆天而升,豐樂種業五漲停

指數下跌,種業板塊逆天而升,豐樂種業五漲停

5月17日,A股三大股指高開低走,農業產業鏈板塊表現堅挺,豐樂種業開盤報14.99元,截止收盤,該股漲10.01%報16.05元,封上漲停板。

截止收盤,農發種業三連板,豐樂種業五連板,京糧控股、新農開發等個股同樣漲停,敦煌種業股價衝擊漲停成功,蘇墾農發、登海種業、宏輝果蔬等個股大漲。

消息面上,據證券時報網報道,國家發展改革委今日就宏觀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佈會。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印發實施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強化規劃引領約束作用,積極探索鄉村振興路徑和模式,紮實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實落地。截至目前,已有29個省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印發實施,其他2個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規劃近期也將印發實施。在編制省級規劃的同時,一些省份配套出臺了相應工作方案和專項規劃,市縣層面也已著手編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或方案。

指數下跌,種業板塊逆天而升,豐樂種業五漲停

種業相關產業鏈,種子行業位於整個農業產業鏈的起點,是最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之一。根據PhillipsMcDougall數據,2017年全球主要國家商品種子市場規模約383億美元,行業10年CAGR為6.1%;其中2015年,美國國內市場規模約158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一,中國國內市場規模僅次於美國,約105億美元,僅中美市場就佔全球約七成。

現代種業共經歷三次結構變遷,其中技術進步、產權保護與兼併重組是其發展的三大動力,而第三次垂直併購、產業整合,開啟了現代種業模式:以孟山都為代表的農化企業進軍種業市場,縱向併購實現了種子研發的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同時達到農化產品和種子渠道的整合。經歷了第三階段,市場集中化進程加速,研發、渠道等資源不斷向龍頭企業集聚,“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彰顯,2017年孟山都(Monsanto)、陶氏杜邦(DowDupont)和先正達(Syngenta)的市佔率分別為28.5%、21.5%和7.4%,CR3合計約57.4%。

中國種業:大而不強

據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統計,2016年我國種子終端市值為1230億元,10年CAGR約8.1%,高於全球水平。由於雜交種子第二代便產生性狀分離,其商品化率一般為100%,成為商業競爭的主戰場,其中玉米種子市值規模達279億元,雜交稻139億元。

與全球範圍的情況不同,我國種業仍以中小企業為主,據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的數據,2017年種業市場前10佔有率為18%,儘管水稻集中度較高,其中雜交稻37.46%,但與美國等發達國家70%-90%的市佔率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分散的市場使得“公地悲劇”輪番上演,無序競爭下庫存持續高企,加上常年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劣幣”橫行,導致長週期的研發創新不受重視,同質化競爭加劇,行業在產業鏈上的價值分配能力被壓制。

變革力量正在積累

1)品種井噴短空長多:伴隨審定“放管服”,2018年通過國審玉米516個、國審水稻268個,分別同比增加201.8%和50.6%。短期內,品種同質化形勢更加嚴峻,但是長期實際降低了制度成本,促使企業對市場需求做出更迅速的反應的同時使品種競爭迴歸市場,有利於創新型企業持續成長,以隆平高科為例,作為雜交稻種的業內龍頭,公司2018年國審品種數量57個,佔全國總數的21.3%,較2015年增加17.5個百分點,龍頭效應凸顯。

2)創新帶來溢價與成長:期看,鑑於資源稟賦限制,播種面積存在天花板,種業發展需要動能轉換,研發帶動品種持續升級從而帶動行業價格增長才是市場規模擴張的長遠之計。

3)行業整合靜待質變:我們長期看好國內種業發展,並期待誕生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種業巨頭。相對前三次整合浪潮,我們在第四次全球併購浪潮(2015年至今)中發現了中國企業的影子:主板上市公司併購事件頻次顯著增加;國內企業參與海外併購,擴大業務版圖,如中國化工430億美元收購先正達、隆平高科收購陶氏益農擁有的巴西業務、中糧集團收購尼德拉農業等。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