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圈“畸形”与网络生态环境有关系吗?该如何教育孩子理智追星?

相信关注消息的朋友,对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肖战粉与AO3”事件都不陌生。对于此次事件中被屡屡提到的粉圈问题,所谓畸形文化,到底该如何看待?追“疯魔”的粉又到底是怎么产生的?真的是只有粉圈致人“疯”吗?让我们来借此机会探讨一番。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导致了消息鱼龙混杂

现在上网太容易了。每天打开手机,都是铺天盖地的消息。无论是粉圈动态还是热点新闻,都有相应的关注人群,也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而由于网络用户群体庞大,让不少人嗅到了商机——不良营销号就在此闪亮登场了。

粉圈“畸形”与网络生态环境有关系吗?该如何教育孩子理智追星?

营销号微博


粉圈“畸形”与网络生态环境有关系吗?该如何教育孩子理智追星?

通过明星“黑”热度制造流量

用网频繁的粉丝群体大部分为学生,而学生时代是个单纯、青涩、懵懂的时期,换而言之,他们对信息的来源及目的性是不太有判断能力的。比如理智粉丝都明白的一点,营销号就是收钱办事、需要热度的媒体,他们要做的就是把水搅得越混越好。而年龄偏低的部分粉丝无法分辨,他们很容易怒气上头,从而着了这些阴谋家的道——粉圈战争大多由此产生。

这些营销号以及某些收钱大V的言语极具煽动性,而其他网网络用户的态度,也就是俗称的“路人缘”,是各团队都会琢磨看重的问题。商业的竞争免不了一番激战,于是我们还能成功在饭圈中见证碟中谍——披着别家粉丝的马甲,故意做些败好感、煽风点火的事,以此败坏这位明星的名声。其实为了自家艺人的发展,给同期竞争艺人使点绊子是很正常的事,在看不见的私下,这样的事情更是数不胜数。商业竞争带来的冲突避无可避,身为普通人的我们也不陌生,发展过程中都躲不开相互的较量。

只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成了关于明星舆论、数据之争的主战场,所以大家“有幸”亲眼见证甚至参与,这也就导致了粉圈生态的“乌烟瘴气”。

粉圈“畸形”与网络生态环境有关系吗?该如何教育孩子理智追星?

营销号故意引战类型的微博

其中一部分粉丝出于“爱护”之心,加之年龄偏小、易冲动,对于别人精心制作的“导火索”,没反应过来就一头陷进去着了道,认为对方害了自家偶像。而冲动又导致祸从口出,这一下又给人递了把柄。埋伏着的准备干票“大事”的营销号、大V纷纷出马以此激起另一家粉丝的怒火,然后……令你摸不着头脑的大战就开始了。

无法分辨消息的真实性而被误导、利用,是导致粉圈易怒、易冲动的重要原因,粉丝这一举动也是许多路人网友被误伤从而导致积怨甚多的直接原因。而路人们戴着有色眼镜怒气难掩的时候,又会成为商家眼中的下一个目标群体。所以不知不觉,这场战争就把网络上分辨力不强、情绪敏感的网友纷纷都拉入了混战之中。

粉圈是网络生态的一个集中体现之一,却不是唯一表现。

粉圈之所以看起来问题体现明显,是因为粉丝具有明确的目标特点,那就是有喜欢的偶像。

因为在意而容易“上头”,偶像的存在又将部分这类粉丝聚集到了一起,所以才显得粉圈问题尤其突出。实际上不然,任何冲动的、不具备分辨能力的,都和他们所厌弃的“疯狂粉丝”是一类人。

先说粉丝心态的产生。每一个时期都会有当红流量,从前两年的鹿晗到如今的肖战王一博李现等,我们都不难见到他们饱受自家“狂热粉”困扰的现象。鹿晗曾屡次发文劝诫粉丝理智,粉丝的行为已对旁人造成了干扰,但收效甚微;王一博后援会也特地发文反对“私生”行为,直指粉丝已经打扰到明星本人家人,但依旧无法避免粉丝的疯魔;甚至关于肖战的此次事件,肖战也多次劝粉丝“理智,不要过嗨”,但是依旧无法避免粉丝的一意孤行给别人造成了巨大损失从而引起争端。

粉圈“畸形”与网络生态环境有关系吗?该如何教育孩子理智追星?

李现发博斥责私生


粉圈“畸形”与网络生态环境有关系吗?该如何教育孩子理智追星?

鹿晗劝粉丝理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心态是十分畸形的。我不认为这是在追星,这不如说是通过追星的手段而去实现自己的私心。

再看目前网络现状。有个词叫“网红”,顾名思义就是“网络红人”。营销号、大V的纷纷出世就告示着网络流量的价值。而为了自己能在“网红”中突出,自然就要有一套博人眼球的独家秘诀;为了博人眼球,就难免让我们见识到各种下作的手段。粉圈里的私生、大粉,其实就是粉圈中的“网红”。私生们因此而获得“与普通粉丝不一样”的快感,自认为是偶像面前的“红人”;而许多大粉“红了”后利用自身流量,骗钱卖假货、甚至以私生勾当为发家本领的,几乎每个当红粉丝圈都见过。你说这是追星吗?谁都不愿被这样的人喜欢吧。

这类人常常会给人他们“身怀绝技”的感觉。比如私生饭,许多学生粉精力有限、金钱有限,又想追逐偶像,因此看到这类在第一线奔波的粉丝会深感羡慕崇拜,不知不觉就被这类“大粉”运用了心思,从而成了大粉的“自己人”。他们成了大粉的粉丝,追星已经成了追大粉,而不是追自家偶像。

所以掐架中我们时常可以看见从中作梗的大粉,三观清奇满篇煽情文字,却免不了一呼百应,因为这能给他们带来流量,即使是建立在败坏粉圈和偶像名声的代价上。虽然这类大粉常常被理智的粉丝指出动机不纯,但无法避免他们“小腿毛”锲而不舍维护而做出的一件件贻笑大方的事。再挂上他们的粉籍…得,净败好感。

同理,非粉圈的许多大V网红也是运用了人群中可操控那部分人的心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加之他们本身心思不正、自私自利,常常颠倒是非来让自己得以“全身而退”,就是我们日常得以见证各类圈撕逼的原因。

要想自家孩子不成为“狂热粉”,不是让他不追星,而是让他学会当一个理智的人。

拥有崇拜的偶像,是好事;从喜欢的偶像身上获取力量,是非常好的事。每个正能量偶像能受人喜欢自有他的实力,粉丝汲取正面影响从而达成更好的自己,我认为是非常好的事

家长不要一味认为追星是坏事,孩子在叛逆期,越是想要断绝他们的念想,越是容易适得其反。

追星的态度其实非常能反应一个人的处事态度,比如对于各类不实传闻,不仅是网络上的,我们在生活里也常常会听到。一个人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即使脱离粉圈,也会被各类其他今后接触的圈子影响,毕竟人活在世上就避免不了与人交往。而从他喜欢的、感兴趣的事入手培养,让他愿意思考,从而能够以此举一反三,我认为是一个很妙的方式。

粉圈中不乏优秀粉丝。许多学生因为偶像努力学习,甚至去偶像所在国家留学,获得了更高的文凭,拥有了不一样的语言能力;还有很多因追星而身怀各类技能的粉丝,因为喜欢一个偶像,敢于接触新领域,从而学会做视频、制图以及拥有更强的写作、绘画能力,无疑让他们本身有了更多的价值。有时候,从一个偶像身上得到的启发,经常就是父母讲不听孩子嫌啰嗦的那些大道理。

粉圈“畸形”与网络生态环境有关系吗?该如何教育孩子理智追星?

金希澈对粉丝说的话


粉圈“畸形”与网络生态环境有关系吗?该如何教育孩子理智追星?

利特直播中引导粉丝

因此,父母从源头上引导孩子该如何正确对待偶像,如何能通过追星达成更好的自己而拥有更踏实的追星资本,比起阻止孩子追星更重要。在平常的教导中也是同理,一味地打骂不仅难以让孩子沉下心去理解,更容易给孩子的心理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从而引起反效果。与孩子坐下来平静探讨事情的发生原因,并教会他怎么去解决,让他学会思考,才能避免他往后不会盲目从众。不然,一切都只是治标不治本而已。

无论是青春期的孩子,还是已经长大的成人,都会有“不理智”的情况出现,冲动不分年龄,没有绝对好或坏的群体。不理智的人群若是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同样地多思考、对症下药,也能迷途知返,创造更高的自我价值。若是只会推脱、控诉别人,从不反思警示自己,无论你多么想撇清,事实就是,你永远是被当最塑料的旗子的那一个,你会活成自己最讨厌的那个样子。

学会独立思考、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仅能让你在迷乱的信息中保持自我清醒,更是你今后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法宝。

粉圈“畸形”与网络生态环境有关系吗?该如何教育孩子理智追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