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海思擊敗高通成國內霸主!任正非芯片雄心曝光,打造中國的戰略物資

  華為海思首超高通,高居國內市場第一。海思半導體讓國內電子產業有了獨立自主的底氣。

  華為海思成為國內手機處理器市場霸主

  根據CINNO Research最新的月度半導體產業報告顯示,華為海思是中國手機處理器市場第一季度出貨量唯一保持增長的主要品牌。

  海思的出貨量為2221萬片,同比微增,首次超過高通,以43.9%的市場份額正式成為國內市場出貨量最大的手機處理器品牌,反超高通11個百分點。高通、聯發科、蘋果分列二、三、四位,分別佔據32.8%、13.1%、8.5%的份額。

  海思半導體反超霸主高通並不是一帆風順,去年海思的市佔率一度還遠遠落後於高通。去年一季度,高通市佔率高達48.1%,同期海思雖然位居第二但市佔率僅為高通一半,差距很大;然而到了四季度,海思雖然還是落後於高通,但是差距已經急速縮小到1.3個百分點。雖然海思追趕速度很快,但此次反超高通11個百分點還是讓人驚歎不已。


華為海思擊敗高通成國內霸主!任正非芯片雄心曝光,打造中國的戰略物資

進擊的海思半導體

  雖然海思半導體很早就成立了,但直到最近美國發動針對華為的封鎖行動,才正式讓大家廣泛認識了華為的這個plan B。

  2002年,華為和思科開始了十年的對簿公堂,那時的任正非已經開始意識到不能一直依賴美國芯片了,可能那時已經萌生了創立海思的想法。說到海思半導體,不能不提2個人:

  何庭波、王勁。

  2004年,何庭波在任正非4億美元研發費用的支持下開張了海思半導體,作為華為研發芯片的實體。海思直到2009年才推出第一款手機應用處理器K3V1,其採用的110nm工藝相比主流的65nm甚至45nm落後了足足一代多,一開始就遭遇了挫敗。

  雖然遭遇失敗,但海思的轉折隨之而來。彼時,華為與中興競爭激烈,中興選擇與高通合作,一起研發CDMA基站和手機產品。作為當時最大的基帶芯片供應商,高通與中興合作,讓華為感受到了威脅。當時華為選擇依靠自己,技術核心王勁從歐洲被調回海思,負責研發,第二年初華為便推出了自己的基帶處理器巴龍700,這也是大名鼎鼎的5G基帶處理器巴龍5000的先祖,如今巴龍5000早已領先高通的X50。

  2013年,海思在鉅額的研發投入後,終於實現了盈利。在王勁帶領下,基帶處理器之外,海思在手機處理器上也實現了突破。2014年初,海思發佈麒麟910芯片,第一次將基帶芯片和應用處理器集成在一塊SOC(系統級芯片)裡,工藝也升級至28nm,追平了高通。然而就在這一年,開發部部長王勁因心臟病發,突然去世,海思痛失大將。

  從麒麟910開始,到麒麟990 5G芯片,海思開始了自己的逆襲之路,不但成為國內最強的半導體公司,還是華為手機躋身全球第二的關鍵性力量。

  目前,海思旗下的芯片共有五大系列,分別是用於智能設備的麒麟系列;用於數據中心的鯤鵬系列;用於人工智能的場景 AI 芯片組 Ascend(升騰)系列 SoC;用於連接芯片(基站芯片天罡、終端芯片巴龍);其他專用芯片(視頻監控、機頂盒芯片、物聯網等芯片)。

  海思芯片得以擴大份額,還得益於華為手機的大賣。據CINNO報告,2020年一季度,華為手機採用海思處理器的機型份額達到了90%,主推機型中採用麒麟990、麒麟820、麒麟985、麒麟810居多。

  近幾年智能手機市場增量有限,甚至今年受疫情影響手機出貨量出現了大幅下滑,相比2019年一季度減少44.5%。根據極光(Aurora Mobile)的統計數據,在整體銷量受阻的前提下,華為手機市佔率進一步擴大,

從2019年一季度的28.7%快速上升至2020年一季度的36.9%;蘋果市佔率保持穩定,而其他安卓系手機佔比下滑較大。

  芯片需求量極大,是中國的戰略物資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芯片更是廣泛用於電腦、手機、家電、汽車、高鐵、電網、醫療儀器、機器人、工業控制等各種電子產品和系統中,芯片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某種程度上可以這樣說,誰掌握了最核心的芯片設計、製造技術,誰就始終掌控著通信行業的霸權。

  海關公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進口芯片共耗費了3055億美元,遠遠超過了作為戰略物資的原油。

華為海思擊敗高通成國內霸主!任正非芯片雄心曝光,打造中國的戰略物資

  海思芯片目前大多用於華為手機,其他品牌手機多用高通、聯發科產品。從當前來看,海思成功的戰略意義不在於供應全體國產機,而在於有海思的芯片在,美國就不會輕易斷供處理器。正如所言:中國不能掌握的技術,才有成為天價的可能。

  近期,海思半導體表示向外部開放旗下芯片,顯示出海思在產品的產量、良率、成熟度的穩定性上有很大提升。2019年12月舉行的深圳電子展上,海思營銷總監趙秋靜透露了海思向行業外部銷售芯片的開放戰略。

  今年,EE|Times官網報道海思半導體在公開市場上發佈了4G通信芯片,這正式表明華為IC部門已向外部開放芯片供應。

  海思半導體讓國內電子產業有了獨立自主的底氣。像安防、電視芯片,華為幾乎處於壟斷地位,佔據近七成的市場份額,幫助海康威視(002415,股吧)、大華股份(002236,股吧)在安防行業取得領先。海思的機頂盒芯片在2012年開始大量鋪貨後,僅用一年時間就拔得市場頭籌。在光交換、NB-loT以及車載領域,華為也站在了世界前列。

 

 海思概念股持續受益國產替代

  華為海思雖然在芯片設計端打開了局面,但是國內芯片代工產業還比較落後,目前海思大部分芯片還是由臺積電代工。

  數據寶曾發文介紹華為與大陸最大芯片代工商中芯國際的合作,分析了面對美國貿易大棒時國內半導體行業國產替代的趨勢。在華為海思快速發展的時機下,海思國產概念股也有望受益。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華為海思概念的15只互聯互通股中共9股年內受到北上資金加倉,其中移遠通信被加倉6.63個百分點排名第一。

華為海思擊敗高通成國內霸主!任正非芯片雄心曝光,打造中國的戰略物資

  聲明:數據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數據寶

  數據寶(shujubao2015):證券時報智能原創新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