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提起臘八,現在的人們除了喝臘八粥、泡臘八蒜之外,一般很難想到別的風俗了。

在很多人眼裡,不起眼的臘八甚至都很難算是個節日,連“吃餃子還是吃麵”的爭論都沒有它的份兒。

然而,這個今天看來十分缺少存在感的傳統節日,出身卻十分顯赫。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臘八可是由古代兩個極為重要的歲末節日合流演變而來的,它們就是臘祭和蜡祭。

確切地說,是“臘”和“蠟”。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在古代,它們是區別很大的四個字。

“臘”讀[xī],本來指乾肉,也是個副詞,指(負面的)極端。

“蠟”讀[là],指的是一些常溫下呈固態的油脂,也就是“蠟燭”的那個“蠟”。“蠟梅”的“蠟”取的也是這個字。這兩個字和本文內容關係不大,而“臘”[là]和“蠟”[zhà]才是要向大家隆重介紹的主角,它們本來分別是一種祭祀的名稱。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臘”祭,祭祀祖先神靈

“臘”是中國古代一種極為重要的祭典,祭祀對象是祖先和神靈。

連天子也會參加的祭祖、祭神活動,在祖先崇拜情結嚴重的古人那裡無疑是最重要的活動之一了。

臘祭的具體日期經常改變,但都在每年的最後一個月舉行。

由於這個祭祀非常重要,這個月份也被稱為“臘月”。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臘日:五德輪轉挑日子

先秦時期臘祭的日期已經很難具體考證了。直到漢代,臘日的時間才有了明確的歷史記載,而那時,臘日的時間要靠“五行屬性”來確定。

五行學說自戰國末年漸趨成型,到了漢代則頗為盛行,人們開了很多腦洞,拿五行來附會世上的各種問題。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當時產生了一種頗有影響力的學說叫“五德終始說”,它認為不同朝代有不同的五行屬性,稱為“五德”,只有順應了這些屬性才能順應天時,國祚綿長。

根據當時人迷信的想法,這個觀點就可以決定臘日的日期。

在漢代,一直存在一派人認為漢代屬於“火”德。這一派在西漢末年以後伴隨著王莽勢力的崛起而徹底戰勝“土”德說成為了絕對主流。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從臘日中獨立的臘八

這個五德輪轉選臘日的轉盤最晚到宋代還在繼續,但是民間卻在佛教影響下另外形成了一個固定於曆法的臘日,這也就是我們熟悉的臘八了。

南朝蕭梁時期的宗懍所著《荊楚歲時記》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作金剛力士,以逐疫諺語:‘臘鼓鳴,春草生。’村人並擊細腰鼓,戴胡頭,及沐浴轉除罪障。”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臘日被固定到了十二月八日上。此時的臘日既有傳統臘日慶祝所謂的陽氣恢復,春草重生的特點,又包含了“作金剛力士”、“沐浴”、“除罪障”這些佛教色彩明確的特徵。

後來,漢傳佛教乾脆由此發展出了一種十二月八日是“佛成道日”的傳說,說釋迎牟尼修行的時候曾餓倒在地,一位牧女給他吃了一種用各種粘米和糯米熬成的雜燴飯。吃完這碗飯,釋迦牟尼跳到河裡洗了洗澡,又坐到菩提樹下沉思,於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

為紀念此事,中國佛教徒於每年臘月初八口熬製“臘八粥”供佛。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此後,臘八日干脆從臘日中獨立出來,成為了和臘日並存的獨立的佛教節日。此時的臘八節主要是佛教徒及其同情者在慶祝,其核心節俗也基本只剩下佛教的風俗。

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唐代大詩人孟浩然《臘月八日於剡縣石城寺禮拜》詩云:“講席邀談柄,泉堂施浴衣。願承功德水,從此濯塵機。”這正是臘八日沐浴、拜佛風俗的體現。

臘八粥本來也是一種起源於宋代的佛教食品。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宋代以後,曾經極為重要的臘日日漸式微,最終於清朝的乾隆十年被徹底廢除;而脫胎於臘日的臘八,卻藉助一種好喝的粥廣為流傳,一直存續至今。由此可見,吃貨的力量是多麼強大啊。

最後,附上節日關係圖,在臘八到來之前,先弄清楚歷史以便裝逼。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在河北、山西地區,有用臘八粥祈求生育的習俗。臘八日將熬好的臘八粥塗於院內四處,以除不祥,或佔歲求子。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粘火勺

俗話說臘八天裡太冷了,會凍掉下巴,因此要吃一些粘性大的食品把下巴粘住。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而粘火勺,就是一項北方傳統的臘八節食物。

臘八節之後的年味會越來越濃。那臘八節,少不了要吃一些臘八特色食物呀。還真是各有千秋!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即在臘月初八這天用醋泡蒜。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臘八算”就是這麼回事。

臘八這天要債的債主子,要到欠他錢的人家送信兒,該準備還錢。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北京城有句民諺:“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後來有欠人家錢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諱,迴避這個算賬的“算”字。其實欠人家的,終究是要還的。

冬天經常吃些臘八蒜,對人的身體是有好處的,既殺菌,還解毒,成品蒜呈翠綠色,味道酸辣俱全,十分可口,就餃子吃更是再來一盤。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

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如同翡翠碧玉。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到了這一天,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它既可以單獨吃,也可與肉類同炒、同燉。假如在曬制時加入蝦米等配料,做出來的臘八豆腐更是鮮美無比。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招待貴賓時,黟縣人還將其雕刻成動物、花卉,澆上麻油,拌上蔥薑蒜等佐料,配成冷盤,成為酒宴佳餚。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臘八面

我國北方一些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來自中國臺灣的臘八面之府城排骨酥面

臘魚

臘八,南方的親們已經著手做臘魚了,買幾條鯉魚、草魚,肉要很厚實才行,在每條魚的背上劃幾刀,再將鹽、花椒、辣椒用鍋子炒一下晾涼,之後便是給魚上料按摩,醃上6、7天。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選擇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把醃好的魚放在通風口,吹上10天,就成了。這是湖北人常用的做法,而湖南人喜歡煙燻,沒燻過的魚是不完整的,但這在湖北人看來會淹沒了魚本身的鮮味。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做好的臘魚怎麼吃呢?湖北石首人徯晗在《臘魚香異中》介紹了一個吃魚小妙招:

怎麼吃臘魚也許是不用教的,其實也有一點小學問。在我們家鄉,蒸臘魚是整塊地蒸,蒸熟以後,再用手撕成小塊。這樣用手撕出小塊塊,可以看到鯉魚肉的紅色紋理,要比用刀切成的小塊塊好看得多,也似乎好吃得多。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臘肉

我對臘肉的印象還停留在湖南小碗菜裡的臘肉,和芹菜、辣椒一起炒,味道略鹹,和陳曉卿在《至味在人間》中那塊讓人垂涎的臘肉有著天上地下的差別。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臘肉是肥膘肉,幾乎沒一點兒瘦的,用大量粗鹽醃製,掛在灶臺上方。炊米飯,切幾大片手指厚的臘肉,和米粒一起蒸煮。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吃的時候,外公負責分配,一般每人只能分到一片,極鹹,用鋒利的門牙,咬下薄薄的一小條,就足夠送一大口糙米飯。用外公的話說,臘肉不僅“下飯”,而且“殺饞”。

這塊被賦予下凡拯救人類的臘肉,融化在口腔,“細小顆粒狀的油脂在牙齒間迸裂”,如此快感臘八應該來一口。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臘腸\\風乾腸

臘腸的種類實在太多,不論是川式辣腸、廣式玫瑰豬肉腸,還是湖南香腸,做法大抵相似,只是味道各有不同。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雖然臘腸多集中在南方,但在一到冬天睫毛都會上霜的哈爾濱,也有道名小吃——風乾腸,同樣洗腸、灌肉、晾乾的步驟,只是烹飪方法略有不同,它無需蒸煮炒,可直接使用。

味道鹹中帶甜,肉質瘦中有肥,腸衣比嘴唇上的皮薄得多,當咬下去的時候,能清楚地聽到纖維撕裂的聲音,咀嚼著腸衣包裹的肉,腮幫子會映出條條的脈絡,嚼勁十足,汁液不停地外溢。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我每次都會掰下5釐米左右的長度,然後把裝風乾腸的口袋封好,警告自己這是最後一塊,可吃著吃著,那裡還管得了嘴。

遲子建在《額爾古納河右岸》有這樣一句話:“我發現春光是一種藥,最能給人療傷。”倒不如說“我發現幹腸是一種藥,最能給人療傷。”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臘蛋

廣式臘味之一,主要原料是花油(豬網油)和蛋,花油為皮,蛋為餡。”花油是豬的腸繫膜,堆積在豬的腹部,呈網狀,蛋為雞蛋或鴨蛋的蛋黃部分,醃漬、曬太陽,待兩面三四成幹,移到竹箕再曬至八成幹,之後再用繩子吊曬,期間對於溫度、風量要求極高,可謂天時地利的產物。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和臘蛋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當屬汪曾祺筆下的“高郵鹹蛋”,一筷子紮下去,紅油冒出來,柔嫩鮮爽,臘蛋雖不會流油,但口感緊實有彈性,蛋黃油亮,花油實在,十分可口。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臘豬肝

大仲馬在《大仲馬美食詞典》是這樣描述“豬”的,“豬全身都是寶。豬血可以做臘血腸,豬腸可做燻臘腸,即使是邊角餘料也可用來做香腸和煙燻肉。”你看,全人類對待豬的熱情是不分伯仲,而且做法多有相通之處。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在特產臘味的湖南梅山,豬的價值被髮揮得不剩分毫,特別是一道臘豬肝,堪稱難尋的美味。

主婦從房樑上取下一小塊臘好的豬肝,用菜刀切成薄片,每釐米切四至五片,切上二三十片,用一個小菜碗或飯碗裝好,碗底墊上豬肉或者其他菜餚,把臘豬肝鋪蓋其上,可以放在飯上蒸熱,也可以放在專門熱菜的蒸鍋或蒸籠裡蒸熱。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梅山的巧主婦還會做一樣工作,那就是製作辣椒粉湯,在鍋裡放少許油,燒熱加入辣椒粉、鹽,辣椒粉炸得吱吱作響時,放少許水,燒開淋在豬肝上或把豬肝倒入辣椒粉湯裡煮一會兒,讓臘豬肝在辣椒粉湯裡打個滾,讓辣味、鹽進豬進臘豬肝中,味道會更加鮮美,更加適合梅山的口味,吃起來辣呵呵的,很過癮。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鹹鴨\\油鴨

年關將近,老一輩的合肥人還是會有一個執念,“如果不醃點什麼,這年是沒法過的”,儘管明知鹽吃多了對健康無益,可為了十足的年味,哪有怎樣呢?所以,在各家各戶的陽臺、窗口,牆外,甚至是晾衣杆上都會看到各種臘貨,特別是鹹鴨。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在合肥,一道鹹鴨燒黃豆家喻戶曉,乾乾的鹹鴨,泡發的黃豆,大火煮開,小火慢燉上一兩個小時,滿屋子飄香。鴨子特有的鹹鮮,黃豆的軟糯,算得上最樸實的家鄉味道吧。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從合肥出發,往南走1235公里,到達東莞,這裡有一道極其相似的菜——白沙油鴨,唯一不同的是,這批油鴨是邊吹海風邊曬太陽的,奶白的皮色,肉質呈醬色,沒那麼鹹,吃起來不會很膩,還被譽為“臘味之王”。

這個被人忘記的節日,出身十分顯赫!如今卻演變為“吃貨”日!

你那裡的臘八節吃什麼臘味呢?歡迎評論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