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之數據中心,互聯網時代的“糧倉”

最近“新基建”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自3月4日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指出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後,社會各界紛紛關注“新基建”。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是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含 5G 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涉及到通信、電力、交通、數字等多個社會民生重點行業。

新基建之數據中心,互聯網時代的“糧倉”

今天給各位投資者梳理一下“新基建”中的重要一項:數據中心IDC

數據中心是什麼?互聯網數據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簡稱IDC)是指一種擁有完善的設備(包括高速互聯網接入帶寬、高性能局域網絡、安全可靠的機房環境等)、專業化的管理、完善的應用的服務平臺。在這個平臺基礎上,IDC服務商向互聯網內容提供商(ICP)、企業、媒體和各類網站提供大規模、高質量、安全可靠的專業化服務器託管、空間租用、網絡批發帶寬以及ASP、EC等業務,可以理解為將數據集中存儲和運作的“數據圖書館”。通俗的理解,IDC就是在一個偌大的機房裡面放著很多大功率的服務器,我們日常產生或者使用的網絡數據就存在這個機房中,可以說數據中心就是互聯網時代的“糧倉”。

新基建之數據中心,互聯網時代的“糧倉”

數據中心是“能耗大戶”

數據中心一般由6個系統組成:供配電系統、不間斷電源系統、終端配電系統、電源輔助系統、空調系統以及主機房設備系統。

新基建之數據中心,互聯網時代的“糧倉”

從上圖中我們看到數據中心IDC需要大量電力資源維持運營,因此可以說電力供給對於數據中心而言是基礎中的基礎。據國際環保組織綠色的報告,2018年中國數據中心總用電量為1,608.89億千瓦時,佔中國全社會用電量的2.35%,超過上海市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1,567億千瓦時),這就意味著2018 年數據中心用電產生了4687 噸煙塵、23436 噸二氧化碳以及22264 噸氮氧化物。該報告預計2023年中國數據中心總用電量將達到2,667.92億千瓦時,未來5年(2019年-2023年)將增長66%,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0.64%。因此能耗引發的環境保護問題成為數據中心中長期發展的重要問題。

目前我國數據中心發展時間較短,相較於國際普遍能耗水平高,高能耗呼喚綠色數據中心。因此國家出臺的《關於加強綠色數據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2年數據中心平均能耗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未來綠色節能化將會成為數據中心發展的趨勢。

數據中心IDC產業鏈

新基建之數據中心,互聯網時代的“糧倉”

IDC產業鏈主要由上游基礎設施、中游IDC服務商和下游最終用戶構成。

上游基礎設施:主要為建設數據中心的硬件供應商,包括IT設備(服務器、交換機、路由器、光模塊等)、電源設備(UPS、變壓器等)、土地、製冷設備、發電設備和基礎運營商提供的帶寬服務等。

中游IDC服務商:目前國內主要為運營商數據中心和網絡中立的第三方數據中心,提供IDC集成和運維服務。IDC服務商一般分為零售型和批發型,兩者最為直接的區別在於:零售型是由IDC 服務商自己建造標準化的數據中心並租給中小型客戶,而定製型是由IDC 服務商根據大客戶需求建設定製化的數據中心,併為該客戶提供運維服務。

下游最終用戶:下游用戶包括所有需要將內容存儲/運行在 IDC 機房託管服務器的互聯網企業、金融機構、政府單位、傳統制造業等。

數據流量爆發是數據中心IDC快速發展的基礎

從上述產業鏈中我們可以看出數據中心IDC行業背後是網絡的數據容量,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網絡衍生的數據量出現爆炸式增長,故而推動數據中心IDC蓬勃生長,可以說下游客戶的數據流量是數據中心發展的基石。

新基建之數據中心,互聯網時代的“糧倉”

據中金源引國際諮詢機構IDC一份報告的預測,2018年至2025年全球數據量將增長5倍以上,從33ZB增長至175ZB;隨著5G時代到來,物聯網設備、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應用產生的數據將加速成長;其中預計中國將實現比全球更快的增長,2018年中國數據量約7.6ZB(佔全球份額約23.4%),到2025年將增長至48.6ZB(佔全球份額約27.8%)。可以看出5G時代全世界新產生的數據正以驚人速度增長。

據央視報道,2019年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每戶平均月流量為7.82GB,是2018年的1.69倍,企業數據也呈現爆發式增長。但是隻有不到2%的企業數據被存儲下來,其中被存儲下來的數據只有10%被用於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我國數據存儲利用能力存在很大缺口。在這樣的背景下,建設數據中心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這也是國家將“大數據中心”列為新基建重點發展領域的重要原因。

本文的觀點、分析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先鋒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立場,也不構成對閱讀者的投資建議。本公司或本公司相關機構、僱員或代理人不對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內容的行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轉載時請註明來源,不得對本專欄內容或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刪節或修改。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