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溝通中,如何更好地傾聽?

​你認為傾聽是什麼?只是禮貌的注視和微笑點頭而已嗎?並不是。其實傾聽是一項同談話一樣複雜的活動。


傾聽,從人際關係的角度來說,是弄懂別人所傳達的信息的過程。聽和傾聽不一樣,聽只是聲音進入我們大腦的過程,而傾聽則還要給這個過程賦予意義。

人際溝通中,如何更好地傾聽?

傾聽是人們最常用的一種溝通形式,在與人建立關係上,傾聽至少同“說”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有項研究還調查了傾聽和事業成功之間的聯繫,結果顯示更善於傾聽的人在機構中被提升到了更高的層級。而傾聽又分為兩種:心不在焉的傾聽和心無旁騖的傾聽。我們要學習的就是後者,因為有時我們必須有意識地、審慎地傾聽別人告訴我們的話。

人際溝通中,如何更好地傾聽?

傾聽的過程有五個階段,或者說是五個要素:
首先是聽到。這是從生理維度來說的。
其次是專注。這是從心理維度來說的。一般而言,我們的願望、需求、慾望和興趣決定了我們關注的焦點。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認為專注於這個信息是有回報的,那麼就會更仔細地留意信息。比如如果你想更好地瞭解一個人,以增進你們彼此之間的關係,那你就會更仔細地留意他所說的幾乎每一句話。
再次是理解。這發生在我們弄懂信息的意思時。雖說我們可能聽到並且專注於這個信息了,卻沒有很好地理解它,甚至是誤解了它。

人際溝通中,如何更好地傾聽?

然後是回應。可以說有效傾聽與無效傾聽的一個主要差異,就是傾聽者所提供反饋和回應的類型。回應當中你可以用一些非語言行為,比如微笑、保持適當的眼神交流,也可以用一些言語行為,比如回答對方的問題、交換彼此的想法。而沉重的姿勢、無聊的表情和打哈欠等就可以反映出傾聽者並不專注。
最後是記憶。最終的記憶是對我們傾聽的一個總結。而研究指出,大部分人對剛剛聽完的信息只能記住50%的內容;8小時後這個數值會降到35%;而兩個月後平均只記得25%。而考慮到我們每天所要處理的信息量,所以能被我們的記憶保留下來的信息只是我們聽到的一小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