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敬如賓”和“冀”姓的來歷都在河津

相敬如賓,語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賓。”

“相敬如賓”和“冀”姓的來歷都在河津

相敬如賓

相敬如賓的主人公郤缺,因其父郤芮在晉惠公時為大夫,反對晉文公歸國而被殺。晉文公即位,郤缺因是罪臣之子,不得入仕,躬耕於冀野。一次,晉文公的大臣胥臣路經冀野,看見郤缺在田裡鋤草,其妻送飯到田間,二人相敬如賓,很受感動。胥臣回去以後,對晉文公說,他看出郤缺是有德君子,可以治民,不能因為他父親有罪就摒棄他,應該充分利用他的德才為晉國服務。由於胥臣的極力推薦,晉文公任命郤缺為下軍大夫。

“相敬如賓”和“冀”姓的來歷都在河津

郤缺

晉襄公元年(前627年),晉與狄戰於箕(今山西蒲縣東北),郤缺擒獲白狄的首領,使人們認識到他的軍事才幹。戰後,襄公特別賞賜了胥臣舉薦郤缺的功績,同時任命郤缺為卿,參與國政。

此後,郤缺在晉國的地位日漸重要。晉靈公六年(前615年),任上軍主將,兼帥上下兩軍伐蔡,使其訂城下之盟。晉成公六年(前601年),任中軍元帥,掌晉國大政。

筆者早年間,在河津清澗村(清澗幾村忘記了)一老者處,看過“聚德”二字的石碑拓片(拓片照片丟失)。具老者講述,石碑是從清澗村一處耕地挖出來的。石碑出土前,當地人就稱那片地方為“聚德地(河津土話“據得替“)”因年代久遠且石碑破損,也無從考證石碑的年代和誰人所立。但石碑印證了,相敬如賓的發生地以及郤缺以德治國的德才,和後人對郤缺夫婦相敬如賓美德的傳頌。

“相敬如賓”和“冀”姓的來歷都在河津

圖為河津市臺頭廟文化廣場雕像

郤缺(xì quē),姬姓,郤氏,名缺,即郤成子,春秋時期晉國上卿。東周時晉國冀人(故里在今河津范家莊一帶),因其食邑在冀(今山西河津東北),又稱冀缺(這也是“冀”姓的來歷之一)。

冀姓,源出有三,兩出於河津。

“相敬如賓”和“冀”姓的來歷都在河津

冀(Jì)姓,相傳是唐堯的後代,在西周時有被封在冀亭(今山西省河津市)的,即建立冀國。後來,冀國被虞國所滅,冀國的公族後代遂以原國名命姓,稱冀姓。春秋時期,晉獻公滅掉了虞國,冀遂成晉邑。後來晉國大夫郤芮因迎立晉惠公有功,被封於冀,世稱冀芮。他的子孫以封邑命姓,稱冀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