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头疼事:如何让孩子更快的识字

经常带着孩子阅读,从第一页讲到最后一页,孩子自然就会认得书上的文字吗?答案不是的,关键在于指读。

幼小衔接头疼事:如何让孩子更快的识字

不管会不会注音,学前一定要开始培养亲子共读的习惯,因为透过指读的引导,孩子一样可以认字。而研究也显示,家庭阅读活动才是长远影响孩子国语学业成就的关键。

3个策略带读,跨越1500个字的独立阅读门槛

引导孩子看文字的方法很简单但非常重要:用手指着字读,一旦父母开始指着字读,孩子立刻会学到中国文字一字一音的对应关係,几次指读下来,父母会惊讶的发现,不用特别教,孩子自然就开始会认字了;等孩子有一点识字量后,这时就要再进一步带孩子去留意文字部件。

指读策略1:找出常见字认字

幼小衔接头疼事:如何让孩子更快的识字

引导孩子看文字,并非每次拿起一本书,就要从第一页的第一个字,指着唸到最后一个字,有时太刻意强调认字,反而会让孩子丧失听故事的趣味,最好把指读也当做一种互动的游戏。例如:让孩子找一找绘本中反覆出现的那个字,带出相关字词的讨论。

指读策略2:以词带字认字

幼小衔接头疼事:如何让孩子更快的识字

中文有许多以同一个单字组成的複合词,例如:「书包」、「书本」、「书桌」等,都是由「书」字与其他单字组合而成。因此,指读策略上,可藉由「以词带字」的方式认字,或带入同音异字的讨论,例如:「书」和梳头髮的「梳」不同,都可加深孩子对字的印象。

指读策略3:留意部件认字

幼小衔接头疼事:如何让孩子更快的识字

中国文字像积木一样,是由部件组成,例如:「好」就是「女」和「子」组起来的;基本上,3~5岁的幼儿学习认字大多以整体字形记忆为主,当累积一定的认字能力后,可以再进一步引导孩子留意文字的部件及组字规则,透过拆解文字的方式来累积国字量。

基本上,孩子只要跨过1,500个字的识字门槛,日常阅读的覆盖率就有9成以上了,而这1,500字大约是3、 4百个部件组成的,孩子如果能认得基本的部件,他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累积识字量,朝独立阅读迈进。而透过亲子共读时的指读引导,也有助于孩子在小一阶段,从图画书跨越到桥梁书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