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孩子被欺负:要运用大人的智慧,而不是当孩子的打手

前阵子看到这则新闻「担心爱女被欺负,公审四岁小孩」,真的有心头一揪的感觉。担心孩子被欺负,是每个爸妈的天性。但是在处理的时候,一定要运用大人的智慧,而不是当孩子的打手。

担心孩子被欺负:要运用大人的智慧,而不是当孩子的打手

孩子虽然已经会讲话,但是「时间概念」尚未成熟,虽然记得每一件事情,但是时间顺序可能会出现颠倒的情况。因此,当孩子与爸妈说话时,可能需要寻找第叁方的资讯,才能做出判断。最好的方式是直接询问老师,知道真实的情况。当然不能否认,园方可能会有隐藏资讯的情况,这时孩子同学的家长们,可能会是另外一个资讯来源。

从社会人格发展理论来看,在四岁的时候,孩子努力的目标在找寻人生中的第一个「好朋友」,并且在坚持与妥协中,发展出良好的人际关係。这时,孩子有时会说自己都没有朋友,或谁不跟我玩。其实,不是孩子没人陪,或是被孤立,而是在定义上的不一样。「好朋友」是有权利与义务的,就是「当我落单时,你就一定要过来陪我」。也因此,孩子可能会说:「谁谁谁都不跟我玩」,或是突然一天对最好的朋友说:「我再也不要当你的好朋友」,这都是很常会发生的事情。

担心孩子被欺负:要运用大人的智慧,而不是当孩子的打手

孩子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推论别人的想法比较弱,即便孩子说的都是实话,在处理上也要特别注意。因为「实话不等于事实」,爸妈需要用运用智慧去判断,而不是当孩子的「打手」,就是要帮孩子出一口气。最后,往往是孩子没有得到帮助,反而会更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很多时候,在事情一开始发生是两个小小孩的问题,之后却演变成两个家庭之间的衝突。

不论你是对的、或是错,都请不要用孩子来当「挡箭牌」,不论是带了孩子去对质或指责他人的错误,都是不适当的。这会引发两个后遗症,一来是孩子更难融入当下的群体;二来是孩子承担巨大的情绪压力,两者都会引发许多后遗症。在许多僵局中,我们发现当事者(孩子们)老早就握手言和的玩在一起,但是两个家庭的爸妈们却是已经撕破脸,一副「王不见王」的尴尬状态,就连接送小孩都还要乔时间、排行程.............。

担心孩子被欺负:要运用大人的智慧,而不是当孩子的打手

爸妈要帮孩子化解情绪,用大人的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情绪化」的帮孩子出头,那只会把简单的小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