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硬漢:楊繼盛。用“死劾”的方式為奸臣嚴嵩打開死亡之門

試問在皇帝不問朝政、一心修玄、只求長生,“奸臣”首輔嚴嵩專政的前提下,有誰敢站出來直擊奸臣?大明第一硬漢“楊繼盛”做到了,而且用了最慘烈的方式“死劾”。

大明第一硬漢:楊繼盛。用“死劾”的方式為奸臣嚴嵩打開死亡之門


  嘉靖二十六年(1547)是一個極不平常的年份,其特別之處就在於那一年的科舉。因為在這次進士考試錄取的名單中,有著這樣幾個名字:張居正、李春芳、殷士瞻、王世貞。這些人將是往後明朝的風雲人物。而當新科進士們整齊列隊,帶著榮耀和笑容大步邁出大明門的時候,這四位仁兄正佔據著前列最風光的位置。然而在那支隊伍的後列,還走著一個沉默寡言的人,與前面那四位相比,此人著實不值一提,他家境貧寒、沒有背景,考試成績也一般,不是庶吉士,一般說來,這號人的最終命運也就是外派縣官,或是在六部混個職位,苦熬資歷直到退休。

歷史是喜歡開玩笑的,這個被所有人忽視的人卻最終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偉人,當李春芳、殷士瞻、王世貞這些昔日的風雲人物,被歷史的黃沙掩沒,被無數人遺忘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歷史教科書都記下了他的名字,他的光芒只有張居正堪與比擬。

楊繼盛,字仲芳,號椒山河北容城人。楊繼盛的成長經歷也是很坎坷,家庭貧困,,但人窮志卻不斷,邊放牛時,依舊刻苦勤學。天道酬勤終於鯉魚翻身考上了“公務員”。

大明第一硬漢:楊繼盛。用“死劾”的方式為奸臣嚴嵩打開死亡之門


雖然這個世界很複雜,官場很狡詐,但在楊繼盛那裡卻十分簡單,因為他的為官之道只有一條:報效國家、體恤百姓。這是大多數新官員們口頭禪和必喊口號,很多人喊得比他更響亮,卻沒有記住。楊繼盛記住了,而且他照做了。

由於皇帝不問朝政、一心修玄、只求長生,內閣“首輔”嚴嵩本應用心勤政,不成想卻貪汙受賄、結黨營私,幹過的好事可謂罄竹難書(不是寫不完,是不太好找),心中裝著他自己,唯獨沒有全世界,致使朝局黑暗、民生凋敝。毫無背景的楊繼盛打算彈劾他。邊上很多好友也勸解他,因為前人的不好的下場已經很多,可是他毅然決然還是打算這樣做。並用最直接也是最慘烈的方式“死劾”。

“死劾”,並非是簡單的文書,它是一種態度,一種決心,彈劾的罪狀是足以置對方死地的罪名,彈劾的對象是足以決定自己生死的人,彈劾的結果是九死一生:以生命為賭注,冒死上劾,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若非殺父之仇、奪妻之恨這類的糾紛,是斷然不會有人用這一招的,嚴嵩沒有殺楊繼盛的爹,更不會搶他的老婆,嚴嵩不是他的仇人,他卻依然不忿,為朝局不忿、為天下不忿!

“死劾”其實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法,但他沒有更好的方法。他沒有錢財,沒有權勢。他唯一擁有的,只是他的性命。在上書彈劾之前,楊繼盛齋戒了三天。這是他一生中最後的自由時光,四十二歲的楊繼盛回顧了他的過去,從童年的貧寒,到青年的求索,現在的他,是兵部武選司員外郎,前景光輝,仕途遠大。然而現在他準備放棄所有一切,去完成那件必死無疑的大業。

 明知不可而為之。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無疑。“死劾”沒有迎來勝利,最後終究還是走向了他人生的最後舞臺——刑場。 臨刑前,他賦詩一首: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

大明第一硬漢:楊繼盛。用“死劾”的方式為奸臣嚴嵩打開死亡之門


歷經磨難,矢志不移,叫做信念。

不畏強權,雖死無懼,叫做勇氣。

明朝第一硬漢“楊繼盛”雖然最後還是英勇就義了,但是他卻用他的死向全天下人揭示了嚴嵩的真面目,之前威風八面,不可一世的嚴黨就此走上滅亡之路,因為有這樣一句古話——眾怒難犯。用“死劾”的方式為奸臣嚴嵩打開死亡之門。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即楊繼盛死後七年,嚴嵩倒臺,其子嚴世蕃被斬首。嚴嵩被沒收家產,削官還鄉,於兩年後悽慘死去。

�lDU�\u001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