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海战一场左右俄日两国命运的海战

1905年,在朝鲜半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的对马海峡,由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指挥的联合舰队,对阵俄国海军中将罗热斯持文斯基指挥的太平洋舰队第2、第3分舰队,进行了一场大海战。战役以日方大获全胜而告终,俄国太平洋舰队第2、第3分舰队三分之二的舰只被摧毁,几乎全军覆没。而日方仅损失3艘鱼雷艇。对马海峡海战,是近代海战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

双方舰队指挥员

指挥员是一支军队的灵魂,为了深入分析对马海战的成败得失,绕不开对俄、日舰队指挥员及其成长背景的剖析。

1902年7月的一天,俄国31艘军舰在波罗的海的雷维尔水面列队,向前来访问的德皇威廉二世致敬。沙皇尼古拉三世和威廉二世乘坐快艇登上了俄巡洋舰“里宁”号,一同检阅海上编队并观看海上演练。“里宁”号巡洋舰舰长罗热斯特文斯基在近3个小时的演练中,镇定自若地指挥军舰完成机动和射击靶标等课目,给德皇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德皇离舰上岸时,对沙皇说:“我希望我的海军军官都能像罗热斯特文斯基这样能干。”和平时期的一次偶遇,决定了罗热斯特文斯基此后的人生轨迹。两年后,当俄、日战争爆发时,罗热斯特文斯基已升任海军中将,并且临危出任司令,率领由波罗的海舰队主力编成的太平洋第2、第3分舰队,紧急前往远东支援俄军对日作战。1904年10月14日,罗热斯特文斯基指挥的30艘战舰、6艘运输舰,2艘医院船从芬兰湾的利那帕亚起锚,向位于西伯利亚东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进发。舰队沿大西洋,绕过非洲大陆,穿过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进入中国南海和东海,在1905年5月中旬到达上海并进行了短暂补给。

罗热斯特文斯基的对手,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早年在英国留学深得英军“坚船利炮“之精神,对英国海军战神纳尔逊在特拉法尔加海战前下达的“英格兰要求每个人恪守职责”的动员令情有独钟。中日甲午海战中,他是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浪速”号巡洋舰舰长。1896年任日本海军大学校长,1903年出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兼第一游击队司令。1904年,他指挥日本联合舰队重创了俄军太平洋第1分舰队。得知罗热斯特文斯基舰队已从上海出发的消息后,他按照计划,将日本联合舰队主力隐蔽集结在对马海峡南端的马山海湾,派出舰只在海峡入口处组织严密巡逻,并将一艘老式舰只部署在对马岛南端,用作舰队指挥部与海上巡逻舰只的通信中继站,在对马海峡构建了一个监视预警指挥控制链,就等罗热斯特文斯基的到来。

行动策略

罗热斯特文斯基的作战目标是:安全抵达,合兵一处。为了实现这一作战目标,选择舰队航线的策略至关重要。通往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航线有3条,一条是位于日本九州岛和朝鲜半岛之间的对马海峡,第二条是位于日本本州岛和北海道之间的津轻海峡,第三条是位于日本群岛最北端和库页岛之间的宗谷海峡。

罗热斯特文斯基的行动策略不仅关系到使命、任务的完成与否,还关系到整支舰队的生死存亡。由于劳师远行,在舰队战力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如何在行进途中,避免遭遇日本舰队的拦截成为成败的关键。单从3条航线分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看,每条航线都有利有弊,判断东乡平八郎会将舰队主力集结在何处才是决策的关键依据。东乡平八郎的作战目标是:阻歼俄舰队于途中。为了实现这作战目标,选择舰队主力集结海峡的策略至关重要。可以集结的海峡也有3条:一是将舰队主力集结在对马海峡,二是将舰队主力集结在津轻海峡,三是将舰队主力集结在宗谷海峡。同理,东乡平八郎决策的关键依据,在于判断罗热斯特文斯基会走哪一条航线。作为双方的高级指挥员,无论是罗热斯特文斯基,还是东乡平八郎都不会感情用事,而会把自己的策略建立在研究对手策略的基础上。双方再三权衡后,都将从可能出现的最复杂、最困难的情势中,选择一个最有利的情势作为决策依据。

战场临机处置

从对策论的角度讲,罗热斯特文斯基选择走对马海峡无可厚非,但前提他的行动策略事先绝不能泄露(同理乡平八郎的行动策略事先也不能泄露),否则将使自身陷于绝境。当时,日本人的间谍网已经相当广泛。日本时任驻奥地利使馆武官石元二郎大佐,曾是驻俄使馆副武官,是一个被日本人称之为“一个人抵得上二个师团”的老牌间谍。今天,虽然已很难稽考他及日本间谍网沿途针对俄舰队的活动情况,但俄舰队的编成、航线及行动计划,很可能悉数为其所获。

1905年5月25日,海上波涛汹涌,能见度很差。俄舰队排成2列纵队,以每小时9海里速度向对马海峡行进。在离开上海前罗热斯特文斯基是否获得有关日本舰队的情报不得而知。途中,俄舰队保持无线电静默,只有收信机打开。这天早晨,俄舰队开始收到一些微弱的通信信号,随看舰队北上,信号逐渐增多、增强。这些信号正是日本各巡逻舰只与舰队指挥部之间的通信联络。此刻,罗热斯特文斯基按预定计划继续行进。5月27日夜晚,海面气象水文条件变差,浓雾密布,能见度下降到只有1英里(约1.67千米),日本巡洋舰信浓丸号正在离科托岛40英里(约64千米)的海域巡逻。5月28日凌晨2时45分,信浓丸号隐约看见一艘亮着航行灯的船驶来,但无法分辨船只的类型、国籍,也分辨不清是1艘船还是多艘船,于是信浓丸号隐蔽接近,尾随这艘船做进一步观察。4时30分,信浓丸号终于看清所跟踪的是一艘俄国医院船,几乎与此同时,俄国医院船也发现了信浓丸号,但误以为是一艘俄舰,便用信号灯发出联络信号。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信浓丸号舰长据此推断,这艘医院船是在随一支编队行进。

4时45分,浓雾开始消散,信浓丸号观察到一列俄国战舰,其与医院船的距离约为05英里(约0.8千米),信浓丸号立即用无线电向日本舰队指挥部报告。但因无线电设备简陋,受通信距离制约,舰队指挥部并未收到报告。在这关键时刻,俄舰队也发现了与其平行行驶的信浓丸号并非己方舰只。此刻,罗热斯特文斯基一边监视敌舰,一边继续前进。俄巡洋舰“乌拉尔”号装备了从德国最新订购的大功率远距离无线电发报机,该舰舰长不明白罗热斯特文斯基为何不向日舰发起攻击,便询问无线电报务员,能否用与日舰无线电相同的频率发射信号,干扰、阻止敌舰的通信联络之后,他向旗舰“苏沃洛夫”号发出信号,请求开启无线电发射机。此刻,可供罗热斯特文斯基临机处置的抉择是:继续保持无线电静默,任敌所为;立即开发射机,实施干扰压制。如果开发射机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敌通信遭到压制,但其舰队指挥部不知道是有意为之;二是敌通信遭到压制,其舰队指挥部觉察到是有意为之,会增派舰只搜索。但是,无论出现哪种结果,都应当立即开发射机,起码可延缓敌舰队指挥部掌握俄舰队准确位置的时间。然而,实际情况却是,8分钟后,俄旗舰回复:“禁止发射”。此时,信浓丸号已后撤到一个更为安全的距离上,继续观察俄到舰队的实际编成、航向、航速等航行诸元。最后,“信浓丸”号终于沟通了舰队指挥部,不受干扰地将实时情报发了出去。

随着逐渐临近对马海峡,俄舰收信机收到的信号幅度和频度也在迅速增加,种种迹象表明日本舰队已按收到的情报开始行动。作战参谋人员请求罗热斯特文斯基,重新考虑北上行动策略。此刻,罗热斯特文斯基孤注一掷,以不变应变,继续冒进。

东乡平八郎明白,能否成功阻歼俄舰队于途中,在战略上取决于准确可靠的情报支援,在战术上取决于及时发现和聚而歼之。在马山海湾焦急等待俄舰队入瓮的东乡平八郎一收到“信浓丸”号的报告,立即指挥混队按预案出动,包抄俄舰队。他还效仿当年的纳尔逊,下达了临战动员令:“皇国兴亡在此一战,全体队员加倍努力”。5月28日上午,海上大雾完全消散,俄舰队在“信浓丸“号的严密监视下,继续向对马海峡挺进,13时30分左右,由99艘各型战舰组成的日本联合舰队突然出现在俄舰队周围,罗热斯特文斯基下令“苏沃洛夫”号向日舰队开炮。2分钟后,在“三笠”号巡洋舰上坐镇的东乡平八郎下令开炮。随着阵齐射,俄旗舰“苏沃洛夫”号巡洋舰舰桥被彻底炸毁,作战参谋非死即伤,罗热斯特文斯基也身受重伤不省人事。处于交叉火力攻击下的俄舰队陷入灭顶之灾。最终,只有“阿夫乐尔”号巡洋舰等少数舰只突出重围。俄舰队19艘战舰被击沉,5艘战舰被俘,官兵伤亡、被俘约1.1万人,罗热斯特文斯基成为俘虏中的一员。日舰队损失鱼雷艇3艘,亡117人,伤583人。

100多年后,几经折腾的“三笠”号巡洋舰,如今停泊在日本横须贺港湾,成了一座海上公园。在它的左侧有一个小广场,正中立有东乡平八郎的雕像和一块石碑,碑面刻看东乡平八郎的手书:“皇国兴亡在一此战。”遥想当年,如果没有德皇的造访,罗热斯特文斯基可能不会成为支援远东队的司令。如果不是情报搜集、防奸保密和佯动造势做得好,东乡平八郎也未必能押宝正确。假使罗热斯特文斯基临机处置时,能重新作出判断,俄舰队仍有可能脱离险境,俄日战争很可能会是另种结局,而今天的东亚地缘政治格局许会是另一番景象。然而,正如日本作家盐野七生说:历史上的偶然之所以成为历史上的必然都应该归因于人的作为。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被认为是历史必然的事件,在当时几乎都是偶然。

对马海战一场左右俄日两国命运的海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