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醫,該如何入門?

在舊社會,師帶徒學中醫的方法因人而異,大致有兩種形式:


第一種,老師採用淺顯的讀物,如《湯頭歌》、《藥性賦》、《醫學三字經》等教材,向學生進行講授。然而要求閱讀這些書籍的老師們,教學一般都以傳授自己的經驗為主,更注重中醫實操訓練,往往對《傷寒論》、《本草綱目》等經典著作的解讀不深。因此他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側重於臨床,而忽略理論研究。


第二種,正好相反,老師帶學生在啟蒙教學階段,就以中醫經典著作開始,所以這類學生一般來說,理論水平比較高,基礎是比較牢固的,有發展的潛力。

學習中醫,該如何入門?

對於完全沒有中醫基礎和中醫實操的初學者,怎樣學習中醫呢?


我的意見,既然沒有基礎,那麼,瞭解中醫基本理論內容,如陰陽五行、臟腑生理病理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機、經絡學說等基本知識,是很有必要的,否則,要進行臨床實踐,就會發生困難。

有的人不相信系統學習中醫基本理論的重要性,他們以為只要學會一種簡單易學的方法,照樣可以開方治病,何必學習哪些繁難的理論呢?這是因為他們沒有經過臨床見習的緣故,其實,只要一上臨床實踐,他們很快就可以知道,哪些簡單的方法絕對應付不了五花八門的各色各樣病症。

“醫者書不熟則理不明,理不明則識不清,臨徵遊移,漫無定見,藥證不合,難以奏效。”所以學中醫,看書學理論是很有必要的,並且要儘可以的背書背到熟記於心。

學習中醫,該如何入門?

但中醫也忌紙上談兵,不管是任何的醫學名著上都會有所顯示,有待實踐中檢驗和在實踐中發展的問題。所以單單隻有理論知識完全是不夠的,中醫初學者學習理論的同時,可以通過臨床實踐去驗證理論的是非,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