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國畫院畫家: 祁自強 · 風骨的迴歸!

陝西國畫院是陝西省文旅廳直屬的唯一一所從事中國畫專業創作和研究的省級事業單位。建院四十年來,畫院承傳文脈、繼往開來、以老一代畫家為核心,繼承和發揚長安畫派藝術精神,以新一代中青年畫家為骨幹,以陝西省極具藝術活力的藝術家群體為依託,在創作研究、展示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構成了中國西部一個實力雄厚、特點鮮明的畫家群體。本期推出陝西國畫院畫家祁自強的繪畫作品,敬請欣賞。

陝西國畫院畫家: 祁自強 · 風骨的迴歸!


祁自強

1966年生,1987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陝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陝西省山水畫研究會常務理,國家二級美術師,現供職於陝西省國畫院。



風骨的迴歸

——畫家祁自強的山水畫藝術風格淺析

在歷代畫論中,有一個對文藝作品美學要求的基本概念和術語——風骨。詩總六義說,風“乃化感之本源”;風,無處不在,她無情不動人,無氣不鮮活,無骨不挺立。可見,風骨首先從大眾教化立論,而《詩經》正是來自於民間大眾的藝術作品,它以樸實生動藝術語言契合大眾,最終也並沒有因為契合大眾審美而遠離經典。但是,在元代“文人畫”的全面興起和濫觴之後,風骨一詞,開始脫離大眾,成為少數文人棄世、出世,鼓吹自我遺世獨立的代名詞。賞讀陝西國畫院山水畫家祁自強的畫作,我們正應該從這一點開始。

陝西國畫院畫家: 祁自強 · 風骨的迴歸!


《殘雪》 68cm x 68cm

陝西國畫院畫家: 祁自強 · 風骨的迴歸!


《雪後山村》 180cm x 78cm

且不談祁自強的山水畫從追隨名師研習傳統,到錘鍊自我的過程;我們首先界定其自我風格的歸屬。當今畫壇,筆遊墨戲,以曲高和寡為由標榜自我者不乏,而敢於直面大眾審美者不多;祁自強的山水畫創作,卻最終定格在集體審美上,從眾而不媚俗,形成了屬於自我的、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風格——清逸淡雅、寓柔秀於陽剛的清勁寫意畫風。

陝西國畫院畫家: 祁自強 · 風骨的迴歸!


《太行大峽谷》180cm x 78cm

陝西國畫院畫家: 祁自強 · 風骨的迴歸!


《太白山水》 180cm x78cm

眾所周知,中國山水畫最注重的便是意境,傳統意義上的山水畫,便是從其氣勢和意境之中才有了高下之分。祁自強畫作則在傳承這一特質的前提下,具備了個人的風骨與真性情,無論是線條爽直的《興坪民居》,還是皴擦粗礪的《太行峽谷》,抑或是曲折蜿蜒的《太白山水》,都有著鮮明的個性與個性化的筆法,畫面中,山不險惡、水不清寒、白雲繚繞、綠樹蔥蘢、雪塬農舍……這是無處可尋的世外桃源,這是一個童話中的世界。縹緲、虛幻、迷離,模糊寫實的標準,強調心靈的感覺。粗看起來,似乎有些隨性,在細品之後,卻發現了一種超脫技法之外的灑脫,就像他的為人一般,真誠不做作,簡拙卻又酣暢。

陝西國畫院畫家: 祁自強 · 風骨的迴歸!


《興坪民居》 180cm x78cm

陝西國畫院畫家: 祁自強 · 風骨的迴歸!


《石板巖村舍》 168cm x 78cm

陝西國畫院畫家: 祁自強 · 風骨的迴歸!


《寫生》 180cm x 68cm

自古以來,中國傳統水墨畫便是由意境決定筆觸,只要畫者心中有美景,胸中有丘壑,他的作品就會觸及某一處最打動自己的地方,而作為一位具有一定學術高度的專業畫家,技法與畫境有著得天獨厚的契合,這一點,在祁自強近期的畫作《瑞雪山村》中表現得更加明顯,筆法挺勁,結構嚴謹,頗具層次感,構圖飽滿,虛實相間,水墨有機地溶在一起,似有色而無色,畫面中黃土崖氣勢恢宏,這是一番雪後的景象,薄雪之下,遍山樹木昂然屹立,給人一種安全穩重之感。而銀裝素裹的大地更是呈現一派清新安寧的景象,作者內心的寧靜自然全然在紙上表現的淋漓盡致。整幅畫看起來十分素雅、通透,看著這幅畫,彷彿便能呼吸到那清新的空氣,也能感受到那份專屬於冬天的靜謐與愜意。

陝西國畫院畫家: 祁自強 · 風骨的迴歸!


《雪滿山村》180cm x 78cm

陝西國畫院畫家: 祁自強 · 風骨的迴歸!


《青青山上松》 180cm x 78cm

其次,從技法上來看,祁自強畫作側重於小寫意,其內核卻又極為寫意,這也與其大、秦地漢子豪邁的性格相匹配,在不自覺中加入了自己對於山水畫的個性理解,他大膽揚棄傳統“小寫意”造型的嚴謹整觴,用筆概括流暢,借鑑大寫意水墨的書法用筆與潑墨,敷色單純渾厚;構圖佈局緊湊;以留白穿線串聯山川塊面,蘊藏在自然山水中的地理脈絡清晰可見。這種脈絡就是畫家追求的氣韻與風骨,使得作品生氣勃勃,構建出意境開闊、氣象森嚴、平靜中見雄渾的藝術境界。

事實上,寫意山水本質上書寫的正是畫家內心的豪邁與平靜,意會的正是畫家靈魂的高蹈與低躬,這一點,在祁自強的近年來藝術創作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陝西國畫院畫家: 祁自強 · 風骨的迴歸!


《西府村舍》180cm x 78cm

陝西國畫院畫家: 祁自強 · 風骨的迴歸!


《用墨要光者潤也》 68cm x 68cm

最後,祁自強畫作中傳遞最多的信息是一種平靜,或者說,祁自強畫作本身就是一種平靜狀態下的自然表達。他的畫作之中有一種無需描述的靜氣,無論是斑駁雄渾的群山,還是纖毫畢現的樹木,還有時隱時現的荒野小徑,半推半掩的村舍柴扉,都透露出一種於天地間屹立無語的平靜,畫家的藝術生命之中,平靜是決定其藝術高度的關鍵,平靜才能包容一切,平靜才能接受一切,平靜才能創造一切,無論為文還是做畫,抑或為人還是處世,只有平靜內心、淨化能量、品格與風骨方能盡顯,道理都同樣如此,而將繁複的山水置於方寸之間,氤氳一片靜氣,收穫一絲明悟,我想,其實就是祁自強畫作的追求與目的吧!

文章結尾,以這首七絕作為給祁自強藝術的一個小結,可能會更合適一些。

即景生資風骨顯,

秦川殘雪咫尺間;

硯邊梨花雨常溼,

雲水之歡醉墨眠。

(來源:陝西國畫院 編審: 蘇立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