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也許每個人都在通往圍城的路上


前兩天看完了《圍城》這本書。老實說,看完並沒有感覺整個故事在講“圍城”這個主題思想。


“圍城”這個主題思想,可能是大眾,膾炙人口的那句話: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出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可能是我水平不夠,看完了沒有感覺到在講“圍城”的這個思想。不過要是硬往這上面說也說得通。


最後的附錄,楊絳先生寫的“記錢鍾書和《圍城》”,裡面說到:唐曉芙顯然是作者偏愛的人物,不願意把她嫁給方鴻漸。其實,作者如果讓他們成為眷屬,由眷屬再吵架鬧翻,那麼,婚姻如同深陷圍城的意義就闡發得更透徹了。方鴻漸失戀後,說趙辛楣如果娶了蘇小姐也不過爾爾,又說結婚後會發現娶的總不是意中人。這些話都對。可是他究竟沒有娶到意中人,他那些話也就可釋為聊以自慰的話。


若真是讓方鴻漸娶了他的意中人唐小姐,然後鬧翻後,“圍城”這個思想就鮮明瞭,可是卻也感覺限制了整本書的思想,把“圍城”的思想只侷限在了婚姻這上面。會不會反而變得“低端”了?反而降低了整本書的“格局”?


《圍城》——也許每個人都在通往圍城的路上

《圍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態圖,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其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剛開始看的時候,看到前面,我覺得方鴻漸真的怎麼這麼爛,人渣,氣死我了,慢慢的看完了,雖然始終還是不喜歡這個人物,甚至厭惡,但是卻也沒有那麼的誇張,他只是很多很多市井小人一般的,談不上大奸大惡。


錢鍾書先生對人性的刻畫真是入木三分,刻薄得令人難堪。


《圍城》——也許每個人都在通往圍城的路上


《圍城》——也許每個人都在通往圍城的路上

方鴻漸的悲劇是他自己造成的,可以說是他種下的因,結出的果。他一點兒也不值得同情和可憐。


表面上歸國留學生,實際上文憑是花錢買的。歸國的船上,認識的鮑小姐,一邊心裡鄙視她,怪她的不檢點,一邊又被她吸引。其他評價中總是說鮑小姐引誘的方鴻漸,在我看來,方鴻漸的主動並不少,甚至明明是他自己被吸引,跟鮑小姐來的一場一夜情,偏偏總是說是被引誘的。把錯誤都歸結到鮑小姐身上。真正是不要臉。


然後就同樣在船上的蘇小姐,蘇小姐是喜歡方鴻漸的,但是方鴻漸不喜歡蘇小姐,甚至有些討厭,但是從來不敢說,也不拒絕,每次為自己的行為找理由合理化。


回家後,他有一個早已訂婚的未婚妻,他其實一直想解除婚約,剛剛好自己未婚妻死掉了,但是他留洋依舊花的未婚妻家裡的錢。回來後住到了丈人家裡,在丈人的公司裡工作。


明明自己討厭蘇小姐,但是因為生活太無聊,現成的女朋友太缺乏了,好比睡不著的人,顧不得安眠藥的害處,先要圖眼前的舒服,所以他去找蘇小姐了。


這就認識了蘇小姐的表妹唐小姐,唐小姐是方鴻漸真正喜歡的人,方鴻漸不喜歡蘇小姐,喜歡唐小姐,卻拖泥帶水的不說清楚,在兩人之間斡旋,最後說是因為蘇小姐的原因,其實更多原因還在於他自己。


蘇小姐跟唐小姐說了他在回國船上跟鮑小姐的一夜情,還有他的未婚妻等。唐小姐很生氣,說了一句話,她說,我愛的人,我要能夠佔領他的整個生命,他在碰見我以前,沒有過去,留著空白等我,雖說唐小姐是這樣說,其實她的行為並沒有真的這樣,她希望方鴻漸能解釋或辯白,但方鴻漸自尊心受挫,離開了。


感情沒有散的時候,方鴻漸因為感情受挫,加上在丈人的銀行裡工作也有了間隙,他是一個自尊心表面上很強的人。然後就跟著趙辛楣去了三閭大學工作。


對了,這個工作也是趙辛楣介紹的。

《圍城》——也許每個人都在通往圍城的路上


在去三閭大學的路上,認識了孫小姐。都說是因為孫小姐的算計,方鴻漸才娶了她。


孫小姐千方百計的嫁給了方鴻漸。


孫小姐就那麼差勁,作者要讓她千方百計的嫁給這麼一個人?


這句話真是難聽又刺耳。孫小姐確實千方百計,方鴻漸若有若無的喜歡,不喜歡,又吃醋,喜歡,也真的談不上。說是因為外界開玩笑讓他有了點“感情”。


三閭大學裡的人際關係也各種複雜,方鴻漸看不上那些人的做派。


最後趙辛楣因為“行為不檢點”離開了三閭大學,去重慶發展。而方鴻漸連學校的聘書都沒拿到,灰溜溜的離開了,去到上海,也是通過趙辛楣的介紹,在一家報館工作。


此時,方鴻漸和孫小姐已經結婚。


《圍城》——也許每個人都在通往圍城的路上


在我看來,整本書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婚後跟孫小姐的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或者說每天都在吵。


雞毛蒜皮的事情吵起來真的是淋漓盡致,一地雞毛。


很多爭吵的話語令人發笑。


孫小姐收入比方鴻漸高。還有兩方家庭的因素。矛盾總是存在。


孫小姐不喜歡趙辛楣,我其實是不明白的,可能是自尊心,在我看來,趙辛楣這個人比方鴻漸好太多太多了,趙辛楣算是有情有義,感情也沒有方鴻漸這麼爛。


故事的最後是趙辛楣邀請方鴻漸去重慶,在重慶給他謀了一份差事,加上在上海的局勢,方鴻漸被辭退的可能性很大,還有他對現下生活的不滿,所以私自辭職準備去重慶。為此孫小姐跟他大吵了一架,這一次的爭吵好像比以往都嚴重,孫小姐收拾行李去了姑媽家。


故事就到這裡就結束了。


後面的故事走向只能讀者去猜測或者想象或者根據故事推測出最可能的結局。


《圍城》——也許每個人都在通往圍城的路上

我是真的很討厭很討厭方鴻漸這個人。隨便一個人都比他好。


明明沒什麼本事,卻自以為是,滿腹牢騷,以為自己無人賞識。沒有才能卻又有那個年代知識分子的虛榮和自卑。永遠在找理由找藉口,把問題歸到別人身上去。為自己的行為合理化。


其實方鴻漸很幸運,一直都有好運,能夠留學,並且未婚妻家裡的資助,不好好學習,混日子拿不到畢業證,花錢買了個文憑,不喜歡未婚妻,未婚妻就死了,死了家裡還繼續資助他。回國後還是死去的未婚妻家裡安排工作,住丈人家裡。


完了趙辛楣介紹的工作在三閭大學任教,三閭大學的工作黃了後,還是趙辛楣介紹到報館工作,報館工作沒了趙辛楣又介紹到重慶工作。


他一直都不用為生存發愁,所以作天作地都行。好像他就沒有真正靠自己做到的事情。全是在靠別人。


還有他的刻薄,刻薄到了骨子裡,對別人刻薄。


書中特別多彷彿人生至理的感悟,作者對人情、人性的理解如此深刻。


也許“圍城”這兩個字的中心思想是在說方鴻漸一生都在圍城裡,從一個圍城到另一個圍城,不是在圍城裡就是在進入圍城的路上。


也許每個人的一生都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