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裡的P2P產品怎樣?這些告訴你,太虧了!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銀行也有P2P產品賣了。不過往往不會直接用P2P命名這些產品,而以“固定期限互聯網金融產品”等名目取代,在直銷銀行上和銀行理財、基金等不同類型的理財產品並列。銀行賣的P2P收益比一般銀行理財高0.5%-1%左右。

因為有銀行信用背書,收益也比一般銀行理財高,有朋友十分感興趣,問我要不要買。我的建議是:不要買銀行的P2P,因為你實際承擔著高風險,卻拿著低收益。

銀行裡的P2P產品怎樣?這些告訴你,太虧了!

銀行的P2P是葫蘆裡賣什麼藥?

提供這種“P2P”產品的直銷銀行以甘肅銀行、寧波銀行、江西銀行、廊坊銀行、晉商銀行、齊魯銀行等城商行為主。

資產端(借款方)有個人,也有企業。

例如寧波銀行直銷銀行的直投專區有個人借貸項目,以其中一個融資金額為10萬元,年化收益率為5.1%的項目為例,借款人融資用途為裝修,寧波銀行為項目見證機構,銀行見證的內容包括身份證審核、工作認證、收入認證、人行徵信記錄。

又比如“廊有財”是廊坊銀行直銷銀行推出的中短期借貸產品,為企業客戶提供中短期借款,其審核記錄包括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融資方財務報表等8項內容。

銀行裡的P2P產品怎樣?這些告訴你,太虧了!

我們可以看到,銀行從中是做項目信息見證的角色,提供借款方信息呈現和審核,不對借款人歸還借款本息提供任何形式擔保。類似於網貸信息中介平臺的功能。

買銀行的P2P=較高風險+較低收益

銀行賣的P2P產品,其風險性跟常規P2P網貸平臺產品的風險性是差不多的。

上面說到,銀行在借貸關係中不過是見證機構,不對融資本息提供任何形式的擔保。銀行雖會表示它有引入第三方擔保,但第三方擔保其實許多頭部P2P平臺也有,並不會使銀行的“P2P”變得特別。

普通P2P可能面臨的風險,銀行P2P也可能會面臨。

大家都知道今年“去槓桿”政策以來,企業面臨資金流緊張的壓力,營收下降,出現了一批企業還款違約潮。一些借款給企業的P2P便因此受到打擊,使得投資人回款出現逾期。這種情況同樣有可能出現在銀行的P2P產品上。

但我們百姓投資者往往會因為理財產品在銀行買的,就默認為得到了銀行的擔保,認為銀行產品安全性都較高,其實這是錯誤的。

銀行裡的P2P產品怎樣?這些告訴你,太虧了!

與較高風險相對的,這些銀行P2P收益低得可憐。根據網貸之家的數據,今年以來,網貸行業的綜合收益率在9%~10%。而多數直銷銀行“P2P”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在5%左右。

在流動性上,銀行P2P也要遜一籌。市面上大多數網貸P2P都有鎖定期後債轉功能,但是大部分直銷銀行的“P2P”產品不支持提前退出。

風險相近,收益腰斬,流動性較差,你說銀行P2P值得買嗎?

這些銀行,基本上是把直銷銀行外包出去,相當於把銀行的信用給P2P公司,打著銀行的旗號,售賣風險較高的產品,而提供較低的收益和流動性,是一種鑽政策空子的行為。一旦借款方無法對付本息,投資人遭受損失,銀行的信譽也將受損。

所以對於我們投資人而言,最好是去專業的地方買專業的產品,跨界操作不值得。銀行理財就去銀行買,P2P就去專門的網貸平臺買。有時候表面是貪了方便,有時候以為得了安全,殊不知跨界合作水很深,實則是賠了流動又折了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