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主席的誕生地——鄂東明珠黃岡

黃岡是湖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京九鐵路、京九高鐵中段,是武漢城市圈成員城市之一,南與鄂州、黃石、九江隔長江相望,東連安徽,北接河南。黃岡市現轄有兩市、兩區、七縣,127個鄉鎮街,4290個行政村,總面積17453平方公里。

黃岡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有2000多年的建置歷史,孕育了中國佛教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術發明人畢昇,明代醫聖李時珍,現代地質科學巨人李四光,愛國詩人學者聞一多,國學大師黃侃,哲學家熊十力,文學評論家胡風等等一大批科學文化巨匠。此外還有國家主席李先念、代主席董必武、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等政治人物。

三代主席的誕生地——鄂東明珠黃岡

代主席董必武

三代主席的誕生地——鄂東明珠黃岡

國家主席李先念

三代主席的誕生地——鄂東明珠黃岡

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

歷史上黃岡的重要性:黃岡大別山地處華中地區,西面是長江中游平原,是古代楚國核心區域,東部是長江下游平原,是古代的吳國和越國,北部是中國的中原腹地,南部是中國的母親河長江。黃岡大別山獨特的區位和地理氣候使得當地孕育除了獨特的人文景觀,黃岡大別山的地理格局也使得它與眾不同。

三代主席的誕生地——鄂東明珠黃岡

黃岡地理格局

黃岡大別山作為緊鄰富庶平原的較大山區,使得這裡成為重要歷史事件的發生地。山區沒有平原富庶,也沒有平原容易被侵入和管轄,因此山區很難被控制。公園前3世紀秦國開始討伐大楚,秦國進攻中原的兩大阻礙是趙國和楚國,楚國面積巨大,更為重要的原因是楚國人很難被征服。楚國有黃岡大別山的銅礦——今天的大冶,戰國時期楚國的青銅器製造工藝和能力都是戰國中最強的。在楚國滅亡後的今天,我們依然能在黃岡大別山區尋找到部分的古代楚語。這說明黃岡大別山區有著保留古文化的作用,平原地區的統治力量難以完全的侵入山區,在遇到戰亂時部分人總是可以從富庶的平原向山區遷移。

關於黃岡大別山的戰爭數不勝數:蒙古滅南宋時,有郭氏在這裡抵抗,最早建立了天堂寨。元末的起義戰爭中,徐守輝在這裡起義,又沿用了以前起義的老寨子。明朝末年,李自成被入關的清軍打得跑時,最後是來到了黃岡大別山頑抗。解放軍的對國民黨的戰略反攻是從劉鄧大軍挺進黃岡大別山開始。在戰爭中山區的最大作用就是給劣勢的一方提供安全的屏障,因此在這裡軍隊有兩種:一種是像楚國、李自成這樣的衰退力量,進行最後的抵抗;一種是像徐守輝和我黨這樣的開始萌芽成長的起義力量。作為一個天然的保存場所,黃岡大別山很好地保留了很多古文化。

山區一直都是一個國家力量和市場力量很難深入的地方,因此地方文化相對封閉,人們大多不用依附於外界力量,而多靠自己與自然的搏擊去生存,因此形成了人們耿直剛硬的性格,不會趨炎附勢。那些生活於文明世界中的邊緣人,比如佛教、道教或者被貶的官員多生活于山區。黃岡大別山是距離江漢平原、長江下游平原和黃淮平原文明世界最近的大山,因此這裡充分地吸收了各個地區的邊緣人員進入。秦國吞併天下時,作為邊緣人的楚人就躲到黃岡大別山中。因此,區位原因使得黃岡大別山孕育了多種的文化,使得在世道不明、戰爭動盪時有很多不願生活於世俗的高人到深山中修道。因此,才孕育了黃岡大別山這麼昌盛和多彩的文化類型。

黃岡由於地理位置原因,相對比較傳統,重視讀書學習,打小被灌輸,好好讀書,什麼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等,所以黃岡的小孩能吃苦,從下讀到大,很多有出息的,也是靠讀書走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