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20歲當工人是全國勞模,兩次住進中南海,13次受到毛主席接見!

她20歲當工人是全國勞模,兩次住進中南海,13次受到毛主席接見!

創作者2020-4-27


在那個崇尚勞動的年代,在那個以勞動為榮的年代,誕生了很多的全國勞模。今天小編給讀者盤點的這位全國勞模,她的名字叫蔚鳳英。

她20歲當工人是全國勞模,兩次住進中南海,13次受到毛主席接見!

現在六十歲以上的人,對尉鳳英這個名字應該不陌生,有的人說起她甚至伸出會大拇指,說那可是一個響噹噹的勞動模範,一個真正從工人生產一線中成長起來的勞動模範,一個真正在勞動中出類拔萃的勞動模範,一個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勞動模範。

她20歲當工人是全國勞模,兩次住進中南海,13次受到毛主席接見!


“毛主席的好工人”尉鳳英 :尉鳳英1953年進入瀋陽東北機器製造廠當工人,後任工人工程師。她愛崗敬業,刻苦鑽研,從1953年至1959年完成技術革新107項,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1966年10月22日,《人民日報》發表《向毛主席的好工人尉鳳英同志學習》的社論。她當選過全國第二、三屆人大代表,中共九屆、十屆中央委員,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先後13次受到毛澤東同志的接見。

1953年,20歲的尉鳳英進入了東北機器製造廠當了一名衝壓工人。從她進工廠第一天,她就很珍惜“工人”這個稱呼,很珍惜“工人”的崗位,覺得當一名“工人”很自豪。

她20歲當工人是全國勞模,兩次住進中南海,13次受到毛主席接見!


尉鳳英把生產當“戰場”,哪裡有困難,她就出現在哪裡,她就攻關在哪裡,有一股不勝利絕不罷休的勇氣和擔當。一次,廠裡試製一種新產品,車間把三百多項技術難題張榜公佈。所有的技術難題都被工人們紛紛揭榜了,但有一個加工濾油器的技術難題沒有人敢動,卻被剛滿徒一年的“黃毛丫頭”伸手揭了榜,她就是尉鳳英。她說:“這是生產需要,這個技術難題解決了,生產效率才能提高。再困難,也沒有黃繼光、邱少雲的困難大!”還有一次,廠裡試製一種紗錠軸承保持架,有人說,這種進口貨,沒有精密設備幹不了。可尉鳳英不信這個邪,她把這個活又攬了過來。她說:“外國人是一個腦袋兩隻手,我們也有一個腦袋兩隻手,只要我們動腦動手,外國人能幹出來的,我們也一定能幹出來!”在尉鳳英的努力下,在工人師傅們的幫助下,一個個困難都被攻克了,一件件新的產品都誕生了。

人們計算了一下,尉鳳英從1953年到1958年,一共實現了一百七十多項技術革新,創造了多個第一,為企業為國家創造了數以萬計的效益。

她20歲當工人是全國勞模,兩次住進中南海,13次受到毛主席接見!

技術革新

她每天早來晚走,兜裡揣著一個小本子,養成了“眼勤、手快、好問”的習慣。入廠剛5個月,她就完成了第一項革新———自動卡具,使產量一下提高了80%,從此,她像跨上了千里馬,一躍再躍,7年裡先後完成了“雙頭雙刀”、“自動送料器”、“六角車床”、“半自動開關”、“自動送料退料杆”等100多個技術革新項目。1959年9月,她已經幹完了1969年3月的工作,提前10年完成了生產任務。

鐵姑娘小組

“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只有群眾的力量才能移山倒海。”1958年,尉鳳英的革新小組從3人發展到16人,一年實現316項革新。1960年,尉鳳英革新小組又發展到100多人,革新342項,為國家創造財富160多萬元。同志們稱這位年年超額完成生產任務的衝壓女工為“從來不走,總是在跑的鐵姑娘”。

“那時的人心中沒有我字”這是尉鳳英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她在工作實踐中也自覺的把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為名不為利,一個心眼地幹社會主義。那時為了搞技術革新,經常是幹到凌晨兩三點鐘,回到家怕因為敲門影響鄰居的睡眠,她便蹲在自家的門口睡著了。像這樣廢寢忘食搞技術革新的事例很多。

她20歲當工人是全國勞模,兩次住進中南海,13次受到毛主席接見!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尉鳳英在生產一線勞動時,曾先後取得了170多項技術革新的成果,曾連續十多年被評為瀋陽市勞模 、遼寧省勞模和全國勞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至今在家裡珍藏著當年與毛主席、劉少奇、朱德、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代革命家接見時的照片以及和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合影照片。每當她看到這些照片,榮譽感、幸福感都會湧上心頭。

為什麼當時那麼有幹勁?

尉鳳英說:“我3歲時父親過世,母親帶著我們3個孩子靠打零工、挖野菜、要飯艱難度日。在舊社會,我從來沒有吃飽飯的感覺。有一年春節,家裡幾乎揭不開鍋,母親在垃圾堆裡撿了3個魚頭給我們做了個湯,全家過了個年。解放了,能吃飽了,有工作了,我總覺得身上有股使不完的勁,當時沒別的想法,就是要報恩!”

1969年國慶節,尉鳳英作為全國工人階級的代表,登上了天安門城樓,並發表了講話。而後,又是周總理把她以及劉胡蘭的母親、董存瑞的父親等革命烈士的家屬,請到中南海小住幾天。

他們被安排在總理家後邊的幾間房子裡。轉個彎不遠就是毛主席的住所豐澤園,後來聽說,這是總理親自安排的,就是讓他們住的離毛主席近一些。

她20歲當工人是全國勞模,兩次住進中南海,13次受到毛主席接見!


受到周總理特別關照,兩次被邀請住進中南海,

有一年,周恩來邀請蔚鳳英到北京中南海來小住。包括蔚鳳英在內的一行人剛剛住下的第一天傍晚,周總理和鄧大姐就來駐地看望大家,尉鳳英至今還清清楚楚記著,周總理一出現在他們面前,他們一下愣住了,周總理走到大家床鋪邊,彎下腰,伸出他那隻不能再伸直的手臂,摸摸床鋪的薄厚,又把手伸進鋪好的被子,試試冷暖,才轉過慈祥的面孔說:“秋天,北京的氣候挺涼的,被褥一定要厚一些才行。”大家被總理問寒問暖無微不至的關懷感動了,許多人都偷偷抹去淚花。

在共和國21歲生日時,尉鳳英在天安門城樓上又一次看見總理,趁大會沒開始,尉鳳英走過去:“總理,您好!我也送您一樣東西。”周總理雙手抱肩,面露微笑:“大尉,你送什麼東西呀?”尉鳳英連忙把自己胸前當時最珍愛的閃光的毛主席像章摘下來,像孩子似的說:“總理,這像章是閃光的。”總理眼睛一亮,似乎第一次看見這樣的像章。尉鳳英親手把像章別在周總理的灰色中山服上,這時總理說:“你們年輕人呀!總是經常地換像章,你看,我就不換。”總理用右手指著自己“為人民服務”字樣的像章說。

尉鳳英先後兩次給總理寫信,彙報她對“大家”的憂慮,彙報自己的工作和學習情況。每次,周總理都委託鄧大姐給她回信,並鼓勵她給毛主席寫信,鼓勵她實事求是,活到老,學到老,千萬不要忘了自己是工人出身。

她20歲當工人是全國勞模,兩次住進中南海,13次受到毛主席接見!

人生追求

這麼多年來,尉鳳英從不後悔她對人生的追求,始終牢記著毛主席教導我們的“兩個務必”,保持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這一點無論是她當工人,還是當幹部,乃至當領導,她始終嚴格要求自己,永葆工人階級本色。年輕時她經常穿的就是工作服,而且還是有著很濃的機油味的工作服。那時候她常講的是,一個人美不美,不在於穿什麼,戴什麼,而在於他想的是什麼,做的是什麼。尉鳳英是一個孝順媳婦,過門三十年,沒同婆婆紅過一次臉。婆婆年過八旬,自理生活不方便,尉鳳英不論工作多忙,每日都給臥床的婆婆梳頭、洗腳,每週給婆婆洗一次澡。

蔚鳳英語錄

·那個時候人們心中沒有我字,就像心裡美蘿蔔,內心都是紅的。

·我自己是不合格的妻子,不合格的兒媳,不合格的母親,但是我是合格的黨員。

她20歲當工人是全國勞模,兩次住進中南海,13次受到毛主席接見!

廠房是戰場,機器是刀槍,我們是革命戰士,產品就是我們的敵人。生產得完成,不能耽誤任務。

工作不等明天,工作不留尾巴,小事不找社會主,有國才有家,大江有水小河才有水。

她20歲當工人是全國勞模,兩次住進中南海,13次受到毛主席接見!


她20歲當工人是全國勞模,兩次住進中南海,13次受到毛主席接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