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生活在盛世的老百姓幸福嗎?

古代盛世王朝光輝下的百姓生活: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從古至今幾千年悠久歷史,見證了幾百個王朝的興盛與衰亡。古代勞動人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聰明智慧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雖然封建社會發展期間既有,繁榮和衰敗也有強盛和低靡。然而大多數先進的歷史文化,依然能夠得以傳承和發展,為悠久的華夏文明燦爛寫下來輝煌的篇章。

悠悠歷史走向今天回首過去也曾看見許多繁華昌盛,也曾看見泱泱大國的雄偉壯麗。然而經濟和文化無論如何發展,也不能掩蓋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和弊端。不能掩蓋華麗盛世的外表下,百姓的孤苦無依和流離失所,即使生逢盛世百姓生活並不幸福。

在中國古代,生活在盛世的老百姓幸福嗎?

千百年來古代勞動人民一直生活在社會底層,任憑統治階級的剝削與壓榨。他們一直任勞任怨的付出,但是用辛勤勞動和汗水,卻換來了食不果腹的悲慘生活。而輝煌的歷史盛世卻沒有把他們記錄在冊。這其實也是古代社會老百姓的悲哀。

盛世王朝光輝掩映下的百姓生活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元代張養浩的經典名句,一語道破了古代封建社會老百姓的生活狀態。國家的盛行與繁榮昌盛的背後,老百姓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和生命的代價。國家衰亡、連年戰爭的背後,堆積著貧苦大眾的累累白骨。

在中國古代,生活在盛世的老百姓幸福嗎?

無論國家盛行還是昌盛,依然改變不了百姓痛苦的生活狀態。國家盛行天下安定朝廷就要興修水利,廣建宮殿為自己歌功頌德。如此勞民傷財導致百姓生活艱辛困苦;國家衰敗之時政治腐敗黑暗,連年戰火受苦的還是平民百姓。

1.西漢盛世時期的百姓生活

西漢建立初期由於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戰爭,各地的經濟發展處於衰敗狀態,統治階級實行了“有為政治”。首先為了減輕農民的生活負擔免除了部分田賦。對工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也實行了一系列的鼓勵政策。到了漢武帝時期全國文化,經濟出現了一個小高潮,並被後人稱為“政通人和”。

在中國古代,生活在盛世的老百姓幸福嗎?

西漢時期對內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為農民減輕負擔鼓勵人們耕種生產,使荒蕪的土地再次綠意盎然。對外則通過戰爭來抵禦匈奴的侵擾,幾次戰爭的勝利讓西漢的國家軍事實力逐漸強盛,期間也湧現出不少奮勇殺敵的將帥之才。

西漢時期經濟發展也相當迅速,皇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中原地區與西域的交流;在經濟、文化和商業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繁榮;絲綢之路對後世的發展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西漢初期國家呈現出空前的昌盛,而這種昌盛並沒有改變百姓的痛苦生活。

在中國古代,生活在盛世的老百姓幸福嗎?

一系列國家政策看似利國利民,但是使百姓的生活處於兩極分化的狀態。使有錢人變得更富裕窮人更窮,再加上百姓人口逐漸增多,手中擁有的土地隨之減少。官僚、貴族、富農在國家發行的一系列政策倡導下,不斷兼併和擴大土地。

這些因素的影響之下使得富裕之人,擁有了更為廣袤的土地和數不清的金錢;而窮人的土地越來越少,即使為富人勞作所得的辛苦費也只能維持溫飽。而此時正是被後人稱為盛世的西漢武帝統治實為。

在中國古代,生活在盛世的老百姓幸福嗎?

漢武帝時期由於連年征戰,耗費了不少人力和財力。老百姓不但手裡土地極少,還要承擔戍邊、雜役、徭役。百姓要為戰爭提供大批士兵,還要負責士兵征戰過程中的一切後勤補給。導致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到了漢武帝晚年時期百姓流離失所,窮人妻離子散、凍死餓死的比比皆是,交織了多少百姓的血淚史。

國家繁榮昌盛了、戰爭得以勝利凱旋,統治階級就開始為自己歌功頌德。皇帝到了晚年時期都要大興修建陵墓,現代考古學家所發掘出來的豪華大氣的皇帝陵墓,都是勞苦大眾一磚一瓦累積起來的。老百姓起早貪黑的忙碌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卻被遺漏在輝煌盛世之外。

在中國古代,生活在盛世的老百姓幸福嗎?

2.開元盛世華麗外表下的百姓生活

眾所周知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最繁榮昌盛的時期,在唐玄宗統治之下國家朝政相對穩定,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發展迅速。全國上下都生活在一種積極向上的文化範圍內,還湧現出許多傑出的文學家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千古名作,如天女散花一般流傳於世,訴說著大唐的繁華與絢麗。

唐玄宗繼位之後勵精圖治為了增加國家實力,在經濟方面進行全面的改革和創新,使國家經濟處於空前的繁榮狀態。唐朝社會思想相對開放對邊關少數民族實行了和解政策,逐漸緩和了民族之間的衝突和減少戰爭,一系列政策是唐朝逐步走向繁華的頂峰。

在中國古代,生活在盛世的老百姓幸福嗎?

封建社會的發展主要以維護統治階級權利為目的,在繁榮昌盛的華麗外表下社會矛盾日益嚴峻。隨著大地主和官僚對土地的兼併和控制,導致百姓賴以生活的土地面積減少,百姓紛紛背井離鄉。各種苛捐雜稅的重壓下,導致百姓生活困苦食不果腹。

到了唐玄宗晚期國家內憂外患,原本的封建生產關係日益嚴峻。導致“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象比比皆是。統治階級為了鞏固地位和維護權利大肆壓榨農民。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百姓,就是“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的真實寫照。

在中國古代,生活在盛世的老百姓幸福嗎?

3. 乾隆盛世掩蓋下百姓的悲慘生活

“盛世”是指國家空間發展,整體的社會形態處於發展和進步的階段。從清朝建立的晚清的覆滅這段歷史時間內,最繁華的階段要數乾隆盛世。乾隆年間全國的糧食生產量突飛猛進,國家財政收入相對較多。

在乾隆皇帝繼位早期國家實行各方面比較開明的政策,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休養生息。也曾減免過賦稅在一定時間內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使老百姓的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轉變,然而到了乾隆晚期這種繁榮昌盛的假象瞬間倒塌。

在中國古代,生活在盛世的老百姓幸福嗎?

清朝貪汙腐敗現象非常嚴重,統治階級和有權利的官吏生活奢侈、開銷龐大。曾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說法。地方官吏對百姓層層剝削,利用手中權利中飽私囊,百姓春種秋收到頭來卻所剩無幾。

到了乾隆晚期貪汙腐敗現象已經成為,國家發展的一個大毒瘤。大量銀錢都控制到個人手中,導致國庫空虛國家貧富差距非常明顯。各種名義的稅收層出不窮,百姓辛苦勞作一年卻慘遭餓死,大批百姓流離失所。

在中國古代,生活在盛世的老百姓幸福嗎?

乾隆年間清朝發展逐漸走向腐敗和落寞,但是還要求文人墨客為其歌功頌德。被吹捧出來的盛世繁華,卻掩蓋不了百姓食不果腹的事實。很多統治階級過著肆無忌憚的奢靡浪費,百姓卻過著哄搶殘羹剩飯的生活。

壓榨勞動人民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共性,在國家初建時的一系列政策,也只為以後更殘酷的壓榨和剝削做鋪墊。而在朝代變更之時連年戰爭,導致百姓生活極為困苦,餓死路邊的不計其數。封建社會一個王朝的崩塌會導致天下大亂,老百姓在戰亂的鐵蹄下能活命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也就是更談不上過過上幸福生活了。

在中國古代,生活在盛世的老百姓幸福嗎?

生逢盛世古代百姓生活依然艱苦

1.生產力低下導致百姓沒錢

古代封建社會百姓生活困苦,歸根結底都是生產力水平低下。古代勞動人民一直過著男耕女織的簡單生活。這種生活能夠保持衣食無憂和經濟上的自給自足。百姓沒有能力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再加上特權積極的剝削與壓榨,基本上一年到頭都所剩無幾。

大多百姓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都集中在土地上。導致很多百姓靠天吃飯一旦遇到災荒或者戰爭,這種穩定局面就會被打破。最終導致土地荒蕪出現“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的悲哀。當然這也是農業國家的一個共性,直至現代社會依然無法徹底解決。

在中國古代,生活在盛世的老百姓幸福嗎?

隨著戰爭的興起和封建社會統治者,對農民的壓榨政策的實行。百姓手裡值錢的東西越來越少,老百姓的困苦生活愈演愈烈。在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對各行各業都進行控制和壟斷,百姓手裡沒有錢所以無論在商業,還是農業發展方面基本都沒有參與能力。

2. 土地兼併和各種稅收導致百姓困苦

在古代生產力水平極其落後的條件下,統治階級為了將政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裡,就會和地主階級和官僚形成統一戰線。從理論上講他們都屬於地主階級,為了自己衣食無憂他們用貴族特有的權利,去不斷榨取古代老百姓的剩餘價值。

土地的所有權都歸國家所,有權勢的地主或者官僚也會大面積兼併土地。對老百姓進行殘酷的剝削導致社會動盪不安。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百姓沒有幸福可言,老百姓辛苦的忙碌只為一家人能夠繼續活下去。

在古代王朝建立的時候統治階級,會出臺一些政策來抑制土地兼併。然而封建統治階級的本質,就是一直依靠剝削勞苦大眾而生存。最初抑制土地兼併也只會讓自己的後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控制勞動人民。


在中國古代,生活在盛世的老百姓幸福嗎?


3.“愚民”效應是百姓在痛苦中掙扎

古代皇帝想要自己的江山永固,就要採用一系列的政策來控制人們的思想,也就是說皇帝本身就不想讓百姓“安居樂業”。

一旦百姓的生活條件好了就會不斷的學習和認識歷史,百姓智慧提升之後就會看到統治階級的弊端,導致各地農民起義層出不窮。

古代皇帝講究“君權神授”,讓百姓明白皇帝是上天賦予的職責。皇帝是天生的貴族所以百姓就要安安穩穩的種地。戰爭期間就要遵從國家需要去服兵役,種植大量的糧食要交給統治階級來保管和享用。這種“愚民”的思想導致老百姓不知反抗,思想意識和生活狀態一直在痛苦中掙扎。


結 語

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國家在最初發展時期需要老百姓為其添磚加瓦;當國家衰落之時也需要老百姓為其買單,是老百姓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托起了封建社會王朝的興衰。然而老百姓的生活卻困苦不堪,國家強盛或者衰亡都改變不了老百姓受壓迫的命運。


【參考文獻】

胡幸福《中國古代平民教育略說》

廖保平《哪個朝代小民活著最幸福》

彭國甫 《讓老百姓生活得更幸福是為政之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