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直播的几个误区和冷思考


跟风直播的几个误区和冷思考

直播电商在老罗和薇娅的带货话题中,显得热闹异常。我们开看下关于他们直播的事:

1、罗永浩直播带货首秀过亿。直播三小时,累计观看人数4800万人,支付交易金额超1.1亿元,创下了抖音直播带货的新纪录。

2、薇娅直播卖火箭成了热话。薇娅直播卖火箭引发巨大关注,原价4500万的“快舟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服务,薇娅直播间直接优惠500万,也就是4000万!

几个月“宅家抗疫”快逼断了中小微企业的现金流,于是转型线上运营“自救”,李佳琦、微娅、罗永浩们的直播爆火,又直接加速催化了直播带货模式。于是众多品牌企业都觉得这钱赚的那个容易呀,纷纷直播跟风。

然而,直播跟风,容易踏入误区:

误区1.想像全网都在看电商直播

或许这是被李佳琦们动辙上亿收入的宣传导入误区。咱大部分品牌企业不习惯分析大数据,依然凭直觉做决策,扎堆模仿。大家看一下2019年艾媒数据统计

跟风直播的几个误区和冷思考

据统计在线看直播的主要是9000后,娱乐、游戏、时尚、文旅、汽车等等内容五花八门。大家想想进一步分流电商直播有多少

人会看,淘宝、快手、小红书、腾讯看点、京东、抖音等都开启了直播,你的目标人群又在哪个平台?流量从哪里来?若这些不清

楚就直播带货,就好比随机在马路边喊麦,目标不匹配,努力也白费。

误区2.以为有“播”就有“买”

直播电商成交需要满足消费者两个心理需求:

1.产品对我有什么好处?

2.凭什么相信对我的好处?

李佳琦们之所以成交率高,主要是:偏大品牌产品+低价+粉丝信任,而他们建立的粉丝信任来自平台扶持、专业机构的策略运营及

口碑长期积累。若品牌企业新面孔自主播,非著名产品,没有海量消费者围观,哪来转化成交呢?即使品牌企业与一些腰部几十万

粉丝的主播合作,若粉丝匹配度不准,粉丝增量不够,即使凭低价转化也没有保证。因为低价=劣质的消费认知是障碍。

误区3.鉴别主播实力看粉丝

“网红”≠真红。所谓粉丝数、观看数、互动点赞数等数据能做假刷出来的,看似好看的数据,很难完成销量的转化。

那品牌企业怎么辨别主播的真实带货能力?

(1).看主播实际过往带货成交量,最好向他合作商家了解真假;

(2).多看看合作主播V任务的评价如何;

(3).问问同行有谁合作过,征询一下意见;

(4).品牌商家以先尝试和主播合作一款纯佣的产品,直播以后确实有销量,再谈付服务费的合作。

误区4.相信第三方中介机构一定专业

电商直播还在初期,催生了众多第三方机构,他们的主播也是靠招聘,而且流动性也大,质量参差不齐,规范和专业性还待解

决。但有些平台会推荐优质第三方机构,若品牌企业没那么多经费,建议可以先观察再选择。

误区5.不需要品牌策略

“全网最低价”是李佳琦头部主播们的定位,也是电商直播争相模仿的套路。但是大家有没有看到李佳琦们更愿选择和大品牌合作,

为啥?好卖!品质有保证!卖的多分流就更多,所以马太效应越演越烈,弱的逐渐被淘汰。若非著名产品不在乎品牌形象入局低价搏杀,结果会发现是死路!

直播≠低价,品牌企业长期发展的重点在品牌核心价值,而直播只不过是媒介工具而已。

直播电商的本质仍是流量经济。但随着直播电商的风口极速放大,

对于这条路的长线发展,我们更加需要冷思考。

冷思考1:过度宣传的红线。最近,中消协披露有37.3%的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问题。品牌的夸大宣传和虚假宣传将是这条赛道的红线。

数据是由各直播平台在直播间内出现违规行为进行对应分析得出,品牌与行为问题的接近程度代表该问题的突出严重性。

冷思考2、性价比是道高门槛。消费者看直播更多是为性价比买单。通过观看直播转化为购物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商品性价比高(60.1%)。这次老罗在直播推荐商品时,就遭遇“打脸”。


冷思考3、时间的抢夺。直播带货本身是利用的是消费者的碎片化时间,但消费者会有选择性,对于喜欢的网红,自然有自己的观看倾向。这样只有真正能持续赢得消费者“时间”的网红,才更具有价值。

冷思考4、头部网红力量大,但腰部以下却艰难。头部网红不可复制,平台的流量会有所倾斜。而腰部及以下及以下想要分杯羹却相对难。更建议公域+私域流量的双线走。商家发动全员直播带货,前期可能效果出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