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風直播的幾個誤區和冷思考


跟風直播的幾個誤區和冷思考

直播電商在老羅和薇婭的帶貨話題中,顯得熱鬧異常。我們開看下關於他們直播的事:

1、羅永浩直播帶貨首秀過億。直播三小時,累計觀看人數4800萬人,支付交易金額超1.1億元,創下了抖音直播帶貨的新紀錄。

2、薇婭直播賣火箭成了熱話。薇婭直播賣火箭引發巨大關注,原價4500萬的“快舟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服務,薇婭直播間直接優惠500萬,也就是4000萬!

幾個月“宅家抗疫”快逼斷了中小微企業的現金流,於是轉型線上運營“自救”,李佳琦、微婭、羅永浩們的直播爆火,又直接加速催化了直播帶貨模式。於是眾多品牌企業都覺得這錢賺的那個容易呀,紛紛直播跟風。

然而,直播跟風,容易踏入誤區:

誤區1.想像全網都在看電商直播

或許這是被李佳琦們動轍上億收入的宣傳導入誤區。咱大部分品牌企業不習慣分析大數據,依然憑直覺做決策,扎堆模仿。大家看一下2019年艾媒數據統計

跟風直播的幾個誤區和冷思考

據統計在線看直播的主要是9000後,娛樂、遊戲、時尚、文旅、汽車等等內容五花八門。大家想想進一步分流電商直播有多少

人會看,淘寶、快手、小紅書、騰訊看點、京東、抖音等都開啟了直播,你的目標人群又在哪個平臺?流量從哪裡來?若這些不清

楚就直播帶貨,就好比隨機在馬路邊喊麥,目標不匹配,努力也白費。

誤區2.以為有“播”就有“買”

直播電商成交需要滿足消費者兩個心理需求:

1.產品對我有什麼好處?

2.憑什麼相信對我的好處?

李佳琦們之所以成交率高,主要是:偏大品牌產品+低價+粉絲信任,而他們建立的粉絲信任來自平臺扶持、專業機構的策略運營及

口碑長期積累。若品牌企業新面孔自主播,非著名產品,沒有海量消費者圍觀,哪來轉化成交呢?即使品牌企業與一些腰部幾十萬

粉絲的主播合作,若粉絲匹配度不準,粉絲增量不夠,即使憑低價轉化也沒有保證。因為低價=劣質的消費認知是障礙。

誤區3.鑑別主播實力看粉絲

“網紅”≠真紅。所謂粉絲數、觀看數、互動點贊數等數據能做假刷出來的,看似好看的數據,很難完成銷量的轉化。

那品牌企業怎麼辨別主播的真實帶貨能力?

(1).看主播實際過往帶貨成交量,最好向他合作商家瞭解真假;

(2).多看看合作主播V任務的評價如何;

(3).問問同行有誰合作過,徵詢一下意見;

(4).品牌商家以先嚐試和主播合作一款純傭的產品,直播以後確實有銷量,再談付服務費的合作。

誤區4.相信第三方中介機構一定專業

電商直播還在初期,催生了眾多第三方機構,他們的主播也是靠招聘,而且流動性也大,質量參差不齊,規範和專業性還待解

決。但有些平臺會推薦優質第三方機構,若品牌企業沒那麼多經費,建議可以先觀察再選擇。

誤區5.不需要品牌策略

“全網最低價”是李佳琦頭部主播們的定位,也是電商直播爭相模仿的套路。但是大家有沒有看到李佳琦們更願選擇和大品牌合作,

為啥?好賣!品質有保證!賣的多分流就更多,所以馬太效應越演越烈,弱的逐漸被淘汰。若非著名產品不在乎品牌形象入局低價搏殺,結果會發現是死路!

直播≠低價,品牌企業長期發展的重點在品牌核心價值,而直播只不過是媒介工具而已。

直播電商的本質仍是流量經濟。但隨著直播電商的風口極速放大,

對於這條路的長線發展,我們更加需要冷思考。

冷思考1:過度宣傳的紅線。最近,中消協披露有37.3%的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問題。品牌的誇大宣傳和虛假宣傳將是這條賽道的紅線。

數據是由各直播平臺在直播間內出現違規行為進行對應分析得出,品牌與行為問題的接近程度代表該問題的突出嚴重性。

冷思考2、性價比是道高門檻。消費者看直播更多是為性價比買單。通過觀看直播轉化為購物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商品性價比高(60.1%)。這次老羅在直播推薦商品時,就遭遇“打臉”。


冷思考3、時間的搶奪。直播帶貨本身是利用的是消費者的碎片化時間,但消費者會有選擇性,對於喜歡的網紅,自然有自己的觀看傾向。這樣只有真正能持續贏得消費者“時間”的網紅,才更具有價值。

冷思考4、頭部網紅力量大,但腰部以下卻艱難。頭部網紅不可複製,平臺的流量會有所傾斜。而腰部及以下及以下想要分杯羹卻相對難。更建議公域+私域流量的雙線走。商家發動全員直播帶貨,前期可能效果出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