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的功劳一战过滤式防毒面罩的诞生


在二战的相关的德军图片中,我们总是会发现一个圆柱状的铁盒,无论是炎热的非洲,还是寒冷的苏联,德军总是会带着它,这几乎成为了二战德军的标志性装备之一。其实这个铁盒子也并非有多神秘,除了平时放一些日常的小物品,更重要是盛放防毒面具的一个装置。

注意图中的两个圆柱形铁盒


可能是因为希特勒在一战中受过毒气侵害的原因,二战德军对防毒面具佩戴使用尤为重视,二战德军圆柱状的铁盒内,除了一个防毒面具以外还有额外的消毒药片。此外还有涂有树脂的卡片和一个橙色的溶剂瓶,以便于士兵快速使用。

二战的德国之所有这么怕毒气,是因为在核武器发明之前,毒气是一种战略威慑的存在,各国在经历一战毒气战的危害后,对这种武器大都心生敬畏,都不敢首先使用,害怕报复。日本在中国的战场上肆无忌惮的使用毒气弹,做人体实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当时孱弱的中国无力研究出毒气弹这种武器,无法实施报复。

日本731部队


一战结束后,1925年由于毒气恐怖的杀伤力,国际联盟通过《日内瓦议定书》用来禁止在战争中使用各类毒气,不过虽然签订了协议,各国仍然保留着大量的毒气弹作为战略威慑,单单是芥子气各国储备的数量就达到了恐怖水平。其中美国77000吨,当时在世界上储备最多,而且美国并没有在《日内瓦议定书》签字,苏联77000吨紧随其后,英国40000吨,德国也有27000吨。

被毒气灼瞎的英军士兵正在等待救援


虽然德国对毒气战尤为重视,不过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恰恰是一战中的德国自己,而且在二战中有记载的使用过毒气的国家也只有日本和德国两个国家而已。

时间回到1915年一战的战场上,德国同英法两国在比利时东部的一个小城市展开激战,彼此双方伤亡惨重,迫于无奈只能再进入相持阶段。但是德军迫于当时的局势,迫切的想要结束西线的战斗,从而腾出手来专心对付东线的俄军,很显然拖得时间越久对于德国而言就越不利,1915年4月22日的下午,天气晴朗,并且刮起了温和的东南风,德军的前线的指挥官首先停止了双方的炮击,并且提议休息半天,英法联军欣然应允,毕竟这么长时间的战斗,双方士兵的精神状态都几乎到了极限,可以休战一下,哪怕半天,对双方士兵绝对是是百利而无一害的。然而德军可不是那么好心,正在吃饭中的英法联军突然发现从德军的阵地上升起了一道一人多高6000多米宽的黄绿色烟墙。天真的联军还以为是德国释放的大型烟幕弹,然而英法联军不知道的是,恶魔正在一步一步的走向他们,不一会联军的士兵被空气中刺鼻的气味呛的喘不过气,眼睛酸疼难忍,而且喉咙就像火烧的感觉,士兵纷纷倒地不起,一时间联军阵地打乱,此时早有准备的德军趁联军大乱,立马向联军阵地展开进攻,一举突破了联军的防线,并迅速占领了约5公里的纵深阵地,不过由于德军兵力不足,再加上英军第二军团就地实施反攻,最终阻止了德军的进攻,不过英法联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此次战役英法联军伤亡7万余人,中毒的就有15000余人,其中5000人当场死亡,这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毒气战。


面对毒气战,英法联军虽然有毒气进行报复,但是缺乏预防相关毒气的防毒面罩,这项艰巨并且紧急的任务落到了法国"巴黎毒气实验室"的科学家身上。相关科学家虽然分析出是氯气,但是并不知应该如何防护。不过去现场调查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其他动物都因毒气而死亡,唯独"野猪"幸免遇难,按理说野猪作为体型较大的哺乳动物不应该幸存,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当野猪在受到刺激性气味时,会将自己的鼻子插入泥土中,而松软的土壤颗粒具有吸收和滤过作用,因此野猪才幸免遇难。得到启发的科学家根据仿生学,模仿野猪嘴的形状,设计制造出一种过滤式的防护面罩。又根据泥土可以吸收和过滤的特性,挑选出木炭作为吸收和过滤的物质,可以说野猪也算对人类战争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一战形似猪鼻子的防毒面具


一战毒气战作为一种可以以微弱代价大幅度杀伤敌方的武器被广泛使用,各国之间相互角力,争相研发杀伤力更强的毒气,例如损伤眼睛,能使皮肤溃烂的芥子气、损伤肺部可引起肺气肿的光气、损害损伤神经传导的沙林等等。

不光毒气的种类各种各样,其发射毒气的装置种类也日益增多,最开始只是单纯的用钢瓶进行释放,这种方式局限性非常大仅适用于少数低沸点的毒剂,受风向,风速影响大,准备工作复杂。英国率先研制了“斯托克斯”迫击炮,以及“李文斯”投射器,虽然这两种装置相较于钢瓶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仍然局限性较大,射程较近,机动性较差。随后各国开始研究毒气炮弹,例如1916年2月法军就使用了75毫米装有光气致死性的化学炮弹。1917年德军同样使用了芥子气炮弹。这种技术操作方便,机动性好,受风速,风向影响较小。到二战时期虽然各国都比较克制,除了日本对中国,德国对波兰,但是对毒气和投射方式的研究未曾停止,例如在1936~1944年二战德国就曾研制出比一战毒性大几十倍的神经毒剂,各国在远程火箭炮,火炮也都在大费周章的进行研制。不过随着毒气毒性的增强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发展,这种反人类的战争方式必将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