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节气每节气三候,共计72候谁发明的?

野骆驼9005184025938


七十二候,是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

源于黄河流域 ,完整记载见于公元前2 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

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

五天一候,一年365天(平年)为72候,为与24节气对应,规定三候为一节(气)、一年为72候。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作相应,叫“候应”。72候的“候”应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前者如“水始涸”、“东风解冻”、“虹始见”、“地始冻”等;后者有动物和植物,如“鸿雁来”、“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华”等。

七十二候的起源很早,对农事活动曾起过一定作用。虽然其中有些物候描述不那么准确,其中还有不科学成份,但对于了解古代华北地区的气候及其变迁,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当时确定物候的始见单位较小而气候的实际及地区差别很大,所以很难广泛应用。据说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对于中国其它地区来说,同一节气所描绘的情况可能有很大不同。但实际上,“四立”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却不显著。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 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地区。



Miss慧的安利时间


夏商,有最早的节气出现,春秋时期有《尚书》记载的节气从四个划分成八个,西汉的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进行了记录,被汉武帝刘彻收录于《太初历》采用“平气法”记录农事节气。《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在介绍”论六家要旨”时曾提到过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诸多与节气相同的概念。中国的古人创造农历(俗称月亮历)记录时间,阳历(太阳历)划分出春夏秋冬,那是最早的日历记录和编辑节气的日历,他们又把5天称为1候,3候为一气,被称为节气,全年总分为72候24节气。


书濑熊阅读书屋


七十二候离不开二十四节气,它们都是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源于黄河流域 ,完整记载见于公元前2 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

五天一候,一年365天(平年)为73候,为与24节气对应,规定三候为一节(气)、一年为72候。

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作相应,叫“候应”。72候的“候”应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前者如“水始涸”、“东风解冻”、“虹始见”、“地始冻”等;后者有动物和植物,如“鸿雁来”、“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华”等。

七十二候的起源很早,对农事活动曾起过一定作用。虽然其中有些物候描述不那么准确,其中还有不科学成份,但对于了解古代华北地区的气候及其变迁,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当时确定物候的始见单位较小而气候的实际及地区差别很大,所以很难广泛应用。现在黄河流域物候现象已发生变化,其他地区的物候更是千差万别,必须不断发展物候学,制定新的自然历,否则一味地机械照搬古书是行不通的。


给你一个小星星


二十四节气的产生,是我国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在农耕生产过程中,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而总结出来的特殊历法。我国古代一直是农耕文明大国,而二十四节气在指导农耕生产方面具有非凡意义。

二十四节气,将一个平年365天分72候,其中规定5天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对应24个节气。

72候中的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作相应,叫“候应”。72候的“候应”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前者如“水始冰”、“东风解冻”、“阳和发生”、“温风至”等;后者有动物和植物,如“候雁北”、“ 蝼蝈鸣”、“ 螳螂生”、“苦菜秀”、“桃始华”等。


长风歌


24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据《史书》记载,舜王早年耕治于历山,据《竹书纪年》记载,尧、舜、禹均都于冀,颁夏时于邦国。夏时即《夏小正》,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物候历书。相传舜带领先民们创制了中国最早的历法——72物候历,2018年9月26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授予翼城历山“历法之源”称号。

“七十二物候”源于黄河流域,它是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它以五天为一候,一年365天(平年)共七十二候。为了 和二十四节气相对应,规定三候为一节(气),一年七十二候,共二十四节气。

每候均与一种物候现象相对应,这种物候现象就叫作候应。 七十二候的候应包括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生物类又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种。其中动物候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植物候有植物的幼芽萌发、开花、结实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

七十二候根据草木生态、鸟兽虫鱼的生长变动,以及其他自然现象的出现与消失,反映出了气候、季节的变化和推移,蕴含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智慧。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对应三候,即初候、二候、三候。

《黄帝内经》认为,人类应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春耕,夏长,秋收,冬藏也是自然法则,人们只要遵循自然去按时耕作、收获,按时吃饭、作息,自然也就不会生病。

如果破坏了自然法则,也就破坏了人类的生存法则。就像春天开花,秋天结果这种自然法则,如果你春天摘下一朵花,秋天就会少结一个果。

所以,我们必须要遵循并维护自然界的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