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國平安股東大會:線上經營迎契機,長期投資價值凸顯


4月9日,中國平安在深圳舉行了2019年度股東大會。雖受疫情原因到場的人略少於去年,但還有一部分人通過網絡等形式在參與。可以看出,大家對於中國平安的發展還是十分關注的。


此次大會審議和通過了包括髮行債權融資工具、增發H股股份、以及任命執行董事等11項議程。在問答環節上,平安的管理層就股東與投資者關心的管理層變動、壽險業務改革等問題做了回答,此外還回應了匯豐取消派息、瑞幸財務報表造假等熱點話題。


聚焦中國平安股東大會:線上經營迎契機,長期投資價值凸顯


投資收益的現狀如何?


受疫情等影響,全球進入了低利率環境,大家對於平安3萬多億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也是十分關心。中國平安首席財務官姚波給出的回覆是:國債下行對平安投資端的總體影響是緩慢而長尾的,對存量可投資產不影響,首先影響的是新單轉換的可投資產,看點在資產端是否可以找到對應資產;其次影響的是負債,看點在資產端下行能否傳遞到負債端。最後,姚波表示對於兩個“是否”,公司因為經歷了好幾次利率週期,所以還是十分有信心的。


另外對於投資端是否考慮委外投資的問題,平安集團總經理謝永林的回覆是公司早在前幾年就將股票投資團隊取消,實際上已經在藉助資本市場的優秀力量推動公司的發展。


可以看出,利率下行雖然給平安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平安對於困難還是有其應對之法的。


疫情之下的保險業務何去何從?


在被問及如何看待疫情的影響以及如何應對未來可能的悲觀預期的時候,謝永林表示,目前中國的疫情已經基本得到了控制,雖然此前小微貸款業務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中國平安通過提前佈局、科技賦能以及資源調配的方式,提前應對風險。


特殊時期中國平安的動態確實證明了這一點。三月中國平安舉辦了一場直播早會和一場創說會,均由中國平安執行董事、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陸敏坐鎮,最終兩場直播的觀看人數都達到了百萬級別。無疑,這兩場直播對於推動中國平安保險業務線上化來說是十分成功的。中國平安依靠其較強的風險防控能力以及強大的科技支撐,化此次疫情為機會。陸敏也稱這是培育線上經營的一個時機。


聚焦中國平安股東大會:線上經營迎契機,長期投資價值凸顯


針對保險銷售的線上化,陸敏也提出了“三個幫”。第一是幫代理人在線上做傳播。在這一環節中平安先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品牌和產品的宣傳,打出中國平安的名氣,讓更多的消費者先知道中國平安;之後平安又開設了“平安星學院”,平安百位大咖代理人通過該平臺進行保險知識的科普,意在通過UGC(用戶生產內容)的模式讓消費者更加深入的瞭解了平安,與中國平安產生聯繫。平安還專門建立團隊幫助代理人做內容營銷,推動代理人與客戶更好的進行溝通。


聚焦中國平安股東大會:線上經營迎契機,長期投資價值凸顯


第二是幫代理人在線上獲客。在這一環節里科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陸敏也提到通過各種科技手段,

中國平安2月、3月獲客2400多萬,其中新客1300多萬,意味著二個月已經完成了去年全年新增客戶數的65%。可見科技賦能下獲客效果是十分喜人的。


第三個是指幫助代理人增員。前文也提到了三月陸敏坐陣的兩場直播都大獲成功,中國平安內部也漸漸建立起線上化經營的思維,很多分公司的管理層也都開始通過直播的方式推動保險業務的發展。相信在線上化轉型過程中,平安的更多代理人會進入到線上渠道之中。


壽險業務“改”在哪些方面?


在今年年初的業績發佈會上,中國平安的管理層就表示平安壽險將進行深度改革,稱“中國壽險業已經開始發生很大變化,平安壽險必須從產品和渠道進行改革。”


毫無疑問,壽險業務的改革也成為了此次大會的焦點之一。據介紹,中國平安的壽險改革目前涵蓋產品、渠道、科技三大方向。


在產品方面,中國平安致力於產品的優化。現如今我國消費者的保險意識在提高,對保險的需求也就更加多樣化了起來。對此,中國平安意在構建“以客戶為中心,覆蓋客戶全生命週期”的產品體系,以客戶為導向,滿足客戶的儲蓄、保障、養老、健康、醫療服務等全方位的需求。並增加場景,搭建壽險+、綜金+、非金+的產品體系。


聚焦中國平安股東大會:線上經營迎契機,長期投資價值凸顯


例如,2020年版的平安福與去年的產品相比多了兩個小驚喜。一方面,2020版的平安福條款規定,若患有輕症,重疾、身故保額同時增加20%,最多可增加到60%,但重疾和身故只能賠其一。從保費上直接比較,平安福2020確實也便宜了,加量還降價的做法是這版平安福的一大改變。


另一方面,平安福2020配套的“平安RUN”功能也進一步強化,通過完成平安RUN周、月計劃就可參與抽獎,完成年計劃可漲保額。


平安福產品本身的升級以及配套計劃的功能強化,都增強了平安福這款重疾險產品的競爭力,也體現了中國平安針對客戶需求和市場的變化對產品的更新。


在渠道方面,除了加快保險業務線上化步伐外,中國平安還採用健康人海的發展思路,對代理人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一方面平安推出並不斷升級的“優才計劃”也發揮了其作用。該計劃的實施大量吸納了高學歷高能力的人才,推動公司保險代理人的隊伍向年輕化、高學歷、高素質、高收入轉型。最後,陸敏指出,代理人渠道改革成功與否要看三個方面,一是與市場和社會平均收入相比,代理人收入不斷提升,二是公司價值也即NBEV(新銷售業務所創造的價值)不斷增長;三是實現可持續發展。


聚焦中國平安股東大會:線上經營迎契機,長期投資價值凸顯


在科技方面,三月的兩場直播已經向我們展示了平安科技的強勁實力。未來,中國平安意在將科技成果充分應用到代理人的招聘、線上保險業務流程、公司管理等方面,積極探索壽險業務的新渠道、新模式,提高壽險業務的競爭力。


現在買入平安,10年之後會怎樣?


受疫情影響,2020年的開局談不上順利,受疫情擴散、宏觀利率下行等因素影響,中國平安股價一路下跌,調整已達17.94%,中國平安的投資者市值回撤不少。中國平安的長期投資價值也成為了此次股東大會被問及最多的一個問題,有些股東也直言在考慮未來十年持股的問題。


中國平安首席財務官姚波指出,特殊時期全球資本市場波動比較大,公司股價發生了一定波動也是很正常的。對於疫情之後中國平安的發展,姚波也表示出了一定的信心:未來公司的戰略非常清晰,金融+科技、金融+生態,繼續用科技賦力傳統金融業務,同時開發五大生態圈。所以未來增長和戰略比較清晰。


現任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CEO的馬明哲也從行業、公司以及價格三個方面解答了這個問題。他直言:平安一直是相對比較持續穩健、有雄厚基礎的公司,比較合適做價值和長期投資者,短炒不合適。


聚焦中國平安股東大會:線上經營迎契機,長期投資價值凸顯


對於平安的長期投資價值,平安的歷史業績也給出了回答。自2004年港股上市以來到現在的16年間,公司每股盈利複合增長率穩定在25%左右。股價波動的時候,也不排除是一個買入的時機,姚波如是說。


與熱點事件的“牽扯”


平安管理層也對近期的匯豐取消派息、承保瑞幸董責險等熱點事件做出了回應。


匯豐此前發佈消息,取消派發2019年第四次股息,中國平安作為匯豐的第二大股東受到的影響自然也成為了大家關心的焦點。對此,姚波表示匯豐是平安長期投資的項目,對匯豐的投資佔險資投資比例較少,停止分紅的話對平安投資收益有一點影響,也要看後續事態的進展。


此外,在國內一直很“小眾”的董責險近日因瑞幸財務造假事件成為了一個熱點。所謂董責險,是指由公司或者公司與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共同出資購買,對被保險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在履行公司管理職責過程中,因被指控工作疏忽或行為不當而被追究其個人賠償責任時,由董責險的保險公司承擔賠償責任。這一險種於2002年首次在我國推出,2019年我國上市公司投保董責險的比例僅為4%。


說回瑞幸財務造假事件對於保險行業的影響,是因為瑞幸上市之前投保了董責險,國內的十多家保險公司以共保體的形式參與了此次承保。因此在平安股東大會上有投資人提出,中國平安作為瑞幸董責險的承保公司之一,今年的業績是否會受到影響?


聚焦中國平安股東大會:線上經營迎契機,長期投資價值凸顯


中國平安的管理層透露,平安產險承包了基礎層保單主承保份額的30%並分保100萬美元、自留200萬美元,也就是說瑞幸事件對中國平安的影響不會超過200萬美元。姚波也表示,已經收到了被保險人提起的理賠申請,正在進一步處理的過程中。


如今,瑞幸投保的董責險是否會賠付的問題也是眾說紛壇,但不可否認,董責險對於現在的瑞幸來說確實是救命稻草一般的存在。


管理層的“地震”


繼2019年11月中國平安高管李源祥辭去執行董事、聯席首席執行官、常務副總經理及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職務之後,3月中國平安管理層再迎人員變動:“元老級”人物任匯川辭去公司執行董事、副董事長職務。


而先後辭去中國平安職務的李源祥和任匯川的“下一站”又將紮根那裡?一邊,李源祥高薪加入友邦保險,接任集團首席執行官兼總裁。另一邊,平安公告顯示因身體原因辭去職務的任匯川被傳之後將加盟互聯網巨頭公司從事金融業務。


管理層的人員變動也引起了股東的關注,此次大會自然也有股東提及此事。對此,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執行官蔡方方表示,平安30年來的發展並非靠個別人,而是依靠平臺、機制和梯隊。公司已建設出成熟的平臺機制應對人員變動,任何時候有人員波動,都會有梯隊進行承接,以確保整個業務穩定、正常運轉。平安的管理層還是相當穩定的,最近個別高管產生的波動只是個別的波動。


近來中國平安動作不斷,4月9日中國平安保險持股30%的平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獲批開業。註冊資本50億人民幣,僅次於行業龍頭捷信消費金融。此舉也意味著中國平安正是入局消費金融。


保觀觀點


現階段國內疫情基本穩定,各大險企也紛紛開始實施2020年的戰略計劃。雖受到疫情等影響,中國平安一季度壽險業務包括人壽、養老和健康險業務的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原保費收入,按年下跌9.66%至1852.4億元,扭轉了過去數年的上升趨勢,但從這次股東大會來看,中國平安對於2020年公司的發展還是充滿信心的。


互聯網逐漸成為保險業務的發展趨勢,中國平安也是早早佈局,從代理人、渠道以及技術等方面進行攻克,我們也逐漸看到了平安戰略的成果。如今壽險作為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的主力險種,平安也開始針對其進行改革。在產品降價的空間越來越小的前提下,平安也勢必會更加依賴科技賦能以降低成本以及進一步以客戶為中心,打造更多的個性化產品。


這也不禁讓我們好奇,這一年中國平安將交出怎樣的答卷,科技又將為保險業務帶來怎樣的改變呢?


尋求行業交流、預約採訪、業務合作

聚焦中國平安股東大會:線上經營迎契機,長期投資價值凸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