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瞒活动轨迹致人被隔离判了缓刑,缓刑是什么刑罚?

近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渐渐恢复正常秩序。近日,一则因为违反疫情防控,构成犯罪的案件得到法院审判。据江苏省依法惩治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新闻发布会的消息,淮安一男子因犯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隐瞒活动轨迹致人被隔离判了缓刑,缓刑是什么刑罚?


判决后,很多人持不同意见。大多数认为判决刑罚过轻。原因是,1月底该男子从武汉返回家中,明知本身存在很大风险,先后两次出入当地的公共浴室。在被确诊新冠肺炎后,仍然隐瞒活动轨迹,造成家人被感染,60余人被隔离。该行为存在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不应该被判缓刑。那么缓刑到底是什么刑罚?

隐瞒活动轨迹致人被隔离判了缓刑,缓刑是什么刑罚?


缓刑,是指刑罚的暂缓执行。是指触犯刑法,构成犯罪依法应受处罚的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的刑罚。在一定的缓刑考验期内,如果遵守法律规定,缓刑考验期满,就不再执行原判刑罚。所以缓刑本质上不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有利于罪犯的再社会化,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不会出现出狱后不适应社会的状况。缓刑,是现代刑法中最富有促进机制的制度。

但是它的适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者短期有期徒刑,并且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不再具有社会危害性,罪犯本身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隐瞒活动轨迹致人被隔离判了缓刑,缓刑是什么刑罚?


缓刑,也并不是绝对不关押。在缓刑考验期内,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向所在社区及时报告有关事宜,有的缓刑还被限制进入特定场所,不能离开一定地域范围。虽然人身自由相对不受限制,但是很多事情仍然受限。一旦违反法律规定,立即收押。即使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但是犯罪本身仍然存在,不执行刑罚不等于没有犯罪事实。

所以,法院判处缓刑会根据法律和事实综合考量,会作出合法合理的判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