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自殺前說了兩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備至,委屈時必讀一次!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倒了。秦始皇也明白自己的時間不多了,於是秦始皇就把監管皇帝符璽和發佈命令諸事的趙高召來。《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

:“與喪會咸陽而葬。”

秦始皇已經確定扶蘇繼承人的身份,秦始皇讓趙高趕緊發出去,誰知道趙高假裝答應,實際上把詔書扣留下來了。主要原因扶蘇和趙高不合,扶蘇繼位的話,趙高控制不了扶蘇。七月丙寅,秦始皇在沙丘平臺駕崩。

蒙恬自殺前說了兩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備至,委屈時必讀一次!

秦始皇劇照

秦始皇駕崩的消息並未立即昭告天下,丞相李斯見車隊未到咸陽,他怕消息傳出後,咸陽的諸公子爭奪帝位,而民怨沸騰已久,很可能會有人乘機起兵叛亂,所以他決定密不發喪。只有李斯,胡亥、趙高和幾個親近宦官知道這件事。

秦始皇的鑾駕繼續向咸陽趕,就在去往咸陽的途中,胡亥、趙高和李斯三個人毀掉了原來的遺囑,偽造了新的詔書,立胡亥為太子。又炮製了一份詔書送到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賜扶蘇和蒙恬自裁。扶蘇接到詔書以後,失聲痛哭,回到帳中要拔劍自殺。這個時候蒙恬對詔書產生了懷疑,馬上勸扶蘇。

蒙恬自殺前說了兩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備至,委屈時必讀一次!

胡亥劇照

《資治通鑑·卷第七·秦紀二》蒙恬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復請而後死,未暮也。”

送詔書的使者都是趙高、胡亥指使的,使者在一旁不斷的催促,扶蘇也看出來了是假詔書,他認為是父親在責備他,“秦始皇讓他當監軍,就是沒有打算立他為太子。現在胡亥當了太子,年齡小,秦始皇恐怕其他諸侯不服,所以才讓他領三十萬大軍,守邊御賊。

蒙恬自殺前說了兩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備至,委屈時必讀一次!

蒙恬劇照

然而蒙恬不願意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了,使者就把他囚禁在陽周,把兵權交給了王離。胡亥聽說扶蘇死了,就有想釋放蒙恬的念頭,正好遇見蒙毅替秦始皇祭祀名山大川歸來,便把蒙毅囚禁大牢。

胡亥在牢獄中殺死了蒙毅,他又派人前往陽周殺蒙恬。蒙恬在終的時候說:“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身雖囚繫,其勢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說完吞藥自殺。

蒙恬之所以手握重兵而不反秦,主要是兩句話,第一句:“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第二句:“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蒙恬的兩句話,概括起來就是自己要講義,對君王盡忠。

蒙恬自殺前說了兩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備至,委屈時必讀一次!

曹操劇照

到了三國時期,曹操手握重權,就有人指責曹操“雖託名漢相,實為漢賊。”當別人指責曹操的時候,曹操便取來史書,當讀到蒙恬臨終前說了這兩句話的時候,都會感動地留下眼淚。

令曹操感動的,是蒙恬堅定的信仰和忠誠的品格,中國數千年曆史長河中,能夠捨身取義的人並不多,蒙恬是異常突出的一個。

因此,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評價蒙恬說:

“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於為人臣之義,雖無罪見誅,能守死不貳,斯亦足稱也。”

司馬光的意思是說,秦始皇以惡政治天下,蒙恬作為他的馬前卒,可謂助紂為虐,是謂不仁。然而,即便如此,蒙恬還知道人臣之義,雖無罪而被賜死,卻寧死不反,他做到了忠義,這是值得稱道的。與在富貴和虛榮面前出賣自己忠誠和良心的李斯相比,蒙恬偉大何止千萬倍?

蒙恬自殺前說了兩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備至,委屈時必讀一次!

蒙恬的人生價值,和他最感人的地方,正在於此。

李斯、趙高作為秦始皇的託孤之臣,卻為一己之利,不但將秦始皇的嫡子殺死,那些忠臣良將也一一剪除,真是惡毒至極。

可見,秦朝二世即亡,小人當道,殘害忠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參考文獻:《史記》《資治通鑑》

蒙恬自殺前說了兩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備至,委屈時必讀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