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獅子王》做了個宣傳,蔡徐坤怎麼又被嘲諷了

7月12日,迪士尼經典動畫《獅子王》的3D翻拍版在中國大陸正式上映。然而, 掀起滔天巨浪的,卻不是情懷和回憶,而是官方選定的聯動宣傳明星——蔡徐坤。

上映前,微博開屏動畫出現了蔡徐坤和獅子辛巴同框的宣傳海報,而他本人也發佈了推廣文案為為《獅子王》造勢。這下網友瞬間炸開了鍋。有的人信誓旦旦地表示,因為蔡徐坤的存在絕不會買電影票,甚至還有粉絲直接給迪士尼寫了中英文雙語的投訴信。

給《獅子王》做了個宣傳,蔡徐坤怎麼又被嘲諷了

其實此次為迪士尼站臺的明星有好幾位,為什麼唯獨蔡徐坤飽受質疑呢?其實,與其說人們討厭蔡徐坤本人,不如說,是在痛恨他所代表的商業模式。

給《獅子王》做了個宣傳,蔡徐坤怎麼又被嘲諷了

痛恨對象一:流量為王的價值取向

在資本面前,事物沒有對錯之分,只有賺不賺錢。而在互聯網時代,商業價值的最直觀體現就是“流量”,流量大,就意味著熱度高,自然就有更高的價值。

於是,廠商在想要做推廣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流量更高的明星,這樣可以帶來更高的曝光量,也就能轉化成更多銷售額。不管是年初的“NBA中國形象大使”,還是這次的《獅子王》聯合營銷,都是基於這樣的考慮。

給《獅子王》做了個宣傳,蔡徐坤怎麼又被嘲諷了

但是,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流量。我們需要更多正向價值,更多正能量,更多對社會的積極貢獻。而蔡徐坤們做不到這一點,相反,他們牢牢佔據了熱度,把很多更有價值的內容擠了下去。

天下苦流量久矣,而蔡徐坤恰好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也就成了矛頭的焦點。

給《獅子王》做了個宣傳,蔡徐坤怎麼又被嘲諷了

痛恨對象二:瘋狂的明星效應

以前,社會要求明星“德藝雙馨”,但現在卻變成了“群魔亂舞”,尤其是部分流量明星們,既沒有過人的才藝,也沒有高貴的品德,卻能依靠各種炒作手段,常年佔據熱搜。

而粉絲卻心甘情願為此買賬。偶像代言的產品買到斷貨,偶像過生日瘋狂打call,甚至能在時代廣場的LED大屏為其慶賀……而粉絲的瘋狂崇拜,又進一步鞏固了這些偶像的地位。

有很多人樂在其中,但更多人對此表示不滿。明星效應過重,會對社會產生一些不利的引導。為了紅,為了流量,有人會不惜一切手段,譁眾取寵,或是弄虛作假,而那些原本兢兢業業勤勉努力的人,卻被埋沒在流量的大潮中,漸漸消失。

給《獅子王》做了個宣傳,蔡徐坤怎麼又被嘲諷了

於是人們會對這種模式深惡痛絕,而那些本身沒有足夠才藝支撐,單純依靠流量包裝起來的”偶像“,就成了發洩的對象。

所以,人們對蔡徐坤本身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畢竟他只是個不到21歲的年輕人。人們所痛恨的,是不管質量,只看流量的商業模式;是狂熱到喪失理智的偶像崇拜。

給《獅子王》做了個宣傳,蔡徐坤怎麼又被嘲諷了

只不過,要改變這種狀態,一味謾罵指責並不是權宜之計,反而是掉進了流量的陷阱,因為這也是在間接為其製造熱度,只會把流量推得更高。

理智的做法,其實是無視。只有等風停了,水面才不會有漣漪。只有人們對某明星不再關注,這個人才會慢慢銷聲匿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