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鳴區:引進龍頭企業 帶動品牌升級,推進傳統農業產業發展

“最近,我們通過招商引資,吸引武鳴區農家香米公司到村投資,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格局。我相信通過整合產業資源、利用社會資本的方式,將大大推動本次香米產業升級。”4月22日,記者來到南寧市武鳴區陸斡鎮忠黨村,村第一書記秦培釗告訴記者。

據介紹,忠黨村是武鳴區“十三五”重點推進的貧困村,早在2016年底就實現了脫貧摘帽,2019年底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經過幾年的努力,該村持續鞏固脫貧成果,打造出“長古香絲米”等區域性知名扶貧產品,產業產能初具規模,在“造血式”扶貧開發中不斷取得新進展。

引進龍頭企業,帶動香米產業升級,助力脫貧攻堅,正是武鳴區推進傳統農業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1 傳統產業提質升級

“過去,我們在家從事傳統的水稻生產,耗時、耗力、耗工且艱苦,收益也不高,擺脫貧困的願望十分強烈。”忠黨村脫貧戶李密廣告訴記者,自從秦培釗到村裡任第一書記,他通過引進新品種和技術,推行現代化生產,讓產品質量快速提升,收入增加,自己在2016年就脫貧了。

“要充分釋放產業扶貧的潛力,必須在選準特色產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本地特色產品的品質,挖掘出香米生產的潛能,形成香米產業的優勢,才能真正形成農村長效的脫貧機制。”秦培釗從2015年到忠黨村任第一書記就明確了自己的工作思路。

以政府財政扶持試點項目資金為基礎,以群眾手中掌握的土地資源作為資產,成立全村所有制的種植專業合作社;建成水稻烘乾機車間1500平方米、育秧大棚600平方米、育秧生產線一條,採購一批農機設備;建立配套的生產體系、技術體系與管理體系,為合作社農戶提供工廠化育秧、機械插秧、機械防治,收割烘乾、產品銷售方面的社會化服務……一系列的農業專業化生產舉措推出,改善了當地香米生產力關係,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向現代化邁進。

如今,忠黨村香米價格每公斤提高0.6元以上,畝增收300元以上,全村3000畝全面更新品種,品質增值達到72萬元,並向周圍村屯輻射擴散。

現在,不僅是在忠黨村,周圍地方水稻生產都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建立起水稻生產的社會一體化服務,化解了當地糧食生產的一系列瓶頸問題,改變了水稻生產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方式。

2 與時俱進創新運營

“香米生產能力大幅提升,我們就思考通過創新運營方式、拓寬銷售渠道,加快產業發展步伐。”秦培釗介紹,近年來,他與村兩委幹部大膽創新,推行村集體資產交由合作社負責運營,財政和村集體投入、村兩委監管,三方共同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模式。

在忠黨村,理事會負責運行,監事會負責監督,監事待遇與工作成效掛鉤;合作社財務公開,陽光透明,年中年末各做一次財務公開公示,打印成文由各屯監事發放每家一份。村支書盧懷初說:“合作社的社員們還可以隨時詢問賬務情況,打消大家的顧慮。”目前,已有600戶農戶通過掛靠、加盟、入股等形式參社,土地面積達到2000畝,去年實現村集體收入7萬元。

忠黨村村民合作社還註冊了“長古香絲米”等品牌,探索“合作社安排生產表,農戶按單生產,電商網絡銷售”的運營模式,搭建起“互聯網+農產品”直供平臺。

忠黨村這種“助推傳統產業發展,又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運營模式,在武鳴區得到大力推廣。城區在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優質健康發展過程中,注重將產業培育作為重要抓手,推進扶貧特色農業產業項目建設。

3 整合資源高效發展

“從最近幾年的工作探索看,忠黨村實現了整村脫貧,但是這離鄉村產業興旺還有一定距離。”秦培釗並沒有滿足於過去幾年在忠黨村所取得的工作成績,希望利用自己專業之長,讓忠黨村香米產業得到更好發展。

他發現,農民在土地、種植方面存在有天然的優勢,但是在運營和管理上存在欠缺,藉助合作社成熟的銷售網絡和管理能力,加上由龍頭企業做好管理和銷售,充分整合利用有效資源之後,產業能得到更高效發展。

秦培釗的想法得到了武鳴區一家以香米加工、銷售為主的龍頭企業——農家香米公司的響應。不久前,忠黨村村民合作社與農家香米公司簽約展開合作。

“現在,我們正在幫助忠黨村將‘長古香絲米’這個品牌進行再包裝、再打造,形成不同規格、不同包裝的產品推送到市場上,滿足更多人群的需求。”農家香米公司負責人黃克說,將通過自身積累多年的香米加工經驗、穩定的銷售渠道,助力忠黨村香米產業新發展。

“如今,我們村的香米產業已徹底解決了過去產品單一、銷路不暢、單打獨鬥的問題,發展前景越來越好。”盧懷初對未來充滿期待。

“推動香米產業現代化發展,引進龍頭企業參與品牌打造、拓展銷售渠道,還只是忠黨村產業興旺的起步階段。”秦培釗認為,下一步,不僅是在忠黨村,在武鳴區廣闊的農村地區,還需通過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品質,幫扶孵化一批村集體產業,興起和帶動農旅項目發展,為年輕的創業者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真正實現鄉村振興。

武鳴區:引進龍頭企業 帶動品牌升級,推進傳統農業產業發展

(廣西日報 記者 喬曉瑩 通訊員 潘獻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