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倭寇功臣俞大猷,他不計較得失,一心為國效力

抗擊倭寇功臣俞大猷,他不計較得失,一心為國效力

大家好,我是頭條號作者小魚哥品味歷史,倭寇是明帝國長期存在的敵對勢力,在太祖時期就存在,只不過那個時代明軍比較強,日本相對弱小,沒有什麼大的動亂。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實力逐漸衰退,東南沿海的外部勢力也越來越多。挨著海的地區,可能接觸到外國人比較多,倭寇中不止包括日本人,還有海盜、破產的漁民、還有葡萄牙人等等,由於日本武士的戰鬥力最強,所以命名的時候就叫倭寇,這幫人來搗亂的目的就是搶劫,搶東西殺人什麼壞事都做。

抗擊倭寇功臣俞大猷,他不計較得失,一心為國效力

浙江地區別看是富裕的地方,也是倭寇作亂最多的地方,倭寇上岸後最先去的就是浙江,朝廷看到情況不太好,就派人來平定倭寇的叛亂。我們提起倭寇,首先想到的就是戚繼光,那是我們的民族英雄,而另一位我們可能聽得比較少,那就是俞大猷。這位將軍的功績不低於戚繼光,在胡宗憲手下第一號干將。這位猛人最早的時候是習武的,他和文官不同,他研究的武學和兵法,俞大人厲害之處在於他看的是易經。

抗擊倭寇功臣俞大猷,他不計較得失,一心為國效力

這部書流傳很廣,不管是什麼人看,都能從中領悟到很多東西,而俞大猷就從中領悟到了兵法的奧秘。俞大猷還是一名武術高手,他還曾經去過少林寺,他去的時候已經有了渾身的好武藝,拜訪少林寺也不是去學習,而是去砸場子。就像很多武林高手,拜師學藝下山,就得試試本事如何,那麼必須去找其他高手切磋一下,俞大猷找到的是少林寺的和尚。和和尚們切磋完畢,雖然他沒討到什麼便宜,卻還說了少林寺不少壞話。

抗擊倭寇功臣俞大猷,他不計較得失,一心為國效力

這就是俞大猷的為人,比較粗魯和狂傲,誰也不服氣,而他最大的優點就是淡泊錢財,一心為了殺敵報國。嘉靖時期改革武選制度,俞大猷就是武進士之一,考中之後就成為軍中千戶長官,俞大人做事比較莽撞,為了報效國家,就給上司上疏,希望能去浙江打倭寇。領導看到小兵的上疏被駁了回來,並訓教了俞大猷,因為俞大猷的官太小,不能想去哪去哪。在嘉靖二十六年,新興出現盜賊叛亂,朝廷派俞大猷去處理。

抗擊倭寇功臣俞大猷,他不計較得失,一心為國效力

俞大猷本身是武術大師,他的做法和常人不同,他只帶了幾個親兵就去了盜賊的地盤,見了幾個對方的首領,然後說明的厲害關係,勸他們不要再作亂,歸順朝廷等等。這幫盜賊本就不服朝廷管理,還能說幾句就服軟了,當然需要俞大猷露幾手才行。對方一名號稱打死過老虎的蘇青蛇要對俞大猷比試高低,俞大猷幾下的功夫就將這人斬殺,震驚了盜賊,至此沒有費一兵一卒就平定了叛亂。

抗擊倭寇功臣俞大猷,他不計較得失,一心為國效力

後來俞大猷被調入浙江打倭寇,這次隨了他的願望,嘉靖三十一年,俞大猷保衛寧波,擊退了倭寇的進攻,但是朝廷不明真假,還降他的職務。俞大猷看完朝廷的信件也不生氣,而是接著帶領戰船追殺倭寇,幹掉倭寇十幾艘戰船。

抗擊倭寇功臣俞大猷,他不計較得失,一心為國效力

俞大猷的運氣總是不是太好,在遇到胡宗憲之前,總是被朝廷的人整得很慘,升升降降官職也很低,他卻不怎麼在乎。因為俞大猷的心中是為的是報效國家,而並非圖名圖財,所以很多人誣陷他,讓他背黑鍋,他並不在乎,他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