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熊孩子拥有被正确引导的权利和潜力

不服管教叛逆的孩子王,如何学会收敛情绪,学会遵守集体的规则,同时运用所学到规则方法,协助他人解决问题,从孤立没有人玩再到融入集体?

好奇心爆棚的小顽童,可以把各种东西扔到垃圾桶,只为知道垃圾桶的肚子有多大,把各种物件拆开,把串珠弄的满地都是,如何在正确的引导下学习将东西收拾整齐并一切归位?

孤独执拗的小姑娘钟情于一位好朋友,每天定时等待好友的到来,一起玩过家家,一起吃饭睡觉,几乎形影不离,最后如何在耐心的开导下,对于即将到来的好友分别而握手达成意见一致,同时愿意结交新的朋友没有特别伤心难过?

如何树立孩子的男女分工问题?

如何培养孩子面对暴力的正确态度和勇气?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面对陌生人登门而表现出的领地物品归属意识?

……

一切的答案都在《小人国》,2009年的纪录片,讲述李跃儿老师创办的芭学园里的一些典型儿童成长心理,小孩的世界很丰富也很有趣,但是需要耐心和引导,才能构建正确的边界规则意识、人际交往原则以及健全的人格。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更多是不让孩子输在心理防线,唯有好的教育才能让孩子学会为人处事的方式,找到合理解决矛盾的方法,这为长大以后的人际交往能力打下坚固基础。

下面是一些典型场景以及老师的应对引导措施:

场景1:孩子王A抢了其他孩子B的棍子,B想要回棍子,而且B并不想和A玩,甚至为此落泪,而另一位孩子C,想协助B拿回棍子,用了很多方法,包括用自己的东西交换,最后在老师的协助下,B拿回了棍子。

老师的做法:鼓励B勇敢的讲出自己的想法,用很客气和善的语气和A说:A,请你还给我的棍子,同时拥抱C,感谢他为了解决目前的困境所做出的各种方法尝试,并最后协助C拿回棍子后,对A说明,目前行为是不正确的,不应该拿自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请还给B。

场景2:孩子王A和朋友B在玩耍过程中,B开玩笑打了A一下,但是A回了一拳,打得比较重,B哭了,老师询问理由,当问清经过后,A表现的很不屑和自以为是。另外还有一个场景,老师在讲臭虫,让孩子举手发言,A总是捣乱。

老师的做法:园内有一个反思角,可能每个人都有专属自己的反思角,一是呆在原地反思刚刚的行为,二是如果违反了集体遵守的规则,就要离开集体,去反思角反思,避免行为干扰他人,只有反思并道歉后老师让他再次加入集体活动。

场景3:园内组织了一场足球赛,孩子王A不小心手球,老师判定他手球,然后要罚点球,A于是无理取闹,固执己见,认为手球没有错,并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踢球,想怎么踢就怎么踢,为此,足球比赛不得不彻底中断。

老师的做法:讲述裁判的职责,裁判就是权威,遵守集体游戏规则,遵从权威判定,如果想按自己的想法踢球,可以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

场景4:2岁宝宝D好奇心爆棚,可以把各式物品丢入垃圾桶只是为知道垃圾桶肚子有多大,穿不同人的鞋包括老师和同学的,把各种物件拆开,各种在大人看来的调皮捣蛋行为。

老师的做法:专门让D泼洒串珠,充分满足D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最后示范如何将洒落一地的串珠,用簸箕和扫把装回到筐里,最后将簸箕和扫把归位。

……

更多的细节和感受可以自己观看获得,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启发,其中还有一个情节印象比较深,当孩子王A叛逆到没有朋友愿意和他玩,其他小朋友的家长也貌似有希望A离开转走的意愿,因为觉得A是一个不安全因素,影响自己的孩子。但是李跃儿老师却认为A为其他孩子树立了男性的形象,认为每个人都有可塑性,坚持让A留下。

每一位孩子都应该被温柔对待,同时也要让孩子自我发觉做事的边界。

叛逆熊孩子拥有被正确引导的权利和潜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