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頭顱,雙膝跪於坑內……河南出土罕見商周“人祭”遺存

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文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沒有頭顱,朝向北方,雙膝跪於坑內,兩手交叉放在身前……近日,在河南濟源柴莊遺址的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了罕見的人祭現象。

發現罕見人祭遺存,祭祀對象或許不是祖先

“這具保存較好的人骨,形如‘坎’字的甲骨文。像這樣呈跪姿,且可與甲骨文中的字形對照上的人祭現象實屬罕見。”柴莊遺址發掘項目負責人梁法偉說。

沒有頭顱,雙膝跪於坑內……河南出土罕見商周“人祭”遺存

柴莊遺址人祭坑

此前,考古發現的人祭現象多為躺姿。梁法偉介紹說,據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商朝盛行祭祀文化,先民用“社”“示”“壇”“坎”等象形文字記述不同形制的祭祀活動。其中,“坎”字描繪的便是將人或是牲畜放在坑中的祭祀方式。

人祭現象為何罕見?用來人祭的人又是什麼身份?柴莊遺址發掘項目現場負責人王豪表示,首先類似這樣高等級的遺址本身就少,殷墟曾經發現過,用於人祭的一般是戰俘,在當時看來等級極低的人。

除了人祭現象罕見,考古人員還發現,祭祀遺存的方向,與墓葬區的方向並不一致,而是呈現出圍繞土坑分佈的跡象,“在以往的考古工作中,我們通常認為,墓地及其附近發現的祭祀類遺存的祭祀對象為祖先,從本遺址的考古發現來看,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

王豪介紹說,甲骨文中有許多關於祭祀“土”的刻辭,如《合集》(10344):甲寅卜,㱿鼎(貞):尞(燎)於㞢(有)土一。關於卜辭中的“土”字,陳夢家先生認為有三義,其一為土方,其二為土地,其三為社,卜辭中所祭之“土”應為社,社為后土神專字。學者多認同此說。

王豪表示,他們將在系統梳理以往考古發現、甲骨文文字材料、典籍記載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相關祭祀遺存及其祭祀對象等有關問題,進行多角度深入分析和解讀。

集“晚商”和“早周”於一體,是豫西北少有的大型聚落遺址

柴莊遺址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天壇路街道辦事處柴莊村,是濟源市及豫西北區域第一次發現少有的、集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文化遺存於一體的大型聚落遺址,該遺址的發掘,為研究商周時期社會形態及禮制變遷提供了實物資料。

沒有頭顱,雙膝跪於坑內……河南出土罕見商周“人祭”遺存

柴莊遺址商代晚期牛祭坑


沒有頭顱,雙膝跪於坑內……河南出土罕見商周“人祭”遺存

柴莊遺址西周早期遺存

柴莊遺址坐落在臺地之上,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狀,處於蟒河和濟水西源交匯地帶。遺址扼守太行八陘之一——軹(zhǐ)關陘東端,北部為太行山,南隔黃河與洛陽相望,西為軹關陘通道,東為太行山山前平原,處在商王朝經略晉南的軍事要地和周伐商的必經之路上,地理位置及其重要。

2019年3月以來,為配合基建,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濟源市文物工作隊組成聯合考古發掘隊,對柴莊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及調查勘探,發掘面積6000平方米,發掘出大量的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文化遺存。

沒有頭顱,雙膝跪於坑內……河南出土罕見商周“人祭”遺存

商代晚期墓葬出土的玉戈

“遺址內發現了排列有序的晚商高等級貴族墓葬、祭祀坑、夯土基址和建造考究的水井等,表明這裡在當時應為區域中心聚落。”梁法偉說,遺憾的是,由於墓葬被盜嚴重,還沒有發現能指明聚落族屬的實物資料。(首席編輯 華麗娟 編輯 施尚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