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嫡系将领中,为何只有卢绾被封了王?

亘古怀念说史


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刘邦的嫡系将领有樊哙,曹参等人,还有张良,萧何,陈平等谋士,但是如果从亲密程度来讲,燕王卢绾则是和刘邦最为亲密。

卢绾剧照

《史记》中记载:及高祖初起沛,卢绾以客从,入为将军,常侍中。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绾封为长安侯。长安,故也。

刘邦与卢绾亲密

刘邦从小便和卢绾相识了,有人说他们是同一天生的,所以说从小卢绾便跟着刘邦,他们彼此的家人也都认识了,后来他们还结为异姓兄弟,刘邦犯了官司,卢绾也一直跟随着他。

刘邦剧照

卢绾一生跟随着刘邦东征西讨,在刘邦入关中当汉王的时候,卢绾被封为长安侯,可见当时刘邦对于卢绾的亲密信任程度。

拉拢人心

刘邦成为皇帝后,虽然让萧何,张良,樊哙等都封了侯,唯有卢绾被封了王,可以看出刘邦想让天下人看到,当初他没有忘记最早跟随自己的兄弟,当然这也看出刘邦对于卢绾的信任程度,不排除刘邦其实就是为了让卢绾离开长安,不要插手朝政。

卢绾剧照

或者很有可能刘邦此举本就是包藏祸心的,他把卢绾放在如此高的位置上,让众人来不服气,从而疏远卢绾,这样卢绾就不会有什么威胁了,也可能他故意将卢绾封为异姓王,最后再像韩信,彭越那般直接消灭,从而到达自己死后继承人安稳的战略目标。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


嘴痕


首先,与很多人印象不同的是,卢绾一直都是“丰沛集团”的领袖级人物,威望资历仅在萧何之下,犹在曹参之上。刘邦还是汉王的时候,卢绾就是与丞相萧何地位相等的太尉,韩信出山后都算是卢绾部下。

其次,在“丰沛集团”的众多老乡中,卢绾与刘邦的关系是最密切的。两人的家族从父辈那时就好朋友,在同一天出生,在同一个小区(里)长大,在同一所学校上学,甚至连两人的儿子都是同一天的生日。

第三,作为统帅汉军的汉王太尉,卢绾为汉军的壮大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楚汉战争时,卢绾带兵和彭越一起进攻西楚腹地,成功地牵制了项羽,为刘邦在荥阳的坚持和韩信在北方的开拓争取了时间和空间。

最后,正因为卢绾的地位资历高,与刘邦关系近还立过战功,所以卢绾也是刘邦麾下仅有的三个曾独立带兵征战的大将,灭了临江国。而另外两个大将(韩信、刘贾)都被封为诸侯王,卢绾自然也不例外。

综合来讲,卢绾被封为诸侯王算得上是名副其实,也是当时西汉满朝文武一致推举的,然而卢绾的人生悲剧也恰恰是从封为诸侯王开始的。





軍少影视


这说法不准确,刘邦的嫡系将领中,韩信、吴芮、卢绾、彭越等被封王,灌婴、樊哙没有被封王

秦汉之际,王就是一方诸侯,是有实力的地方军阀;侯则是一种高爵,不是诸侯封国!周勃、樊哙是刘邦的同乡,灌婴是刘邦的下属,这三人长期追随刘邦东征西讨,算得上是刘邦的亲信!秦朝统一天下后,推行的是郡县制,没有实权诸侯国;刘邦起兵反秦前就是秦朝官吏,统一天下后他自然希望推行郡县制,不搞分封制!但是韩信、卢绾功高震主,不得不封王;吴苪、彭越原本就是一方诸侯,封不封王人家都是王,属于同盟关系,所以汉朝建立后还得封王,不得不郡国并行!

用现在的职场的情形来比喻,你带领张三、李四创建了一个公司,你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老王,还有几个跟你同时创业的小明、小刚!你利用外来人才老韩,再与小明、小刚合作击败了老王,统一了某一个行业!那么你必然会允许老韩、小明、小刚成立分公司,而张三、李四只能做公司高管,不能去当分公司领导!因为你还得利用张三、李四去兼并其他分公司,分公司领导只能是你自己的血亲!刘邦面临的选择是一样的,他跟彭越这类原本就是王的人合作,击败项羽后他当了皇帝也只能封别人为王!

韩信是在刘邦还没有当皇帝,还是汉王的时候,以击败项羽为条件要挟当上齐王的!当时刘邦、项羽、韩信三足鼎立,韩信虽然是汉国大将军,但是他新招募的军队占据了赵国、齐国两地,实力强大到超越刘邦跟项羽任何一方!韩信向刘邦讨要假齐王爵位,刘邦为了笼络韩信击败项羽,封韩信为真齐王,之后韩信跟刘邦合作击杀了项羽!当然刘邦统一天下后,将韩信迁到楚地为王,然后又剥夺一切权力,降为淮阴侯,最终没兵没权的韩信被吕后诛杀!说白了,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步一步做,刘邦利用并弄死韩信就是遵循的这个道理!

异姓王虽然封了,但是可以一步一步消灭的!刘邦击败项羽后,又用了十多年时间以谋反的理由诛杀了除吴苪之外的绝大多异姓王!这些异姓王的封国被分封给自己的儿子或者侄子,并跟诸位大臣立誓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诛之!异姓王被诛杀后,刘邦远征匈奴惨败,他在大风歌中唱到: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猛士都被他杀了,何来猛士守四方呢?刘邦没有想到的是他死后先有吕雉专权后有七国反叛,最终汉朝还是走上秦朝的治国老路上!






周朝文DMU


刘邦从沛县起家,一直做到西汉开国皇帝,多亏了身边嫡系功臣的辅佐。

(图:汉高祖刘邦)

诸多将领都立下了无数战功,那为什么只有卢绾被封王呢?

(剧照:卢绾)

笔者不才,略作以下分析:

一、卢绾与刘邦的关系

卢绾和刘邦是同乡,又是同日出生,两人从小就是玩伴,关系亲密。刘邦起兵反秦后,卢绾则是一路追随。

(剧照:刘邦和卢绾)

《史记》记载:及高祖初起沛,卢绾以客从,入汉中为将军,常侍中。从东击项籍,以太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绾封为长安侯,长安,故咸阳也。

从上述资料来看,卢绾是刘邦的心腹近臣,能够出入卧内,堪称刘邦最信任的人。

燕地,外拒匈奴,内镇诸侯,实属战略要冲之地。燕地的稳定,关乎国家的安危。

(图:燕王藏荼)

燕王藏荼反叛被剿灭后,为稳固燕地的局势,肯定会选最信任的人担任燕王。虽说唯才是举,毕竟皇帝是有私心的,这点我们是可以理解的。

二、卢绾的功绩。

汉初功臣榜上,萧何第1,曹参第2,张敖第3,周勃第4,樊哙第5,韩信第21,张良第26。

(备注:韩信非刘邦嫡系)

卢绾与上述功臣相比,战功并不突出。

不过,卢绾也不是无能之辈。协助刘邦攻击项羽,保护刘邦安危,带兵攻打临江王共尉,楚汉之争中就官至太尉。

(太尉:位列“三公”)

太尉可是最高的武官,而且还是战乱年代的实干官,这可以说明,卢绾不仅有将才,还有帅才。如果卢绾没有一定的本事,刘邦也不会放心把燕地交由他管理。

三、刘邦的远谋。

刘邦本就有家天下的思想,设置“异姓王”是权宜之计,时机成熟,定会铲除。燕王臧荼反叛后,刘邦就已有减剪除异姓王的打算。奈何,异姓王实力强大,盲目出手,可能会遭致国家动乱。任命卢绾为燕王,可以起到双重效果。

1.营造假象。

燕王臧荼被消灭后,按理来说,不会再设新王。可刘邦任命卢绾为新的燕地异姓王,这就给其他的异姓王造成假象,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他们。

2.加强控制。

卢绾是刘邦的近臣、亲信,由他管理燕地,刘邦是放心的。何况,卢绾才能并不突出,如果反叛,镇压起来会容易些。

总结:刘邦任命卢绾为燕王是统治的需要,也是帝王的权谋。被封燕王,是卢绾一生的荣耀,也是他悲剧的开始。


阜城轶事


刘邦曾经发布一条命令“非刘姓而封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意思就是不是刘邦本家刘氏血脉而被封王的人,如果没有很大的功劳并且没有得到皇帝的册封而当上诸侯的人,天下谁都有权利讨伐他。而在刘邦的嫡系将领中为什么只有卢绾被封王?这个原因有一下三点。

第一 卢绾立有战功

卢绾与刘邦是同乡早年就追随刘邦,刘邦起兵反秦后,卢绾更是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的跟随刘邦造反,在刘邦常年征战的过程中卢绾充当其左膀右臂为刘邦开辟大汉王朝立下赫赫战功。代表之作当属楚汉相争时期,刘邦被项羽揍的节节败退在这种情况下卢绾亲率一只奇军深入项羽后方与刘邦两面夹击项羽这才让刘邦得以胜利。在大汉王朝建立后刘邦封赏立功之臣卢绾靠着长年累月的功劳而被封为“燕王”是唯一一位嫡系将领中被封王的人。

第二卢绾与刘邦的关系不简单

卢绾与刘邦是发小还是同乡并且他们有着同一天的生日,两人小时候就一起玩耍,一起成长一同上学 可以说是形影不离无话不说,在刘邦还是平民的时候经常闯祸吃官司是卢绾为他提供藏身之所为刘邦提供帮助。从小卢绾就认刘邦做大哥对他的话是言听计从在长年累月的相处中卢绾与刘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也就是为什么卢绾要冒着生命危险也要跟这刘邦造反趟这趟浑水。后来刘邦一点点的做强做大他给予卢绾的待遇是其他将领前所未有的,卢绾可以不用通报自由出入刘邦的卧室寝宫。虽然卢绾能力有限但是凭借着对刘邦的忠诚和非同寻常的关系得到了刘邦的认可。

到最后刘邦开创大汉王朝,册封卢绾为燕王,但是好景不长犹豫种种原因利益关系卢绾联合陈豨以及塞外的匈奴反动叛变背叛刘邦。俗话说能让你伤心的人往往是你最信任最亲近的人,卢绾的叛变让刘邦伤心欲绝也刷新了他对功臣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