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代大家觉得《蒹葭》容易学吗?它曾经怎么折磨过你?

薄荷味汽水


《蒹葭》出自《诗经》,是一篇爱情诗。虽然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认为它很美,但它曾经的确折磨过我:文言文字词生涩难懂,让人头疼;句式相似,读着背着就混淆了,让人晕头转向。

芦苇就是芦苇,干嘛要说成蒹葭?读到伊人就想到红颜祸水;一会儿”在水之湄“,一会儿”在水之涘“......还是现代文容易理解,庆幸自己生在好年代,如果生在古代,仅是文言文就折磨死人,难怪古代长寿者寥寥。

还有一点,既然是爱情诗,编进初中教材,总觉得不合适。个人更喜欢唐诗宋词,如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读《蒹葭》就像看琼瑶的言情小说,爱情至上,缺乏斗志,给人”凄凄惨惨戚戚“的感觉。而李白的诗清新豪放、跳跃宕荡,苏轼的词奔放豪迈、豁达开朗,读来心旷神怡、醍醐灌顶,好似坐在海边,迎着海风,看着清澈的蓝天和一望无际的大海!


英语随时学


的确很难学,给人一种要懂不懂,似懂非懂的感觉。我们不能从文字的表面去思考,不要简单的把它理解成为一个爱情故事。追寻者不一定是男主人公,“伊人”也不一定是女主人公。他描写的应该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虚幻的东西,是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总的来说,整体上用的是一种象征手法。

下面是这篇文章的翻译: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